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郁

作品数:46 被引量:506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油菜
  • 11篇植物
  • 11篇基因
  • 10篇蜡质
  • 9篇甘蓝
  • 9篇甘蓝型
  • 8篇苜蓿
  • 7篇水分
  • 7篇胁迫
  • 7篇抗旱
  • 7篇甘蓝型油菜
  • 6篇紫花
  • 6篇紫花苜蓿
  • 6篇抗旱性
  • 6篇教学
  • 5篇叶表皮
  • 5篇水分胁迫
  • 5篇作物
  • 5篇角质
  • 4篇生物学

机构

  • 34篇西南大学
  • 10篇西南农业大学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青海省畜牧兽...
  • 1篇教育部

作者

  • 46篇倪郁
  • 15篇郭彦军
  • 13篇李加纳
  • 7篇韩龙
  • 7篇宋超
  • 6篇唐华
  • 4篇李唯
  • 4篇王婧
  • 3篇韩建国
  • 3篇胡自治
  • 3篇柴友荣
  • 3篇王小清
  • 3篇郭彦军
  • 3篇吕俊
  • 3篇尹亚丽
  • 3篇郭芸江
  • 2篇王瑞
  • 2篇宗学凤
  • 2篇夏瑞娥
  • 2篇李尚忠

传媒

  • 7篇作物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草业学报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草地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青海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四川草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超长链脂肪酸及角质层蜡质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研究现状被引量:33
2008年
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VLCFAs)在生物体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它们参与种子甘油酯、生物膜膜脂及鞘脂的合成,并为角质层蜡质的生物合成提供前体物质。角质层是覆盖在植物地上部分最表层的保护层,由角质和蜡质组成,其中蜡质又分为角质层表皮蜡和内部蜡,在植物生长发育、适应外界环境方面起重要作用。VLCFAs的合成由脂肪酰-CoA延长酶催化,该酶是由β-酮脂酰-CoA合酶、β-酮脂酰-CoA还原酶、β-羟脂酰-CoA脱水酶和反式烯脂酰-CoA还原酶组成的多酶体系。合成后的VLCFAs通过脱羰基与酰基还原作用进入角质层蜡质合成途径,形成各种蜡质组分。文章就VLCFAs及角质层蜡质合成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研究进展方面做了综述,并对植物蜡质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倪郁郭彦军
关键词:角质层蜡质基因
核盘菌侵染对拟南芥表皮蜡质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以野生型拟南芥与蜡质突变体cer1、cer4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核盘菌胁迫对拟南芥茎表皮蜡质结构及组分含量的影响,揭示核盘菌侵染与表皮蜡质的关系。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野生型拟南芥蜡质晶体以垂直于表面的杆状、块状结构为主;突变体cer1晶体类型以水平的松针状、块状结构为主;突变体cer4蜡质晶体以垂直片层结构为主。核盘菌胁迫下,拟南芥蜡质晶体结构及分布形态发生变化。蜡质层结构在核盘菌胁迫下表现为:杆状、松针状蜡质晶体减少—蜡质晶体熔融—表皮"囊状凸起"—表皮膜层破裂。这些结构变化有利于病菌突破角质层屏障而侵入到植株体内。色质谱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cer1突变体烷、次级醇、酮类显著减少;cer4突变体表现为一级醇含量减少。接种核盘菌后,野生型拟南芥与蜡质突变体一级醇类显著增加(cer1增加不显著);烷类、次级醇类、酮类含量与蜡质总量均显著减少,表明蜡质前体物质在受到核盘菌胁迫后更多地通过酰基还原途径生成一级醇,从而减少了由脱羰基途径所生成的蜡质组分。核盘菌通过改变表皮蜡质晶体结构与化学组分分泌量来促进侵染。
倪郁宋超王小清
关键词:拟南芥核盘菌晶体结构
外源SA影响油菜叶表皮蜡质及菌核病抗性的机制被引量:4
2013年
处于植物地上部分最外层的表皮蜡质被认为是植物抵御病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但表皮蜡质是否及如何参与油菜菌核病防御机制还不清楚。本试验选用2个抗病性不同的油菜品种中双9号(抗性品种)和渝油19(感病品种),对水杨酸(SA)处理后的油菜幼苗接种核盘菌,分析油菜病情指数、叶表皮蜡质含量和晶体结构特征、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A处理使中双9号病情指数显著下降,渝油19无显著变化,SA诱导了油菜抗性品种中双9号对菌核病的抗性。接种核盘菌后,中双9号PAL活性显著增加,而渝油19显著下降;SA处理植株叶片PAL和POD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接种植株。渝油19苗期叶表皮蜡质总量显著高于中双9号。SA诱导中双9号蜡质总量及组分含量增加,柱状晶体结构减少,片状结构增加,扩大了蜡质层覆盖叶表面积。渝油19在SA处理后蜡质含量无显著变化,晶体结构发生了与中双9号相似的变化,但渝油19蜡质晶体熔融后覆盖叶表面积小于中双9号。综合分析认为防御酶活性及叶表皮蜡质共同参与SA诱导中双9号抗性增强的过程。
倪郁王婧宋超夏瑞娥孙正圆郭彦军李加纳
关键词:油菜抗性核盘菌
茉莉酸甲酯对油菜菌核病的诱导抗性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抗病品种中双9和感病品种渝油19为材料,在茉莉酸甲酯(MeJA)喷雾处理后的油菜幼苗上接种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分析MeJA对幼苗发病...
夏瑞娥王小清倪郁李加纳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茉莉酸甲酯诱导抗性过氧化物酶
文献传递
不同收获指数甘蓝型油菜β-淀粉酶活性及其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油菜“源”器官中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的效率是提高油菜收获指数的关键环节,而“源”器官中淀粉酶活性影响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输强度。β-淀粉酶(β-amylase, BAM)及其基因家族成员与油菜高收获指数形成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本研究选择高产高收获指数型、高产低收获指数型、低产低收获指数型 3 类油菜品种,在终花期后 5、10、15、20、25d 分别取茎杆、叶片、角果皮与种子,分析β-淀粉酶活性及其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β-淀粉酶活性在所检测“源”器官中酶活性总体随发育时期增加。高收获指数型油菜叶片、角果皮中的β-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低收获指数型油菜。β-淀粉酶基因家族中, BAM1、BAM4 与 BAM5 在油菜茎、叶及角果皮中的表达量总体随发育时期增加。花后25 d 时, BAM1与BAM3在高收获指数油菜叶片、角果皮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收获指数油菜。BAM4 与 BAM5 在高收获指数油菜角果皮中的表达量分别于花后 15 d 与 20 d 开始显著高于低收获指数油菜。综合分析认为, BAM1 和 BAM3可能通过促进叶片与角果皮淀粉分解而加强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运输强度;BAM4 与 BAM5 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角果皮淀粉分解而调控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运输。BAM4 与 BAM5 也可能参与了油菜种子中淀粉的调控。
靳舒荣王艳玫常悦王月华李加纳倪郁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Β-淀粉酶基因表达
甘蓝型油菜长链烷烃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与BnCER1-2的互作
2023年
长链烷烃是甘蓝型油菜角质层蜡质的优势组分,在阻止植株的非气孔性水分散失中起主要作用。BnCER1-2催化甘蓝型油菜长链烷烃的生物合成,但BnCER1-2是否通过与其他蛋白互作调控长链烷烃合成还不清楚。前期通过甘蓝型油菜蜡质差异材料转录组筛选获得4个长链烷烃合成相关基因BnCER3.a10、BnCER3.c02、BnCYTB5B.c09、BnCER1-L2.a05。本研究克隆了这4个基因的编码序列,序列分析表明BnCER3.a10/c02和BnCER1-L2.a05前体蛋白具有典型的脂肪酸羟化酶与WAX2C末端结构域,而BnCYTB5B.c09具有Cyt_B5蛋白家族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BnCER3.a10/c02、BnCYTB5B.c09和BnCER1-L2.a05均定位于细胞内质网,与BnCER1-2共定位。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t complementation,BiFC)与萤火素酶互补试验(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assay,LCA)检测结果表明,BnCER3.a10、BnCYTB5B.c09、BnCER1-L2.a05与BnCER1-2蛋白存在相互作用,而BnCER3.c02与BnCER1-2蛋白不互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BnCER1-2的表达模式一致,BnCER3.a10和BnCYTB5B.c09主要在甘蓝型油菜茎/叶中表达,并受干旱胁迫诱导显著上调。BnCER3.a10在NaCl与低温胁迫下表达量显著减少,其中BnCER3.a10受MeJA、ACC诱导显著下调,BnCYTB5B.c09表达受ABA诱导上调。BnCER1-L2.a05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和叶片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干旱、低温及NaCl胁迫下转录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SA诱导BnCER1-L2.a05表达上调,而MeJA诱导其表达下调。蜡质差异材料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BnCER3.a10与BnCYTB5B.c09在高蜡(烷)油菜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蜡(烷)油菜,而BnCER1-L2.a05则呈相反变化。综合分析认为,BnCER3.a10和BnCYTB5B.c09可能通过与BnCER1-2互作而促进甘蓝型油菜长链烷烃的生物合成,BnCER1-L2.a05可能通过与BnCER1-2互作负调控长链烷烃的合成。
柏成成姚小尧王雨璐王赛玉李金莹蒋有为靳舒荣陈春杰刘渔魏星玥徐新福李加纳倪郁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角质层蜡质长链烷烃
一种提高甜高粱苗期耐涝性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甜高粱苗期耐涝性的方法,包括种子引发、催芽、盆栽装土、播种、田间管理和淹水处理。本发明通过提高苗期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积累,减少了淹水对甜高粱的影响,提高了淹水条件下甜...
郭彦军邓苛莉倪郁
文献传递
甘蓝型油菜烯脂酰-CoA还原酶基因BnECR的克隆及功能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反式烯脂酰-CoA还原酶(trans-2,3-enoyl-CoA reductase,ECR)是催化超长链脂肪酸(VLCFAs)合成的脂肪酰-CoA延长酶之一。根据已报道拟南芥ECR基因设计引物,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ECR的全长cDNA序列和对应的基因组序列,命名为BnECR(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899705和FJ899706)。序列分析结果显示,BnECR的全长cDNA序列为1328bp,对应的基因组序列为2093bp,由4个外显子组成,在ORF的上、下游分别有一个163bp的5′UTR和一个232bp的3′UTR。根据编码区预测BnECR前体蛋白为一个31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包含ECR蛋白的重要功能位点K144、R145及一个NAD(P)H结合基序G225SGGYQIPR/HG234。NCBIBlastn、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及保守域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拟南芥AtECR基因的同源性最高,是对应拟南芥AtECR的垂直同源基因。RT-PCR分析表明,BnECR基因在甘蓝型油菜根、茎、叶、花及角果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BnECR在高芥酸材料种子发育中后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芥酸种子,表明BnECR可能参与甘蓝型油菜芥酸的合成。将BnECR克隆到酿酒酵母的穿梭表达载体中,分别转化野生型酵母By4743和突变体菌株YDL015c,添加半乳糖诱导表达。气相色谱分析表明,BnECR在酿酒酵母中有效表达,转化菌株中的芥酸(C22:1)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34%,比对照增加52%;对突变体的转化结果表明芥酸含量恢复到野生型水平。
倪郁张飞萃王亚超蒲飞王瑞柴友荣李加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克隆芥酸
植物表皮蜡质对环境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6
2011年
环境胁迫一直以来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而覆盖植物地上部分最表层的表皮蜡质在植物生长发育、适应外界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表皮蜡质对环境胁迫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对UV、空气湿度、水分、温度和病害等胁迫的抵御作用,并对今后的蜡质研究进行了展望。
宋超王婧郭彦军倪郁
关键词:水分胁迫紫外线病害
PpCER1-2基因、载体及在提高禾本科植物的抗旱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PpCER1‑2基因、载体及在提高禾本科植物抗旱性中的应用;所述PpCER1‑2基因的序列为:SEQ ID NO:1。本发明提供了PpCER1‑2基因在提高禾本科植物抗旱性方面的用途...
郭彦军倪郁王党军徐熠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