严波
- 作品数:16 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人才开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胃泌素17、胸苷激酶1联合检测辅助诊断胃癌的价值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胸苷激酶1(TK1)联合检测辅助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选择胃癌患者38例(胃癌组)、胃溃疡患者35例(胃溃疡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2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各组血清G17、TK1,并进行比较。以血清G17水平>15 pmol/L为G17阳性、血清TK1水平>2 pmol/L为TK1阳性,联合检测以二者任一指标阳性为联合检测阳性,分析各指标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对照组、胃溃疡组、胃癌组血清G17、TK1水平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组血清G17与TK1水平呈正相关(r=0.427,P<0.05)。与单独检测G17和TK1阳性比较,联合检测阳性的敏感性明显升高(P<0.05),特异性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检测血清G17、TK1能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
- 严波杨善峰李祥何雁肖强金娟陈军任德丽
- 关键词:胃癌胸苷激酶1
- 胃癌患者腹水及外周血中PTN、IL-16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腹水及外周血中PTN、IL-16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52名胃癌伴腹水患者、48名胃癌不伴腹水患者以及20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PTN、IL-16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伴腹水组患者腹水及外周血中PTN、IL-16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胃癌不伴腹水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N与IL-16在胃癌患者中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患者腹水及外周血中PTN、IL-16表达升高,且具有高度相关性。
- 严波杨善峰燕善军
- 关键词:胃癌恶性腹水多效蛋白白介素-16
- 结核性与恶性腹水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与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结恶性腹水及核性腹水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 nsf or ming growth factor betal, TGF-β1)及白介素-16(Inter leukin-16, IL-16)浓度与CD...
- 严波
- 关键词:结核性腹水恶性腹水白介素-16免疫机制
- 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P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诊的25例肝硬化合并PVT患者作为PVT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接诊的55例未合并PVT的肝硬化患者作为无PVT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找出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危险因素。结果 :PVT组患者门静脉的最大血流速度低于无PVT组患者,其门静脉的宽度宽于无PVT组患者,其脾脏的厚度厚于无PVT组患者,其Child-Pugh的评分、D-二聚体的水平均高于无PVT组患者,P <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门静脉的最大血流速度较低、门静脉的宽度及脾脏的厚度增加、Child-Pugh评分和D-二聚体的水平较高均为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的最大血流速度与其门静脉的宽度及脾脏的厚度均呈负相关(r=-0.991,P=0.000;r=-0.977,P=0.000);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的最大血流速度与其D-二聚体的水平呈负相关(r=-0.986,P=0.000);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评分与其D-二聚体的水平呈正相关(r=0.979,P=0.000)。结论 :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门静脉的最大血流速度较低、门静脉的宽度及脾脏的厚度增加、Child-Pugh评分和D-二聚体的水平较高等。
- 肖强杨善峰李祥何雁严波金娟陈军任德丽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血栓
-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和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熊去氧胆酸对96例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经胃镜检查证实的胆汁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A组服用雷贝拉唑(10 mg,1次/d),熊去氧胆酸(250 mg,1次/d,睡前服用);B组服用雷贝拉唑(10 mg,1次/d),莫沙必利(5 mg,3次/d,饭前30 min服用);C组同时服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熊去氧胆酸。观察治疗后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变化情况,8周后复查胃镜。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有效率分别为84.37%、81.25%和96.87%。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内胆汁反流消失率分别为75.00%、71.87%、90.62%,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熊去氧胆酸可减少食管内胆汁反流,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 沈杰孟庆贺严波
- 关键词:雷贝拉唑莫沙必利熊去氧胆酸食管炎胆汁反流
-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与恶性腹水的相关研究进展
- 2009年
-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Treg细胞)是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抑制免疫反应,在机体免疫稳态维持、肿瘤免疫及移植耐受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及治疗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现就调节性T细胞在恶性腹水方面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 严波燕善军
-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恶性腹水肿瘤免疫
- 幽门螺杆菌阴性疣状胃炎患者外周血和胃黏膜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在幽门螺杆菌(HP)阴性疣状胃炎患者外周血及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自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HP阴性的疣状胃炎的患者25例作为疣状胃炎组,随机选取同期诊断为HP阴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例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免疫组化检测疣状胃炎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外周血及胃黏膜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率。结果疣状胃炎组患者外周血及胃黏膜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表达率较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患者外周血及胃黏膜组织中CD4+/CD8+比值较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组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表达率、CD4+/CD8+比值与胃黏膜组织中CD8+T细胞表达率、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702,P<0.01;r=0.605,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亦如此(r=0.723,P<0.01;r=0.595,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在HP阴性疣状胃炎外周血及胃黏膜组织中均高表达,提示疣状胃炎的发生和形成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表达率可间接反映疣状胃炎胃黏膜组织中病变状况。
- 杨善峰严波丁西平赵敏丁邦胜李祥
-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疣状胃炎
- 疣状胃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初步检测疣状胃炎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63例疣状胃炎和4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变化;同时观察疣状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情况及病理改变。结果: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且炎症活动重度的疣状胃炎患者其合并Hp感染几率显著高于轻度炎症活动程度(P<0.01);疣状胃炎组患者炎症活动程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及肠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患者较慢性浅表性胃炎CD8+T细胞降低,CD4+/CD8+比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CD3+、CD4+、CD8+T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疣状胃炎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Hp、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免疫紊乱的病因,且疣状胃炎伴有明显的病理异常,有恶变倾向,应重视诊治和随访。
- 杨善峰丁西平赵敏严波丁邦胜王瑾
- 关键词:疣状胃炎T淋巴细胞亚群幽门螺旋杆菌病理检查
- 恶性肿瘤患者腹水及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腹水及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6名恶性肿瘤伴腹水患者、38名恶性肿瘤患者以及15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以三色流式分析法对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伴腹水组患者腹腔积液及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为(8.328±1.012)%、(8.317±1.04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027±0.854)%和恶性肿瘤组(7.182±1.501)%,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性肿瘤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恶性肿瘤伴腹水患者腹腔积液与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腹水及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升高,可促进肿瘤的进一步恶化,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的免疫。
- 严波燕善军
- 关键词:CD127恶性腹水
-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疣状胃炎(varioliform gastritis,VG),即隆起糜烂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发病机制特殊,某些机制目前尚不明了;相关研究提示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胆汁反流、过敏、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而T淋巴细胞亚群在疣状胃炎的发生过程中所起的免疫学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亦较少,该文就T淋巴细胞亚群在疣状胃炎方面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 杨善峰严波
- 关键词:疣状胃炎T淋巴细胞亚群幽门螺旋杆菌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