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达淦
- 作品数:91 被引量:628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内蒙古巴彦塔拉盆地构造与铀矿化的遥感地质研究被引量:16
- 2002年
- 通过TM数据假彩色合成、纹理分析、目视解译及隐伏信息提取等手段 ,解译了内蒙古巴彦塔拉盆地内铀矿找矿目标层 (K1b)出露范围 ,解译并野外追索了NE向的控盆断裂组 (F1、F2 、F3 )、NNE向断裂组 (F2 0 、F2 1)以及NW、近EW向断裂组 ,通过对古河道、现代地貌水系的分析 ,总结了区内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通过热辐射信息、植被信息的提取 ,分析了地下水补 -径 -排的特点和铀矿化的关系。据此 ,提出了F2 、F3 主活动控制了盆地东南缘腾格尔期扇三角洲相带的分布 ;F2 、F2 1及NW向断裂的复合控制了赛汉塔拉期古河道的分布 ;NE。
- 祝民强余达淦吴仁贵赵英俊
- 关键词:地质构造纹理分析铀矿化遥感地质
- 中国东部构造域中生代陆相能源盆地“铀煤兼探”勘查的地质依据
- “铀煤兼探”是在鄂尔多斯陆相能源盆地开展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中提出的找矿新思路。本文介绍了铀与煤、石油、天然气共生或共存建造组合与建造序列特征;双向开放的砂岩型铀矿成矿系统;盆地的三大成矿作用。
- 刘晓东余达淦吴仁贵祝民强巫建华
- 关键词:勘查模式
- 文献传递
- 江西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述评被引量:16
- 2006年
- 近年来江西变质基底地层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多组元古代变质基底年龄使华南地壳演化有了年代学的限定,使变质基底古构造系统骨架认识多元化.花岗岩研究转入从构造和地球化学方法入手,以壳-幔相互作用为突破口,探索花岗岩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特征的新阶段。加强了基性岩的工作,江西印支期—燕山期存在二次大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四次基性岩的活动。存在二套大的陆相火山岩系,即赣东北—浙西新元古代陆相火山岩系和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系。存在多种来源岩浆岩系列与多种形式“多位一体”成矿模式。对上述岩浆岩体系深入工作,将带来找矿的新思路和新线索。
- 余达淦管太阳巫建华王勇吴仁贵
- 关键词:变质基底造山带花岗岩成矿系列成矿模式
- 内蒙古巴彦塔拉盆地砂岩型铀矿化的蚀变特征被引量:5
- 2004年
- 巴彦塔拉盆地砂岩型铀矿床产于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下段辫状河流相砂岩中。本文通过对含矿主岩沉积特征、矿化和矿床蚀变特征的分析研究 ,认为早期为潜水氧化蚀变成矿 ;晚期为层间氧化 油气还原蚀变成矿 ,即来自蚀源区和天窗补给的含铀、含氧地下水遇沿断裂 (F2 1)上升的含H2
- 祝民强吴仁贵余达淦陈安平申科峰
- 关键词:砂岩型铀矿床蚀变特征
- 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床的热液作用特征——以宝龙山地段砂岩铀矿为例被引量:27
- 2011年
- 松辽盆地宝龙山地段砂岩型铀矿床的热液蚀变极为发育,常见高岭石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和水云母—绢云母化等蚀变类型,以低温热液蚀变为主,呈现多期次、脉动性特点。铀矿物与热液蚀变矿物紧密共生,表明铀成矿作用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初步分析,基性岩浆活动是促使热液作用的动因,有利的构造条件为热液作用提供了活动空间。
- 徐喆吴仁贵余达淦饶明辉李彦林高玉友禹宝利
- 关键词:热液蚀变铀成矿
-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早白垩世盆地动力学转变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探讨被引量:12
- 2007年
- 文章从沉积相的分析入手,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下部宜君组、洛河组、环河组(或伊金霍洛组)和上部罗汉洞组、泾川组(或东胜组)之间存在着沉积相的突变关系,认为该区早白垩世盆地动力学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该时期动力学性质的转变恰与区内铀的主要成矿期相吻合,据此探讨了盆地动力学转变与铀矿成矿作用的关系。
- 吴仁贵周万蓬祝民强余达淦刘忠厚
- 关键词:下白垩统盆地动力学铀成矿作用鄂尔多斯盆地
- 伸展构造与铀成矿作用被引量:16
- 1994年
- 伸展构造理论的兴起是建立在近代构造地质学理论基础之上。变质核杂岩构造模式的研究,对伸展构造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伸展构造环境中的铀矿田(区)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必须采用变质核杂岩构造模式重新认识,铀矿化的形成与伸展构造作用下的岩浆岩体系关系密切。
- 余达淦
- 关键词:铀矿床成矿作用
- 地学哲学与江西新一轮找矿
- 本文介绍了地学哲学在新一轮找矿中的地位,指出江西新一轮找矿突出的问题归纳成两句话就是到哪里找和怎么找。基于此,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逻辑学是地学研究方法中的基本功,在掌握逻辑思维的同时加强非逻辑思维是新一轮找矿必须迈出的思...
- 余达淦
- 关键词:地学哲学矿产勘探找矿潜力
- 中国东部构造域陆相中生代能源盆地砂岩铀矿特征及成矿作用探索
- 中国东部构造域中生代陆相盆地砂岩型铀矿具有鲜明的特点。成矿作用上具有渗入型和渗出型多成矿作用类型的明显叠加;在目标层上为"双层结构河流相"新类型。目标层产于独特的构造—建造序列中,该建造序列表现为一个完整的二级层序,并由...
- 余达淦吴仁贵祝民强陈安平于文斌
- 关键词:砂岩型铀矿
- 文献传递
-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浆带中铀的成矿环境及成矿模式被引量:26
- 1992年
- 中国东南部地壳在中新生代时期演化具双重性特征,即早期为俯冲挤压阶段,晚期转为弧后拉张阶段,整体为俯冲挤压带,局部存在横向拉张环境。铀成矿赋存于双重拉张环境,形成于拉张阶段。其成矿模式为1.深循环上升热水—花岗岩,火山岩萃取,排泄区成矿模式;2.斑岩多重成矿模式,即斑岩+上升热流柱复合的成矿模式,后者是形成富、大铀矿床的主要成矿模式。
- 余达淦
- 关键词:铀矿床成矿环境成矿模式火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