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秀雯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开平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1篇蛋白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多普勒超声检...
  • 1篇新生儿
  • 1篇炎平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早产儿喂养
  • 1篇中毒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水
  • 1篇疼痛
  • 1篇酮症
  • 1篇酮症酸中毒
  • 1篇球蛋白

机构

  • 6篇开平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何秀雯
  • 4篇余洽超
  • 3篇张碧君
  • 2篇余剑佩
  • 1篇李小雯
  • 1篇李燕瑜
  • 1篇谭永红
  • 1篇马金丝
  • 1篇吴见恨
  • 1篇温雪梅
  • 1篇赵桂芳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门诊及住院部的手足口病患儿,年龄1~5岁,病程均小于2d,不伴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患儿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采用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5mg/(kg·d),联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对照组66例,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10mg/(kg·d),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3d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7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例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治疗组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在常规抗病毒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喜炎平,可明显提高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其安全性高、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何秀雯余洽超张碧君
关键词:喜炎平注射液手足口病安全性
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临床工作、参考近期文献,综述丙种球蛋白应用于儿科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丙种球蛋白对儿科感染性疾病及与免疫有关的疾病能提供人工被动免疫保护和减轻症状的作用。结论:丙种球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作为儿科感染疾病及与免疫有关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之一。
何秀雯马金丝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儿科
儿童I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非典型儿童I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ketoneacidosis,DKA)的病例特点,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发生。方法选择1996年至2011年我院诊治的31例儿童I型DKA患儿,将其分为典型组19例和非典型组1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典型组19例,均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首诊确诊17例,确诊率89.4%,3天确诊率100.O%;典型组2例误诊疾病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误诊为败血症1例。非典型组12例中,表现为昏迷者3例,腹泻4例,疲乏、无力伴厌食9例,腹痛4例,不规则深长呼吸6例,不同程度脱水征12例,面色青灰、四肢厥冷1例,消瘦11例,12例病例均不明显出现多饮、多尿、多食;首诊确诊2例,确诊率16.7%。结论儿童I型DKA容易造成误诊,误诊原因与对糖尿病认识不足和儿童DKA早期症状不典型以及医生询问病史不详细有关。增强对儿童DKA的认识和警惕,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
余明杰余洽超张碧君何秀雯
关键词:儿童I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哺喂糖水加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哺喂葡萄糖液加非营养性吸吮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儿200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干预组Ⅰ(哺喂葡萄糖液)、干预组Ⅱ(非营养性吸吮)和干预组Ⅲ(葡萄糖液加非营养性吸吮),每组50例,采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分别于静脉穿刺前2 min和穿刺后1、5、10 min比较4组疼痛程度。结果疼痛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各干预组间与正常对照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Ⅲ与干预组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Ⅲ与干预组Ⅱ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哺喂葡萄糖液、非营养性吸吮均能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且联合应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余剑佩何秀雯赵桂芳李小雯温雪梅
关键词:新生儿非营养性吸吮静脉穿刺疼痛
小儿手足口病4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方法对本院2011年1-9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456例中,男女比例为2.1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5岁以下408例,占89.47%;发病时间4—6月份298例,占65.35%;地区分布以农村占多,有340例,占74.6%;临床特征包括疱疹,主要分布在:手足452例(99.12%),口腔粘膜406例(89.03%);252例伴发热(55.26%),合并肺炎有54例(11.84%),出现神经系统症状56例(7.5%),并发心肌损害的24例(5.26%);其中发现一些特殊表现:无症状性肺炎26例(5.70%),不明显原因的指(趾)甲损害7例(1.53%)。重症患儿12例(2.63%),危重病例2例(0.04%)。127份标本病原学检测EV71阳性70例(55.11%),CVA16阳性43例(33.86%)。本组患者按照2010年手足口病防治指南治疗,患儿预后良好,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例,死亡病例1例。结论本次流行高峰期为4—6月份,好发于1。5岁儿童,本次流行以EV71为主要病原体。手足口病的防治关键是掌握危重症的危险因素,严格按照2010年手足口病防治指南治疗,并在疾病早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
何秀雯吴见恨余洽超张碧君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早产儿喂养的临床研究
2014年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变化与喂养耐受性的关系,以便科学地指导早产儿喂养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60例单纯早产的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出生后第1、3、7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进行了肠系膜上动脉(SMA)的血流各参数测定,即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时间平均流速(TMFV)、舒张末期流速(EDF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并按此参数指导喂养,并记录有无发生喂养不耐受及达足量喂养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喂养可改变早产儿SMA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与喂养耐受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可根据喂养前后SM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特别是TMFV的增加来预测喂养风险,从而科学地指导早产儿喂养护理.
余剑佩何秀雯谭永红余洽超李燕瑜
关键词:早产儿超声检查多普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