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华

作品数:156 被引量:53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6篇骤停
  • 40篇心肺
  • 37篇心肺复苏
  • 28篇心搏
  • 28篇心搏骤停
  • 22篇救援
  • 21篇心脏
  • 19篇腹部
  • 14篇地震
  • 14篇心脏骤
  • 14篇心脏骤停
  • 13篇海马
  • 11篇急诊
  • 11篇合酶
  • 10篇动脉
  • 10篇灌注
  • 9篇细胞
  • 8篇心肌
  • 8篇山莨菪
  • 8篇山莨菪碱

机构

  • 89篇武警总医院
  • 3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7篇中国人民武装...
  • 24篇武警医学院
  • 9篇遵义医学院附...
  • 6篇徐州医学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德美瑞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武警北京总队...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连云港市第一...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 156篇刘亚华
  • 82篇王立祥
  • 46篇马立芝
  • 36篇孙鲲
  • 31篇郑静晨
  • 23篇郭晓东
  • 19篇李积胜
  • 14篇杨慧宁
  • 13篇汪茜
  • 12篇沈洪
  • 11篇周满红
  • 11篇杨烽
  • 11篇李秀满
  • 11篇闫蓓
  • 10篇陈金宏
  • 10篇侯世科
  • 9篇郭静
  • 8篇李会清
  • 8篇彭碧波
  • 8篇张杰

传媒

  • 20篇中国急救复苏...
  • 20篇中华危重病急...
  • 12篇武警医学
  • 9篇中华灾害救援...
  • 8篇中华急诊医学...
  • 6篇中国急救医学
  • 5篇中国危重病急...
  • 5篇武警医学院学...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工业卫生与职...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营养学报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实用休克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2012军队...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5篇2015
  • 17篇2014
  • 16篇2013
  • 13篇2012
  • 10篇2011
  • 12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1篇2004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无症状肺炎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1例急性非ST(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无症状肺炎患者的救治。方法患者来诊后,详细体格检查,行心电图、血液化验等检查,病情稳定后完善胸部CT,明确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否合并无症状肺炎。结果心内科医师判定患者心肌梗死病情,给予紧急处置,疏通冠状动脉,给予对症治疗,患者胸痛胸闷症状好转,肺部感染减轻,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对心梗患者行胸部CT检查,既能及时排除新冠肺炎,防止交叉感染,又能明确有无肺部感染存在,提高救治效果。
郑金光李梦乔赖斌马立芝汪茜刘亚华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腹部提压对合并胸肋骨骨折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效应观察被引量:9
2013年
现今沿用的传统胸外按压作为抢救心搏骤停的常用方法,虽经50余年的实践,但患者生存出院率仍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胸外按压的局限性(比如胸外按压禁忌的病例),二是胸外按压的缺陷性(比如胸外按压并发胸肋骨骨折),三是胸外按压的片面性(比如胸外按压不能兼顾呼吸);诸如种种,均影响了心肺复苏(CPR)的生存率.鉴于此,我们创立了腹部提压CPR法,利用自行研制的腹部提压CPR装置,以腹部提压CPR对18例胸部外伤合并有肋骨骨折的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复苏,观察其对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复苏的效果,旨在探讨腹部提压CPR在抢救胸外伤肋骨骨折心搏骤停患者中的作用.
王立祥郑静晨梁立武孙鲲刘亚华马立芝窦微微
关键词:胸外按压心搏骤停肋骨骨折腹部自主循环恢复CPR
"1509"阅兵外军阅兵村诊所内外科就诊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外军阅兵村诊所内外科工作情况,探讨就诊规律。方法搜集2015年8月15日-2015年9月4日阅兵村诊所内外科就诊资料,对内外科就诊人数、就诊人员类别、内外科就诊疾病特点及平急诊就诊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外军阅兵村诊所内外科共接诊842人次,内科538人次,外科304人次,内科就诊量是外科就诊量的1.77倍,呼吸道疾病为内科就诊疾病首位(66.3%);外科疾病以皮肤软组织损伤多见,占外科总就诊量的77.6%。接诊的842人次中,外军官兵占219人次(26.0%),中方保障人员623人次(74.0%)。外军官兵内外科就诊量持平(51.1%与48.9%),以急诊时段就诊稍多(50.2%),而急诊时段主要为外科疾病就诊(54.5%)。我方保障人员就诊主要以内科疾病为主(68.4%),以平诊时段较多(56.2%)。结论呼吸系统疾病是此次阅兵村医疗保障重点。根据两者在阅兵村执行任务的不同,外军参阅官兵因训练伤相关的外科疾病在急诊时段就诊几率较大,中方保障人员多在平诊时段因内科疾病就诊。
刘亚华刘静蒋明伟万琼彭卫平彭碧波
关键词:诊所急诊外军
陆战伤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被引量:1
2023年
陆战伤引起的心脏骤停(CA)是创伤性心搏骤停的一种,与战术战伤救治(TCCC)密不可分,故其诊断及后期治疗策略须根据TCCC的不同阶段(即火线救护阶段、战术战区救护阶段及战术后送救护阶段)而因时、因地制宜。对于胸部外伤导致肺、胸膜及心脏损伤的患者,可考虑实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此外,还应重视便携式超声在CA可逆病因筛查中的作用。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外科医学分会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与心肺复苏学分会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心肺复苏学组周飞虎刘中民王立祥胡婕刘辉刘亚华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SAAC联合CPR对心脏骤停家猪模型复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持续腹主动脉按压(SAAC)联合单纯胸外心脏按压(SCC)对心脏骤停家猪模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复苏成功率及24h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20只健康家猪分为2组:标准心肺复苏组(S-CPR),复苏过程中采用SCC;SAAC心肺复苏组(SAAC-CPR),复苏过程中采用SCC联合SAAC。经右心房内电极交流电刺激诱发心室颤动建立心脏骤停模型,经历9min未干预间期后进行心肺复苏。两组均先予SCC,30s后SAAC-CPR组加以SAAC。观察并比较两组PETCO2、冠状动脉灌注压(CPP)、ROSC率、复苏成功率及24h生存率。结果 SAAC-CPR组PETCO2[(22.50±3.17)mm Hg]明显高于该组SCC时期[(11.80±2.57)mm Hg]及S-CPR组SCC时期[(13.40±3.5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C-CPR组CPP[(50.30±6.49)mm Hg]亦明显高于本组SCC时期[(14.12±3.01)mm Hg]及S-CPR组SCC时期[(14.62±2.5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PR组3只和SAAC-CPR组9只动物均在3次以内除颤后恢复自主循环,经10min ROSC期后复苏成功并经历24h生存;SAAC-CPR组ROSC率及复苏成功率及24h生存率明显高于S-C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动物行尸体解剖均未发现腹腔内脏器损伤。结论 SAAC联合SCC可提高心脏骤停家猪模型PETCO2、冠状动脉灌注压、ROSC、复苏成功率及24h生存率,有利于心肺复苏且安全并易于操作。
冉启华刘亚华周满红周静刘兰肖梦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心脏停搏二氧化碳分压
腹主动脉反搏对腹部术中心搏骤停家兔心肺复苏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反搏对腹部术中心搏骤停家兔心肺复苏(CPR)的效果。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心肺复苏组(STD-CPR)和腹主动脉反搏组(Cou-CPR),每组25只。建立腹部手术模型,颈外静脉注射冰氯化钾联合气管夹闭法致颤,持续3 min后实施复苏,给予胸外按压150~180次/min;Cou-CPR组同时将手指探入腹腔,于每次按压放松期在脊柱右侧腹主动脉处给予一次动脉按压反搏。持续监测动物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动物基础状态及复苏2 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冠状动脉灌注压(CPP)、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24 h存活率等。结果与STD-CPR组比较,Cou-CPR组复苏2 min时DBP、 MAP、CPP均明显升高〔DBP(mmHg,1 mmHg=0.133 kPa):69.92±8.47比53.70±9.03,t=-2.910,P=0.006;MAP (mmHg):70.56±9.51比60.12±8.19,t=-4.150,P=0.000;CPP(mmHg):25.00±7.51比17.88±4.24,t=-4.130, P=0.000〕;ROSC时间明显提前(s:233.00±24.40比296.10±22.45,t=6.580,P=0.000),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66.7%比33.3%,χ2=7.770,P=0.010),24 h存活率明显升高(70.0%比30.0%,χ2=5.330,P=0.020);ROSC率虽有所提高(65.5%比3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0,P=0.080)。所有动物实验后尸检未见明显腹主动脉夹层等并发症。结论在腹部术中,于胸外按压间歇期给予腹主动脉直接按压反搏,能增加心搏骤停兔的MAP、CPP及复苏成功率,有效改善复苏预后。
王娇王立祥马文君房效莉刘亚华孙鲲马立芝汪茜
关键词:心搏骤停平均动脉压冠状动脉灌注压复苏成功率
砷对学习记忆影响的机制被引量:7
2004年
杨烽王大宁刘亚华李积胜
关键词:学习记忆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
膈肌下抬挤法对窒息性心搏骤停猪复苏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 观察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D-CPR)方法对心搏骤停猪循环和通气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猪8头,窒息法建立猪心跳骤停模型后行膈肌下抬挤法复苏,测定并比较8头猪在基础状态下和心搏呼吸停止行膈肌下抬挤复苏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右房压和潮气量值(VT),计算每分通气量和冠脉灌注压;记录自主循环恢复时间(ROSCT)和6 h后存活率.结果 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法(D-CPR)产生的冠脉灌注压和潮气量达到基础值30%左右,与基础状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存活率为100%.结论 在窒息性心搏骤停猪模型中,膈肌下抬挤能产生有效的冠脉灌注压和少量肺通气.
孙鲲王立祥李秀满马立芝刘亚华郭晓东
关键词:心肺复苏冠脉灌注压潮气量
独立自然村老年高血压人群流行病学数据获取方法的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背景我国慢性疾病早期发现、实时监测和有效控制情况仍不完善,致使临床工作者不能准确掌握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不利于慢性疾病管理和居民健康。人工智能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显现出优势,探索能够准确获取流行病学特征的方法有利于慢性疾病的管理。目的调查独立自然村老年高血压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患者确实数据资料,研究获取高血压流行病学数据的可靠方法,为更有效地开展基层防治高血压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持。方法2019年6—7月调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门家庄乡某独立自然村65岁以上老年人群。至2019年6月,该村总人口为2603名,村医自2016年1月开始至2019年6月使用当地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共登记管理2485名(占该村总人口95.47%),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516名(20.76%,方法一研究对象);2019年6—7月对该村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实际参与调查416名(方法二研究对象),应答率80.62%(416/516);该独立自然村从2017年12月开始使用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至2019年6月,已对2460名村民进行健康数据管理,诊疗记录9856人次,65岁以上老年人337名(方法三研究对象)。分析三种方法采集高血压流行病学数据的优缺点。方法一:根据当地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确诊为高血压者的记录,分析高血压患病率;方法二:采用入户调查和现场检测血压的方法,分析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方法三:采用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老年人群多次就诊数据记录,分析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结果三种方法中研究对象的年龄及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一确诊高血压患者226名,患病率为43.80%(226/516)。方法二确诊高血压患者313名,患病率75.24%(313/416);入户调查新发现高血压患者53名,知晓既往有高血压者260名,高血压知晓率为83.07%(260/313);近两
侯绪良冯永恩尹天露陈威徐绍华冯丽洁刘亚华孙新沈洪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流行病学
81例急诊患者心肺复苏策略的对比与分析
2020年
目的通过对急诊心肺复苏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改进抢救策略以提高复苏质量。方法收集2019年度本院急诊科接诊的需心肺复苏的81例病例,分为同步抢救组、序贯抢救组、保守抢救组。其中,同步抢救组根据心脏骤停发生的时间分为院前组和院内组;序贯抢救组根据是否行胸外按压分为单纯气道重建组和联合胸外按压组。结果同步抢救组中,院内组复苏成功率比院前组复苏成功率为41.7%(5/12)比20%(4/20)(P<0.05),院内组复苏有效率比院前组复苏有效率为58.3%(7/12)比30%(6/20)(P<0.05)。序贯抢救组中,单纯气道重建组复苏成功率比联合胸外按压组复苏成功率为89.5%(17/19)比12.5%(1/8)(P<0.05)。保守抢救组共22例,复苏成功率为0%(0/22)。结论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尽早启动急救流程及个体化心肺复苏是影响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心肺复苏越早,成功率越高。
贾小伟田晓星吕志强马立芝汪茜张思森王立祥刘亚华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诊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