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建光

作品数:76 被引量:674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7篇秸秆
  • 24篇土壤
  • 24篇还田
  • 15篇小麦
  • 13篇微生物
  • 13篇秸秆还田
  • 11篇水稻
  • 8篇稻秸
  • 8篇施用
  • 8篇蚯蚓
  • 8篇麦秸还田
  • 7篇有机碳
  • 7篇土壤微生物
  • 7篇麦秸
  • 6篇氮肥
  • 6篇稻田
  • 6篇作物
  • 6篇物量
  • 6篇酚酸
  • 5篇稻茬

机构

  • 69篇江苏省农业科...
  • 31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江苏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安徽科技学院
  • 2篇江苏太湖地区...
  • 1篇济南大学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苏州农业职业...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陕西中烟工业...

作者

  • 76篇于建光
  • 26篇常志州
  • 21篇王宁
  • 16篇顾克军
  • 15篇张传辉
  • 15篇顾东祥
  • 14篇杨四军
  • 13篇石祖梁
  • 12篇张斯梅
  • 10篇许博
  • 10篇薛利红
  • 9篇李辉信
  • 8篇杨林章
  • 8篇胡锋
  • 7篇张建英
  • 7篇顾元
  • 6篇黄红英
  • 6篇徐跃定
  • 6篇李瑞鹏
  • 4篇刘满强

传媒

  • 8篇江苏农业学报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土壤
  • 4篇土壤学报
  • 3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食用菌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环境
  • 1篇Agricu...

年份

  • 7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艺措施对麦秸腐解初期生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模拟麦秸还田初期的田间状况,设计15 d的3因素麦秸浸泡试验,评估农艺措施(破碎、接种腐熟剂和施用尿素)对稻麦轮作田麦秸腐解初期生化特征的影响,进而为合理采用农艺措施,减轻秸秆还田负面效应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增大秸秆破碎程度有利于15 d浸泡麦秸残留率的下降;增大秸秆破碎程度、接种腐熟剂和施用尿素均可显著提高浸提液pH值;施用尿素可显著增强浸提液纤维素酶活性;增大秸秆破碎程度和施用尿素能极显著提高浸提液总酚酸含量,极显著降低水稻发芽指数,浸提液总酚酸含量和水稻发芽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r=-0.766,P<0.01);增大秸秆破碎程度、接种腐熟剂和施用尿素均有助于提高浸提液铵态氮与总磷含量,而浸提液硝态氮含量主要受施用尿素的影响。因此,在麦秸淹水还田时,需要对通常采用的麦秸破碎并在早期多施用氮肥的传统农艺措施加以重新评估。
于建光常志州李瑞鹏徐跃定张建英
关键词:麦秸腐熟剂尿素
不同理化调控措施缓解麦秸对水稻生长负面效应被引量:4
2020年
稻麦轮作系统中,麦秸还田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对下茬作物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减缓其负效应对植株生长尤为重要,合理的苗床环境是减缓麦秸还田负效应的关键。通过盆栽模拟试验,采用不同调理剂(生物炭、粉煤灰等)和不同耕作措施(秸秆深埋、多次旋耕等),筛选适宜减缓麦秸还田负效应的理化措施。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和过氧化钙能提高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酶活性,无水层处理增加了植株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对苗床进行多次旋耕处理优于添加生物炭和有氧肥料等调控技术,减缓了麦秸还田后对水稻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但未恢复到对照水平。麦秸还田深埋处理可显著提高株高、叶面积,促进根系形态发育,利于水稻生长。
赵亚慧贺笑王宁赵颖杨四军周枫于建光
关键词:麦秸水稻秸秆还田调理剂耕作措施负面效应
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芹生长发育与田面水氮素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明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芹生长发育与田面水氮素排放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沼液量与化肥配比,为化肥减量和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宜兴实心芹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N_(0))、沼液50%替代化肥(N_(50))和沼液100%替代化肥(N_(100))对水芹生长发育、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水芹的生长状况、营养品质、田面水的总氮和铵态氮浓度及氮素利用率不同。沼液50%替代化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水芹茎鲜重、叶鲜重、地上部鲜重和株高,分别为46.68 g/Pot、16.20 g/Pot、64.23 g/Pot和49.53 cm;增加茎部和叶部的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21 mg/g FW、0.03 mg/g FW、2.61 mg/100g FW和2.02 mg/g FW、0.31 mg/g FW、28.08 mg/100g FW;硝酸盐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0.52%和48.77%;同时降低了水芹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经2次追肥后分别在11 d和23 d达峰值,为113.14 mg/L和38.49 mg/L;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均达最大,分别为53.53 kg/kg和12.37 kg/kg。【结论】采用沼液50%替代化肥施用有利于促进水芹生长,提高营养品质,同时降低由降雨等引发的氮素排放风险,可在水芹种植上推广应用。
于孟康赵莉于建光
关键词:水芹沼液氮肥农学效率
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赋存的影响被引量:23
2010年
通过一个月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在不同土壤与植物残体施用下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供试土壤为粘粒含量较低的潮土(86 g/kg)与粘粒含量较高的红壤(318 g/kg),试验前受试土壤的大团聚体全部人为破坏;供试植物残体为高碳氮比的玉米秸秆与低碳氮比的三叶草残体;供试蚯蚓为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与植物残体施用下,蚯蚓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微团聚体分散性及土壤有机碳赋存的作用不同,潮土中施用两种植物残体时,接种蚯蚓均显著降低土壤粘粒分散率(P<0.05),但不对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产生影响,同时赋存于粘粉粒中的有机碳含量均增加;红壤中施用两种植物残体时,接种蚯蚓均显著降低土壤粘粒及粘粉粒分散率(P<0.05),同时均形成>2 mm大团聚体,2~0.25 mm大团聚体所占比例及MWD也显著增加(P<0.05),相应赋存于>2 mm大团聚体与2~0.25 mm大团聚体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两种土壤在施用植物残体且接种蚯蚓时均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P<0.05)。对于水土流失和土壤结构严重退化的地区,通过施用植物残体并接种蚯蚓是恢复土壤结构与增加土壤有机碳储存的重要生态工程措施。
于建光胡锋李辉信王前进王同
关键词:植物残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有机碳
蚯蚓活动对稻麦轮作系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被引量:27
2005年
在建立6 a的稻麦轮作田间小区试验中,研究了2001年稻季至2004年麦季(共6季)蚯蚓活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秸秆施用方式(混施或表施)×蚯蚓(接种或剔除)以及对照共5个处理,各3个重复.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生态系统中,无论采用何种秸秆施用方式,蚯蚓活动均能显著提高土壤MBC(p<0.05).秸秆的施用会减弱同年内土壤MBC在麦季成熟期高于稻季的趋势,而蚯蚓的作用使该差异变得更显著(p<0.05).在0~5 cm土层中,蚯蚓对MBC的积极作用在秸秆混施时比表施更明显,在5~10 cm土层中则相反,而在10~20 cm土层中的作用效果基本一致.
胡锋王霞李辉信于建光王丹丹
关键词:蚯蚓土壤微生物量秸秆稻麦轮作系统
麦秸与氮肥配施对水稻根际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9
2021年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BC、SMBN)是表征土壤肥力高低及变化的关键因子。水稻根际是水稻-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场所,根际微生物作为根际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转化的动力。本试验针对长江中下游典型水稻-小麦轮作区水稻非根际和根际区土壤SMBC和SMBN对麦秸还田与氮肥配施的响应规律开展研究。基于盆栽模拟试验,采用根际袋法研究了不施加秸秆+不施加氮肥(CK)、麦秸直接还田(SN0)、麦秸与低量氮肥配施(SN1)、麦秸与高量氮肥配施(SN2)4种模式下,两种类型土壤(高砂土和黄泥土)水稻成熟期非根际和根际区SMBC和SMBN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SN0处理下高砂土根际和非根际SMB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0.3%和48.1%,而黄泥土根际和非根际区SMBC分别显著提高95.7%和75.4%。与SMBC不同,与CK相比,SN0处理下高砂土根际SMBN含量变化不显著,非根际显著降低19.9%;而黄泥土根际和非根际土SMBN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9.5%和49.0%。与SN0相比,低量氮肥施用(SN1)显著提高了高砂土根际区和黄泥土非根际区SMBC含量,提高比例约5.1%和11.1%,同时SN1处理也显著提高了两种类型土壤根际和非根际SMBN含量,其中高砂土提高17.3%和9.8%,黄泥土提高36.1%和68.9%;随着施氮量增加,与SN0相比,高量氮肥施用(SN2)显著提高两种类型土壤根际和非根际区SMBC和SMBN含量,其中高砂土提高8.58%和13.5%,黄泥土提高25.6%和232.9%。综合分析认为,无论氮肥施用量高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都可以有效提高非根际和根际区SMBC和SMBN含量,从而提升土壤养分有效性。因此,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于提高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土壤肥力和促进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罗佳琳赵亚慧于建光王宁王宁杨林章
关键词:微生物量碳氮麦秸还田氮肥水平
稻秸蚯蚓堆制后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特性变化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水稻秸秆与畜禽粪便(牛粪、猪粪和鸡粪)等干重混合物(RCD、RPM、RCE)接种蚯蚓(Eisenia foetida)进行堆制,研究堆肥产物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特性变化。结果表明,蚯蚓堆制30 d后,稻秸牛粪、稻秸猪粪堆肥产物MBC含量显著下降;3种稻秸粪便混合物经蚯蚓堆制后,堆肥产物微生物代谢熵、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尤以RCD的变化明显。稻秸牛粪、稻秸猪粪及稻秸鸡粪混合物经蚯蚓堆制后,总固形物平均重量损失分别增加6.45%、4.22%和3.82%;pH值均降低,其中RCD显著降低。蚯蚓堆制有助于提高堆肥产物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同时使碳氮比降低。水稻秸秆混入部分畜禽粪便经蚯蚓堆制可减少堆肥时间并提高堆肥质量,混入的粪便以牛粪最好,猪粪次之,鸡粪最差。
于建光常志州沈磊张建英杜静徐跃定
关键词:水稻秸秆蚯蚓堆制物理化学特性微生物
一种作物根系自动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作物根系自动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架,清洗架内设有清洗桶、沉降桶、清洗滚筒、动力驱动设备、超声波发生器、换能器和进出水系统,超声波发生器与换能器连接,换能器安装在清洗桶上,清洗桶、沉降桶为上方开口的桶形,所...
顾东祥顾克军张传辉石祖梁于建光许博
文献传递
一种镁改性炭基磷吸附剂废弃物的多级再利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改性炭基磷吸附剂废弃物的多级再利用方法,属于磷吸附剂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镁改性炭基磷吸附剂废弃物引入堆肥中进行一级利用,减少堆肥过程中氨挥发,同时固持氮素、改良土壤微生物环境;并且在堆肥完成后,将...
薛利红刘睿谦冯彦房于建光杨林章
利用小麦秸秆提高水稻秧苗育秧期抗逆性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小麦秸秆提高水稻秧苗育秧期抗逆性的方法,属于农业领域中的稻麦轮作这一具体领域。本发明针对上述的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给出了一种通过施用以1g:1g:100ml比例混合秸秆、土壤、纯水制备...
于建光贺笑王宁汪吉东豆立岭张永春常志州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