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9篇起搏
  • 31篇心律
  • 29篇消融
  • 27篇心律失常
  • 24篇射频
  • 23篇心动过速
  • 22篇心脏
  • 22篇射频消融
  • 22篇室性
  • 19篇心室
  • 17篇起搏器
  • 17篇除颤
  • 16篇除颤器
  • 14篇室性心动过速
  • 14篇消融术
  • 13篇心房
  • 12篇植入
  • 11篇心脏起搏
  • 11篇血管
  • 10篇导管

机构

  • 108篇昆明医学院第...
  • 5篇无锡市第一人...
  • 2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仙桃市第一人...

作者

  • 109篇刘中梅
  • 103篇郭涛
  • 93篇赵玲
  • 90篇李淑敏
  • 88篇韩明华
  • 36篇肖践明
  • 17篇杨西云
  • 15篇王松丽
  • 10篇刘蓉
  • 10篇王如兴
  • 9篇顾云
  • 9篇吴昌元
  • 5篇戴青原
  • 4篇曹晶茗
  • 4篇蒋志坚
  • 4篇肖践民
  • 4篇肖春晖
  • 4篇王钰
  • 3篇赵淮
  • 3篇李佐才

传媒

  • 35篇云南医药
  • 16篇昆明医学院学...
  • 11篇中国心脏起搏...
  • 6篇临床心血管病...
  • 6篇实用心脑肺血...
  • 4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16篇2006
  • 7篇2005
  • 10篇2004
  • 9篇2003
  • 15篇2002
  • 8篇2001
  • 10篇2000
  • 7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希氏束旁旁道的心内射频消融治疗
2002年
肖春晖赵玲韩明华刘中梅
关键词:希氏束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16例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术后随访被引量:10
2003年
对 16例埋置了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的患者进行随访 ,以便及时调整ICD的诊断及治疗程序 ,予病人更恰当的治疗。 16例有晕厥史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置入了ICD。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定ICD的工作程序 ,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在出院前及第一次心动过速发作后进行资料分析 ,术后每 3个月随访一次。平均随访 30个月。结果 :16例室性心动过速 (VT)发作 789次 ,其中 12 7次为非持续性VT ,均自行终止 ;6 6 1次 (99.9% )被ICD有效终止 ,其中 6 5 0次 (98% )由抗心动过速起搏 (ATP)终止 ,9(1.4 % )次由低能量 (小于 10J)转复终止 ,2次 (0 .3% )在ATP治疗过程中加速转为VF ,由高能量除颤终止 ,1次自行终止。ICD诊断的VF共 37次 ,均被成功转复。随访过程中 2例更换过ICD ,但保留原导管系统 ,1例术后死于心力衰竭 ,1例自杀。结论 :术后严密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 ,并在随访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对提高ICD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赵玲郭涛韩明华肖春晖刘中梅李淑敏赵文盛粟建国柳永华李佳
关键词: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术后随访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理健康
三腔起搏治疗顽固性心衰42例临床分析
2006年
杨西云郭涛韩明华李淑敏赵玲刘中梅
关键词:三腔起搏器心衰
前位法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000年
刘中梅李淑敏郭涛赵玲韩明华肖践明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对床旁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 176例进行总结分析 ,探讨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学和可行性。 方法 男性 10 8例 ,女性 6 8例 ,年龄 6 1 7岁± 9 8岁 ,安置临时起搏器原因为 :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97例 ,病窦综合征 4 8例 ,因心动过缓外科手术中保护性起搏 31例 ,所有病例选择锁骨下静脉入路安置临时起搏器 ,通过分析起搏心电图图形特点和测量导管深度 ,并对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的 93例患者的X线透视进行研究 ,判定该起搏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结果 床旁心脏临时起搏适用于各年龄组人群 ,起搏部位经左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者 ,两种起搏点的导管深度分别为 36 8cm± 2 7cm及 34 8cm± 3 3cm ,5例右锁骨下静脉入路者为右心室心尖部。其起搏点的导管深度 31 5cm± 3 1cm ,通过起搏心电图图形和导管深度指导下 ,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即刻成功率 10 0 %。 1例发生左侧气胸 ,发生率 1 7%。 结论 体表心电图和导管深度指导下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起搏方法 ,只要操作方法正确 ,可替代X线指导下的临时起搏 ,值得临床推广。
李淑敏刘中梅韩明华郭涛赵玲代青原
关键词: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可行性心律失常锁骨下静脉
起搏标测在心室内消融靶点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起搏标测在心室内消融靶点定位中的价值 .方法 :36例患者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15~ 5 8岁 ,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背景 . 12例室早图形为CLBBB ,5例为CRBBB ,14例室速CLBBB ,5例室速为CRBBB .起搏标测寻找起搏与自发QRS波群形态的细微差异 ,依次逐区微调大头电极在心室内面的位置 ,直至起搏 12导联QRS波与自发QRS波形态完全一致则为靶点 ;激动标测就是反复调整“大头”尖端在心内膜位置 ,使心腔内室早波群比体表心电图QRS波起点提前程度最大或至少 10ms以上为消融靶点 .结果 :12例右室室早起搏标测与体表心电图粗标符合 ,5例左室室早中 3例精标与体表心电图粗标完全吻合 ,2例稍有出入 ,起搏标测的总符合率 97% ,激动标测的总符合率难于计算 ,14例手术成功的室早患者无复发 ,16例达消融终点的室速患者 ,2例分别在术后 6月和 8月复发并接受第二次射频手术 ,1例成功 ,总的即时成功率83 3% ,总的远期成功率 80 6 % .结论
郭涛肖践明韩明华李淑敏赵玲刘中梅
关键词:起搏标测射频消融
应用心电图QRS计分法评价生脉注射液对缩小心肌梗塞面积的影响
1996年
将急性心肌梗塞30例分为实验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前者以生脉注射液8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后者以“极化液”500ml,均于120分钟静滴完,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按Wagner修正的QRS计分法,分别算出其积分,以此评价生脉液对缩小急性心肌梗塞面积的疗效。结果:QRS积分用药前后实验组为8.56(7~16)分和6.37(3~12)分,其差值为2.18±0.42分;对照组为8.35(5~16)分和8.24(5~15)分,差值为0.21±0.17分。两组差值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此结果表明,用修正的QRS计分法测定生脉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面积是一种简便易行、可靠的临床检测方法。
曹晶张瑞云吴昌元徐阳刘中梅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心肌梗塞心电图
应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评价药物涂层支架置放后再狭窄及血管内膜增生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内超声测量支架置入6个月后内膜增生厚度,准确比较不同支架再狭窄率。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连续242例DES(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4~8月(6±2)同意随机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血管...
曹晶茗肖践明刘中梅刘蓉蔡红雁张云红许峰郭涛韩明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内超声
文献传递
ICD应用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报告50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观察。方法 对我院1998年5月至2005年11月植入的45例,另有5例更换ICD的患者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3~90个月).结果 7例患者死亡,其余43例发生千次以上严重心律失常均由ICD成功终止.结论 ICD手术过程安全,术后要密切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即可达到较好防治严重心律失常降低猝死的疗效。
刘中梅郭涛韩明华赵玲李淑敏杨西云
关键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观察心室再同步(CRT)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长期疗效及病死率。方法:49例CHF患者中,男40例,女9例,年龄31~82(56.3±11.0)岁。均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其中扩张型心肌病36例,缺血性心肌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所有患者心电图为窦性心律,ORS波>130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35%伴二尖瓣反流。49例中置入CRT40例,置入CRT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9例。观察患者起搏器置入前,置入后1、3、6、12、24、36、48、60个月的心功能各项参数、生活质量(QOL)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病死率与心血管事件。随访12~87(25.5±15.6)个月。结果:①并发症:电极脱位4例,囊袋出血2例;②病死率及死因:死亡15例(30.6%),其中CHF恶化死亡7例,心性猝死6例,非心源性死亡2例,49例患者中12例(24.5%)21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其中3例CRT-D患者发生12次VT/Vf均被CRT-D成功纠治,3例CRT患者各发生1次VT/Vf经体外除颤纠治,6例CRT患者各因发生1次VT/Vf死亡;③心功能变化及QOL评分:37例(75.5%)患者LVEF、6min步行距离、心功能NYHA分级等心功能评价指标术后持续改善,11例(22.4%)患者心功能评价指标术后改善后再次恶化,1例无明显变化;49例患者QO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LVEDD术后12个月明显缩小。结论:CRT治疗CHF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6min步行距离、LVEF,缩小LVEDD,逆转左室重构;长期治疗,疗效巩固并能降低CHF导致的病死率,CRT-D可同时防治CHF及猝死事件的发生。
李淑敏郭涛韩明华赵玲刘中梅薛强
关键词:心室再同步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