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晋
- 作品数:46 被引量:193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血脂比值和单项血脂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单项血脂及血脂比值与冠脉狭窄程度关系。方法对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病人(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的单项血脂和比值并与其冠脉造影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单项血脂中,TG、CHO、LDL均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而HDL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在血脂比值中,CHO/HDL和TG/HDL值均随冠脉狭窄程度加重而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HO/HDL和TG/HDL比值比单项血脂反映CAD的敏感度更高。结论对于CAD患者,血脂比值较单项血脂反映冠脉狭窄程度更敏感。
- 方叶青杨天伦陈小彬何晋谢秀梅
- 关键词: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
- 美乐托宁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美乐托宁(melatonin,Mel)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贴壁细胞分成7组:对照组以RPMI1640培养液培养;ox-LDL各浓度组(共3组)分别用含5,10,20 mg/L ox-LDL的RPMI 1640培养液孵育;Mel各浓度组(共3组)分别先用含0.5,1.0,2.0 mmol /L Mel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h,然后移去含Mel的RPMI 1640培养液,加入含10 mg/L ox-LDL的RPMI 1640培养液孵育。采用MTT法检测EPC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技术检测Bcl-2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ox-LD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PC增殖,诱导EPC凋亡;在加ox-LDL(10 mg/L)前加Mel干预,EPC增殖能力较ox-LDL组明显增强,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ox-LDL组EPC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Mel组明显高于ox-LDL组(P<0.01 )。结论: ox-LDL呈浓度依赖性诱导EPC凋亡、抑制EPC增殖,Mel能抑制ox-LDL的上述作用,其机制与上调Bcl-2表达有关。
- 李秀丽谢秀梅陈晓彬何晋方叶青
- 关键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美乐托宁内皮祖细胞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tPA和PAI的变化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对50例冠心病患者在PCI(包括PTCA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前、手术后即刻和手术后4 d测定血浆中tPA和PAI的活性,并将冠心病患者的tPA、PAI浓度和tPA/PAI比值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tPA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AI活性明显增高,在PAI手术后即刻tPA活性较手术前明显降低,但术后4 d回升,较正常对照组仍然明显降低,较PCI手术前无明显差异;冠心病患者PAI活性在PCI手术后明显升高,与手术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但术后4 d下降,,较PCI手术前无明显差异,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存在着内皮损伤,导致手术后出现纤溶功能降低,而纤溶功能的低下会影响PCI的治疗效果。
- 方叶青谢秀梅何晋陈晓彬陈双秀
-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L-精氨酸抑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内皮祖细胞的增殖作用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研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观测L-精氨酸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抑制作用。方法从脐带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天,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1、5和10μmol/L)作用不同时间(24、48和72h),用MTT比色法和细胞克隆计数法评价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加入L-精氨酸后采用MTT比色法和高倍荧光显微镜下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染色细胞计数法分析L-精氨酸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作用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一氧化氮含量,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培养基上清液总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结果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呈量效和时效性地减少内皮祖细胞数目和增殖能力;随着L-精氨酸浓度的增加,L-精氨酸能有效抑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内皮祖细胞的作用。结论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促进内皮功能不全的发展,而外源性L-精氨酸能抑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作用。
- 何晋谢秀梅方叶青陈晓彬
- 关键词:内科学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L-精氨酸内皮祖细胞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5、10及20mg/L)干预48h。MTT法检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逆转录聚台酶链反应检测bcl-2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诱导内皮祖细胞凋亡(P<0.01);基础状态下内皮祖细胞表达bcl-2mRNA及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能抑制其表达,并存在量效关系(P<0.05)。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诱导内皮祖细胞凋亡、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这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 李秀丽谢秀梅陈晓彬何晋方叶青
- 关键词:内科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内皮祖细胞BCL-2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AMI患者728例,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MI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AMI患者发生AKI的影响。结果 728例AMI患者中发生AKI共152例(20.9%)。AKI组与非AKI组比较,年龄、糖尿病史、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心率、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基础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服用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入院收缩压、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基础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未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AMI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37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中256例接受急诊PCI,统计分析显示未接受急诊PCI患者的AKI发生率显著高于急诊PCI患者(39.3%比19.5%,P<0.01)。结论 AKI是AMI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急诊PCI能降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KI发生率。
- 潘宏伟郭莹郑昭芬彭建强张宇何晋刘征宇胡勇军王长录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肾损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非对性性二甲基精氨酸及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循环内皮祖细胞(EP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50例对照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根据病变程度分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浆ADMA水平;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EPC的分离培养;7~10天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评估循环EPC数量。结果冠心病单支及多支病变组血浆AD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且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ADMA水平增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60分组、31~59分组和≤30分组血浆ADM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ADMA水平明显上升(P〈0.05和P〈0.01)。冠心病组中单支及多支病变组循环EPC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三个分组中循环EPC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的增加,EPC数量明显下降(P〈0.05和P〈0.01)。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与血浆ADMA水平呈正相关(r=0.365,P=0.027),与循环EPC数量呈负相关(r=-0.16,P=0.015);血浆ADMA水平与循环EPC数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体内ADMA水平逐渐增加,而EPC数量逐渐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与ADMA的蓄积及EPC的减少相关。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ADMA可能通过抑制EPC的功能影响内皮再生化。
- 何晋郑昭芬郭莹彭建强潘宏伟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内皮祖细胞GENSINI积分
- 美乐托宁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美乐托宁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患者36例,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美乐托宁(0.5、1.0和2.0 mmol/L)干预6、12、24和48 h。MTT法检测美乐托宁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美乐托宁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逆转录-聚台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Bc l-2mRNA表达,W estern b lot检测Bc l-2的蛋白表达。结果美乐托宁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改善体外培养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粘附、迁移和增殖能力(P<0.01);美乐托宁抑制体外培养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凋亡,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美乐托宁上调内皮祖细胞内Bc 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美乐托宁能改善体外培养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粘附、迁移和增殖能力,并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 l-2而发挥抑制内皮祖细胞凋亡的作用。
- 李秀丽谢秀梅陈美芳陈晓彬何晋
- 关键词:美乐托宁内皮祖细胞细胞增殖BCL-2
- C反应蛋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天,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1 mg/L、2.5 mg/L和5.0 mg/L)作用不同时间(24 h、48 h和72 h),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和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的方法评价C反应蛋白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趋化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祖细胞趋化能力的影响;检测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的浓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强度变化。结果C反应蛋白减少内皮祖细胞的集落形成单位数量及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随着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内皮祖细胞的趋化能力受到抑制;同样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减少,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减弱。结论C反应蛋白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趋化能力促进内皮功能不全的发展。
- 陈晓彬何晋谢秀梅方叶青李秀丽
- 关键词:内科学C反应蛋白内皮祖细胞趋化动脉粥样硬化
- 双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外伤后室间隔穿孔1例被引量:2
- 2016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因胸部外伤2个月,突发言语不清6 d于2013年4月收治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个月前刀刺伤后出现心脏贯通伤合并心脏压塞,失血性休克,行急诊心脏修补术,术中心脏停搏40 min后恢复,术后出现痴呆,手脚发抖现象,合并气促及心悸。本次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近心尖部肌部缺损(图1~2),为12~14 mm,缺口呈楔形,二、三尖瓣未受影响,左心室射血分数45%。
- 何晋郑昭芬朱鲜阳郭莹潘宏伟付庆华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室间隔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