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培平

作品数:1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脑出血
  • 3篇出血
  • 2篇丁苯
  • 2篇丁苯酞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影像学分析
  • 2篇转归
  • 2篇卒中后
  • 2篇脑电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2篇发病
  • 2篇发病机制
  • 2篇苯酞
  • 2篇痴呆

机构

  • 11篇新乡市第一人...
  • 4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河南第一荣康...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16篇付培平
  • 2篇郭志勇
  • 2篇李家才
  • 2篇侯小丽
  • 1篇潘静
  • 1篇邱伟
  • 1篇靳玫
  • 1篇朱成勤
  • 1篇邱培勇
  • 1篇陈正跃
  • 1篇王艳云
  • 1篇张东璞

传媒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山西卫生健康...

年份

  • 2篇2021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腔隙性病变并Binswanger′s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2005年
付培平郭志勇朱成勤
关键词:影像学治疗转归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2015年
目的比较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93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采行微创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病例,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I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操作简便,可大幅降低死亡率,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获得提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付培平
关键词:保守治疗微创穿刺基底节脑出血
急性脑卒中并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ACVD)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其相关性。方法对358例ACVD患者中36例合并AMI者作头颅CT,或MRI、EKG及心肌酶谱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CVD并AMI患者与单纯ACVD患者相比,心电图异常率及死亡率高,更易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结论ACVD与AMI有共同的病理基础,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两病并发时预后极差,AVCD患者需加强心脏功能监护,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另一疾病的发生。
付培平郭志勇张翠香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
丁苯酞胶囊与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比分析丁苯酞胶囊与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CI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胶囊组58例和注射液组62例,两组均接受ACI的常规治疗,胶囊组采用丁苯酞胶囊治疗,注射液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14 d并接受3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注射液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高切粘度及全血低切粘度均低于胶囊组,注射液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在治疗ACI患者方面与丁苯酞胶囊相比,安全性无明显差别,但临床疗效更好。
高维健孙静王秀芬吴云付培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胶囊丁苯酞注射液
丁苯酞、艾地苯醌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5-HT、S100β、Hcy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艾地苯醌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S100β蛋白(S100β)、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01~2019-01我院收治的15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72例,联合组78例。常规组给予基础治疗、心理支持治疗及艾地苯醌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血清5-HT、S100β、Hcy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33%(P<0.05);治疗2周、4周后联合组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5-HT高于常规组,S100β和Hcy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艾地苯醌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并且调节血清5-HT、S100β、Hcy水平,安全可靠。
高维健孙静王秀芬吴云付培平
关键词:丁苯酞艾地苯醌S100Β蛋白
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对脓毒症大鼠脑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silybin-phosphatidylcholine compound,SPC)对脓毒症大鼠进行预防和治疗,通过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观察SPC对脓毒症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所致脑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致脓毒症模型,伪手术对照组只打开腹腔,在盲端处捏几下,不结扎也不穿孔。SPC高、低剂量组分别于造模前1h灌胃,手术后1h再灌胃给予同样剂量的SPC,造模方法同模型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中TNF-α及IL-6,观察各组TNF-α、IL-6含量变化,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脑组织SOD及MDA的水平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脑组织中MDA值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血清中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与伪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高、低剂量的SPC对脑组织中MDA、SOD的变化均有明显的影响,可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清中的炎性介质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光镜观察SPC组与模型组相比较神经元脱失减少,正常与坏死细胞相间存在。结论 SPC可能通过抑制和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抑制和对抗炎症因子来减少脓毒血症各种有害因子对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从而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付培平陈正跃邱培勇侯小丽
关键词:脓毒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丙二醛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及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5例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血肿部位、出血量、影像学及应对措施,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机制。结果所有患者按脑出血常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在病程10~18d患者中枢神经缺失症状加重,持续时间2~4周,联合使用脱水剂,并延长使用时间,12例中枢神经缺失症状减轻,15例无变化,5例呈植物状态,3例死亡。影像学结果示灶周水肿体积均比脑水肿高峰期大。结论迟发性脑水肿可发生于各型脑出血,持续时间长,脱水治疗不是治疗迟发性脑水肿绝对有效的方法。
付培平张东璞
关键词: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
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管性痴呆(V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388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96例T2DM合并VD患者为病例组,292例T2DM不合并VD患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测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血餐(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百分比(HBAI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TG≥1.70mmoL/L,TC≥5.68mmo]/L,HDL—C≤1.3mmol/L,LDL—C≥2.6mmol/L.收缩压≥130mmHg,HBAIC%≥7.O%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并长期将各项指标保持在良好水平是预防及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重要措施。
邱伟侯小丽付培平潘静
关键词:糖尿病痴呆
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并与原发帕金森病相鉴别。方法 :综合分析 5 2例脑卒中后帕金森综合征即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VPS)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并与 2 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 (PD)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 :发现VPS患者伴有神经功能局灶受损体征 ,CT或MRI结果异常率高于PD患者。结论 :VPS、PD病因发病机制不同 ,临床表现、影像学亦有差异。
付培平李家才
关键词:脑卒中VPS原发性帕金森病PDMRI
脑中风后癫痫的特点与机理初探
2004年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脑中风发病率日益增加,伴随脑中风发生前后出现的癫痫症状愈来愈多,且临床特点复杂、多样,多伴有脑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现将我院2000年3月~2003年6月收治的1020例脑中风患者中58例并发癫痫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付培平王艳云
关键词:脑中风癫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