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玻璃体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黄斑
  • 2篇蛋白
  • 2篇预后
  • 2篇溶酶
  • 2篇手术
  • 2篇酸酶
  • 2篇透明质酸
  • 2篇透明质酸酶
  • 2篇切除
  • 2篇纤维蛋白
  • 2篇纤维蛋白溶酶
  • 2篇裂孔
  • 2篇黄斑裂孔
  • 2篇继发性
  • 2篇安全性
  • 2篇玻璃体切除
  • 1篇动物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赣南医学院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于亚杰
  • 4篇刘武
  • 3篇莫宾
  • 2篇陈惠茹
  • 2篇李倩
  • 1篇张丛
  • 1篇史雪辉
  • 1篇安明
  • 1篇曾祥云
  • 1篇谢招犇
  • 1篇郑鹏飞
  • 1篇刘万蓉
  • 1篇唐爱东
  • 1篇王辉
  • 1篇姚宁

传媒

  • 2篇眼科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第四届全球华...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纤维蛋白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治疗玻璃体积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对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40只兔(40眼)。方法将40只兔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0只,右眼作为实验眼。取自体耳缘静脉血0.1 ml注射入玻璃体腔内形成玻璃体积血模型,24小时后A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纤维蛋白溶酶1 U+透明质酸酶20 U(0.1 ml);B组纤维蛋白溶酶1 U(0.1 ml);C组透明质酸酶20 U(0.1 ml);D组BSS溶液0.1 ml。术后7天内行间接检眼镜对眼底各象限透明度观察并分级,各象限分级数值总和为玻璃体积血指数,评价玻璃体积血吸收情况;行B超、扫描电镜检查玻璃体后脱离(PVD)发生情况。主要指标玻璃体积血指数、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结果注射后7天各组玻璃体积血指数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为:A组4(2~5.25);B组7(6~8);C组10(10~11);D组12(10~12)。各组玻璃体积血指数两两比较A组与B、C、D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超显示各组完全性PVD发生率:A组10例(100%),B组8例(80%),C组及D组均未发生。结论 1 U纤维蛋白溶酶联合20 U透明质酸酶玻璃体内联合注射可有效促进玻璃体内积血团块的分解,并可有效地液化玻璃体诱导PVD,加速血液的播散和吸收。
于亚杰安明陈惠茹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纤维蛋白溶酶透明质酸酶
继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处理与思考
刘武莫宾于亚杰李倩
继发性黄斑裂孔发病原因和临床处理被引量:4
2012年
继发性黄斑裂孔是指由外伤、眼科手术、视网膜血管疾病、眼内炎症、眼内肿瘤等眼部其他病变所造成或伴发的黄斑裂孔(MH)。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与特发性MH不同,其临床表现和转归也不尽相同,可合并黄斑水肿、出血、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等异常。部分外伤性MH可以自愈,视力预后也常常受原发病变的影响。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继发性MH的重要手段,但手术指证不同于特发性MH。不仅要考虑裂孔本身,还要考虑到原发病因对预后的影响。由于缺少统一的病例选择和手术时机标准,在临床处理上,要综合考虑MH以及原发眼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而尽量改善继发性MH的预后。
刘武莫宾于亚杰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频域OCT测量正常学龄期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应用频域OCT测量正常学龄期儿童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方法选取6~12岁儿童108人,以最佳矫正远视力≥1.0、最佳矫正近视力Jr1、球镜屈光度范围(-1.00^+1.00 D)、柱镜屈光度范围(-1.00^+1.00 D)为纳入标准,最终选取213眼。应用Cirrus HD-OCT的200×200扫描模式和512×218扫描模式对受试者双眼黄斑区视网膜进行检查,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subfield thickness,CST)、黄斑区视网膜容积(macular volume,MV)、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average macular thickness,AMT)及九分区模式视网膜厚度。结果两种扫描模式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右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男童CST(240.68±16.57)μm厚于女童(234.51±18.65)μm(P=0.040),且男童内环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均厚于女童(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应用HD-OCT测量正常儿童AMT,为确定国人学龄期儿童AMT正常值及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提示临床注意性别差异。
张丛李倩刘武史雪辉于亚杰姚宁
关键词:黄斑视网膜厚度频域OCT儿童
酶联合眼内注射治疗实验性玻璃体出血的研究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对玻璃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20只兔(40只实验眼)随机分为A、B、C、D组各5、5、5、5只,每组1 0只实验眼,双眼均注射同种药物.均取自体耳缘静脉血0.1ml注射入实验眼玻璃体...
于亚杰
关键词:纤维蛋白溶酶透明质酸酶玻璃体出血动物实验
文献传递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切开术后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YR)患者视网膜切开术后视网膜解剖和功能结果与预计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99例(102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行视网膜切开术者。方法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前视力、术前手术次数、视网膜脱离范围、PVR病变程度、硅油填充时间、视网膜切开范围、硅油取出与否与术后视力、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及低眼压的相关性。主要指标多种因素的OR值。结果术前视力、术前手术次数、硅油填充时间、硅油取出与否、视网膜切开范围对术后视力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1.13~5.33,P均<0.05);术前手术次数、硅油取出与否对术后视网膜复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2.55~3.79,P均<0.05);硅油取出与否对术后低眼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0.26,P=0.001)。结论适时地硅油取出、小范围的视网膜切开、较少的术前操作和较好的术前视力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视网膜切开术后获得较好视网膜解剖和功能结果的影响因素,建议应在PVR进展早期行视网膜切开手术。
于亚杰郑鹏飞陈惠茹
关键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计算机引导下的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治疗对患者视力远期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引导下飞秒激光(femtosecond laser,FSL)辅助白内障手术治疗对患者视力远期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FSL组(45例60眼)和传统组(43例60眼)。FSL组采用计算机引导下FSL辅助白内障手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统计两组疗效、散光度、眼压,以及治疗前(T0)、治疗后1个月(T_1)、6个月(T_2)、12个月(T_3)和24个月(T_4)的远视力、近视力、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SL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0.00%,高于传统组76.67%(P<0.05)。两组平均角膜散光度和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均为P<0.05)。与T0比较,两组T_1、T_2、T_3、T_4的远视力、近视力、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均为P<0.05);与传统组比较,FSL组T_1、T_2、T_3、T_4的远视力、近视力、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均为P<0.05)。FS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传统组的25.00%(P<0.05)。结论计算机引导下FSL辅助手术治疗白内障疗效佳,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视力恢复好且并发症发生少,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刘万蓉谢招犇唐爱东王辉曾祥云于亚杰
关键词: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视力远期预后安全性
关注微切口无缝线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安全性
刘武于亚杰莫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