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宾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黄丹参对大鼠实验性SAP靶器官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治疗前后器官功能、胰腺组织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丹参组三组,以Aho’s胰胆管激活剂逆行注射法诱导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丹参注射液治疗后第24小时麻醉大鼠,抽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腹水淀粉酶,进行大体解剖,观察胰腺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大黄丹参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腹水淀粉酶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胰腺间质水肿、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减轻。结论:大黄、丹参联合应用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胰腺组织和器官功能。
- 孙戴刘世宾许冠华罗静沈洁如李钢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器官功能
- 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对SD大鼠小肠防御素-5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检测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时,SD大鼠小肠防御素-5 mRNA表达的变化,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胰腺炎时肠黏膜屏障受损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模型组(B~E组)改良Aho’s法造模,于造模后第12,24和36小时处死,正常对照组(A组)直接处死。取血送淀粉酶检查,胰腺送病理检查。用Quanty One软件分析PCR产物凝胶图像以检测各组防御素-5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改良Aho’s法导致了SD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12 h防御素-5 mRNA表达轻微下调,36 h下调最明显。结论防御素-5的获得性缺陷可能是胰腺炎时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 李钢胡祖健王凯诚罗静赵金锋刘世宾严萍陈海平
- 关键词:胰腺炎防御素-5MRNA表达
- 盲肠结扎穿刺致大鼠脓毒症的模型改良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研究更符合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脓毒症动物模型。方法: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LP组、实验组,各20只,分别行假手术、盲肠结扎穿刺术及改良盲肠结扎穿刺术,观察各组的死亡率、大体情况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组死亡率及多器官衰竭情况明显重于CLP组。结论:改良盲肠结扎穿刺术所造脓毒症动物模型优于传统盲肠结扎穿刺术。
- 赵金锋罗进刘世宾李钢
- 关键词:脓毒症多器官障碍
-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小鼠小肠隐凹素-4mRNA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小鼠小肠隐凹素-4mRNA表达的变化,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胰腺炎时肠细菌移位机制。方法将3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9h模型组、18h模型组和对照组,两模型组腹腔注射雨蛙素(Cn)每次250μg/kg,连续4次,每次间隔1h,内毒素(LPS)10mg/kg(与最后一次Cn共同注射)。分别于注射后9、18h处死。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注射后18h处死。取血送淀粉酶检查,取胰腺送病理检查。用RT-PCR法测定末端回肠隐凹素-4mRNA表达。结果Cn加LPS腹腔注射成功诱导了小鼠AEP,胰腺病理损害以首次注射后18h最明显,注射后9h隐凹素-4mRNA表达轻微下调,18h下调更明显。结论小肠隐凹素-4的获得性缺陷可能是胰腺炎时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 胡祖健李钢罗静刘世宾王凯诚陈海平赵金锋严萍
- 关键词:雨蛙素胰腺炎小肠
- 大黄及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小鼠小肠隐凹素-4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大黄和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雨蛙素和内毒素腹腔注射复制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组并给药处理。RT-PCR测定小鼠小肠隐凹素-4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小肠隐凹素-4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大黄组和大黄加丹参组较模型组小肠隐凹素-4表达明显升高。结论:抑制隐凹素-4mRNA表达的降低可能是大黄和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 赵金锋刘世宾罗静胡祖健李钢
- 关键词:胰腺炎小鼠
- 犬自体骨髓干细胞在缺血肢体中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犬自体骨髓干细胞在缺血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抽取犬骨髓,经免疫磁珠系统分离出CD3+4细胞,体外扩增并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建立犬双下肢缺血动物模型,将诱导分化细胞移植入一侧缺血肢体中作为实验组,另一侧缺血肢体植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自体对照组。移植后6周,检测缺血肢体中新生血管的形成。结果:细胞移植后6周,动脉造影显示实验组缺血肢体侧枝循环增加,明显多于对照组。微血管密度检测实验组为(14±2.3)个/高倍镜视野,明显高于对照组(6±2.1)个/高倍镜视野(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证实缺血肢体中移植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参与了新生血管形成。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缺血肢体组织中的新生血管形成。
- 沈海刚张鸿坤李晔李建英任兴昌刘世宾赵金锋
-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新生血管形成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