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素娟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矿物
  • 2篇地层
  • 2篇度条件
  • 2篇油藏
  • 2篇油层
  • 2篇实验测试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温度
  • 2篇温度条件
  • 2篇矿物组成
  • 2篇二类油层
  • 2篇采收率
  • 1篇动态光散射
  • 1篇度脱
  • 1篇油水
  • 1篇油水界面
  • 1篇油水界面张力
  • 1篇油田
  • 1篇油用
  • 1篇粘弹性

机构

  • 7篇东北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庆石化公司

作者

  • 9篇代素娟
  • 3篇吴文祥
  • 3篇邓庆军
  • 2篇殷代印
  • 2篇夏惠芬
  • 2篇郭权
  • 2篇马文国
  • 2篇王德民
  • 2篇王克亮
  • 2篇刘义坤
  • 2篇马蒋平
  • 2篇王影
  • 2篇李柏林
  • 2篇王朋
  • 2篇吴迪
  • 2篇原野
  • 2篇张九然
  • 1篇张莹莹
  • 1篇范萌
  • 1篇杨凤艳

传媒

  • 2篇油田化学
  • 1篇化学工程师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驱油用支链烷基苯磺酸盐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方面的协同效应研究
复合驱采油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多为混合表面活性剂。但是文献中关于混合表面活性剂如何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研究的较少。本文重点考察了呈现不同优选曲线形状的多支链烷基苯磺酸盐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方面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当混...
楚艳苹代素娟王明宏张树棠王茂盛
文献传递
大庆萨中二类油层三元体系色谱分离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大庆萨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强碱体系为研究对象,以二类油层的天然对接岩心和二类油层的天然去油油砂组成4个模型,绘制3种化学剂产出与注入相对浓度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C/C0~PV)曲线,采用突破注入量和等比浓度注入量差两个指标来描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色谱分离程度,通过岩心渗流实验研究了二类油层的三元体系色谱分离特性。实验表明,三元复合体系中3种化学剂在二类油层中存在色谱分离现象;HPAM最先突破,碱和表活剂随后一起突破;各类驱油化学剂间色谱分离程度从强到弱依次是:HPAM与表活剂、碱与表活剂、碱与HPAM;三元复合体系中碱、表活剂与HPAM 3种化学剂的突破时间随渗流距离增加而延迟,同时也增大了色谱分离程度;渗透率较小的二类油层比一类油层色谱分离作用更大。
李柏林金占鑫杨凤艳王洪卫代素娟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色谱分离二类油层
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不同位置处渗流过程模拟测试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不同位置处渗流过程模拟测试方法,这种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不同位置处渗流过程模拟测试方法,首先根据油藏矿物组成制备符合油藏实际的填砂管模型,测试填砂管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严格符合模拟油藏对应参数;...
马文国王德民夏惠芬吴文祥刘义坤邓庆军代素娟王克亮殷代印王朋郭权原野马蒋平吴迪张九然王影
文献传递
不同吸附剂对FCC汽油深度脱硫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以FCC汽油为原料,常温、常压下,采用静态吸附法分析了不同的吸附基质以及改性吸附剂的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吸附基质的吸附剂脱除汽油中硫化物的效果不同,分子筛类吸附剂脱硫效果好;其中4种脱除硫醇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USY,13X,HZSM-5,5A;用吡啶-TPD法测定了这4种吸附剂的表面酸性,结果显示对吸附剂脱硫起主要作用的是吸附剂的弱酸中心;用不同金属离子对HZSM-5,USY,活性白土和γ-Al2O3吸附剂改性后,Fe改性的效果最好,其次是K和过渡金属,而碱土金属的改性效果相对较差.
代素娟陈慧娟韩雪莲
关键词:FCC汽油吸附剂脱硫
大庆萨中二类油层对三元驱油体系的吸附特性被引量:11
2014年
通过大庆萨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分析一、二类油层岩心的矿物组成和孔隙结构特征,绘制一、二类油层砂的吸附等温线,考察化学剂在天然岩心上动态滞留量,比较一、二类油层的吸附差异;通过单一矿物对三元组分的吸附实验,分析二类油层高吸附的原因.结果表明:二类油层的黏土矿物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一类油层的,且绿泥石质量分数较高;二类油层的渗透率约为一类油层的1/3,喉道半径较小.三元驱油体系中3种化学剂在黏土矿物上的吸附量明显大于骨架矿物的,三元组分的吸附损失主要由黏土矿物引起,其中绿泥石对化学剂的吸附作用较强.3种化学剂在油砂上的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NaOH和表面活性剂的饱和吸附量较高,HPAM的饱和吸附量较低;表面活性剂的饱和吸附量受岩心性质影响较大.3种化学剂在二类油层岩心的动态滞留量均高于一类油层岩心的,NaOH和表面活性剂的动态滞留量低于静态吸附量,HPAM的动态滞留量大于静态吸附量.该研究结果为复合驱油体系配方优化及矿场试验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李柏林张莹莹代素娟姜泳张利利
关键词:大庆油田二类油层
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不同位置处渗流过程模拟测试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不同位置处渗流过程模拟测试方法,这种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不同位置处渗流过程模拟测试方法,首先根据油藏矿物组成制备符合油藏实际的填砂管模型,测试填砂管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严格符合模拟油藏对应参数;...
马文国王德民夏惠芬吴文祥刘义坤邓庆军代素娟王克亮殷代印王朋郭权原野马蒋平吴迪张九然王影
文献传递
新型聚合物溶液的微观结构研究被引量:27
2006年
采用显微、动态光散射和流变测定技术研究了梳形聚合物(CP)、疏水缔合聚合物(HAP)和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的微观结构。HPAM样品和CP样品单个水化分子的水动力学半径主要呈正态分布在10~100nm范围内。聚合物分子在溶液中是无序分布,形成粗细不均的网络骨架。大部分网络骨架不是由单个聚合物分子形成,而是由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形成。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出现较为有序的网络骨架结构,产生某种符合分形特性的自相似性。网络骨架既对溶液本体有支撑作用,又吸附和包裹大量水分子产生形变阻力。形成的网络结构越完善,增粘能力将越强。溶液中的盐份为非均匀分布,在聚合物分子上带电基团附近富集后形成浓度梯度。多种表面活性剂能造成HAP分子卷缩,聚集程度过大,聚合物分子吸附和包裹水分子的数量急剧减少,使HAP溶液粘度大幅度下降。另外,多孔介质孔喉可造成HAP分子结构的破坏,使增粘能力损失。
朱怀江罗健辉隋新光姚天明杨凤华代素娟杨静波
关键词:微观结构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粘弹性提高采收率
低碱三元复合体系用于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被引量:16
2006年
在室内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条件下,水驱、聚合物驱之后低碱(NaOH)浓度的ASP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1.6×10^7,HD=26%的HPAM;表面活性剂为Witco公司的烷基苯磺酸盐ORS-41和国产月桂酰二乙醇胺NNR,用矿化度3.7g/L的模拟注入水配液,模拟油黏度9.56mPa·S,实验温度45℃。NaOH/0.3%ORS-41/1.2g/L HPAM溶液的黏度~剪切速率曲线和储能模量~振荡频率曲线,随碱浓度减小(1.5%或1.2%~0.1%)而整体上移,即溶液黏度和黏弹性增大。在Kw≈1μm^2、VK=0.72的三层段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水驱、聚合物驱(1000mg/L,0.57PV)后注入0.3%NaOH/0.3%ORS-41或NNR/1600或1800mg/LHPAM溶液(0.30Pv),采收率增值为13.5%~16.0%。最终采收率为66.4%-70.5%,含水曲线表明聚驱和复合驱过程中有油墙产生;NNR体系界面张力为10^-2mN/m,ORS-41体系为10^-1mN/m。在不同直径、连接有不同直径盲端的平行流道微观模型上。直接观察到水驱、聚驱后复合驱的波及区域明显大于水驱后聚驱的波及区域,聚驱后水驱油藏实施低碱三元复合驱可进一步增大波及体积。图5表1参4。
孙灵辉代素娟吴文祥
关键词:黏弹性驱油效果波及体积聚合物驱后
ASP三元复合体系中储层矿物碱耗实验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大庆油田萨中区块的储层矿物组成,开展了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长石、石英五种矿物在ASP三元复合体系中和在单一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静态碱耗实验研究,分别给出了五种矿物在ASP三元复合体系中和在单一氢氧化钠溶液中碱耗规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对储层矿物碱耗有抑制作用,在ASP三元复合体系中与在单一氢氧化钠溶液中相比,储层矿物碱耗量明显降低;在单一氢氧化钠溶液中黏土矿物和骨架矿物的碱耗方式均以化学反应碱耗为主,而在ASP三元复合体系中黏土矿物碱耗方式以物理吸附碱耗为主,骨架矿物碱耗方式以化学反应碱耗为主。
邓庆军代素娟范萌梁爽金璐
关键词:碱耗物理吸附黏土矿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