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倩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油源
  • 3篇油源岩
  • 3篇源岩
  • 2篇地质
  • 2篇电势
  • 2篇电阻
  • 2篇定值电阻
  • 2篇氧化石墨
  • 2篇氧化石墨烯
  • 2篇有机质
  • 2篇渗透率
  • 2篇石墨
  • 2篇石墨烯
  • 2篇数据传输
  • 2篇数据传输线
  • 2篇围压
  • 2篇毛管
  • 2篇可溶有机质
  • 2篇放空
  • 2篇放空阀

机构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4篇刘倩
  • 3篇关德范
  • 3篇张跃雷
  • 2篇葛洪魁
  • 2篇栾国华
  • 2篇杨柳
  • 2篇陈浩
  • 2篇申颍浩
  • 2篇王小琼
  • 2篇任凯
  • 1篇郭春梅
  • 1篇程林松
  • 1篇陈进富

传媒

  • 3篇中外能源
  • 2篇国外油田工程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社会科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话语分析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话语分析只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们对它的研究尚不完善,但是它却使阅读者在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受到新的启发。话语分析中的某些理论,如:图式理论、衔接与连贯等,对阅读者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增强尤为重要。 本文...
刘倩
关键词:话语分析英语阅读理解图式理论
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外媒报道的框架分析——以英、美、俄、日、挪威主流媒体为例
2020年
本文以2019年5月25日至2020年6月25日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挪威主流媒体针对中俄北极LNG2项目合作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以甘姆森“诠释包裹”概念为理论框架,在对59篇新闻的报道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辨识出四类框架,即经济合作框架、事实陈述框架、中国利益框架和美国问责框架。研究发现,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以经济合作框架和事实陈述框架为主,而美国媒体和挪威媒体更为侧重中国利益框架,反映了其对中俄合作持消极态度以及对中国参与北极开发的质疑与担忧。
刘倩宋冰冰
稠油流变特性的基础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针对稠油的流动特征,运用流变仪对稠油进行实验研究,结合常温常压下建立的物理评价模型,二者加以比较互为验证,从动态和静态2种角度测量了不同粘度稠油的流变特性;分析了稠油塑性粘度、屈服应力、启动压力梯度等参数对稠油流变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无水稠油的流变模式呈宾汉流体特征,稠油具有启动压力梯度,无水稠油的流动特征与孔喉大小、粘度因素关系密切。通过此实验模型模拟稠油在地下岩层孔喉的流动状态,验证了稠油在地下的流变特性,对开采稠油油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张跃雷程林松刘倩
关键词:稠油粘度启动压力梯度
一种基于电势的自发渗吸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势的自发渗吸测量装置,包括围压控制系统、电势监测系统和压差控制系统。围压控制系统包括机架、橡胶筒、岩心、围压阀、围压泵、液压油。电势监测系统包括恒压电源、网状正电极、网状负电极、数据传输线、电势测量...
申颍浩李曹雄葛洪魁刘倩栾国华王小琼杨柳陈浩任凯
文献传递
裂缝性碳酸盐储层中表面活性剂辅助重力泄油的模拟
2008年
注水开发几乎不能从碳酸盐岩油藏中采出原油,因为碳酸盐岩油藏通常是油湿性和裂缝性的。将稀释的表面活性剂溶液注入裂缝中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IFT),改变岩石与中间体/水湿性物质的润湿性从而提高原油产量。一个三维、两相、多组分、有限差分和全隐式数值模拟模型已开发出来,此模型综合了吸附作用、相态特性、润湿性、相关毛细管压力/相对渗透率变量。此模拟软件的可靠性已经通过对比岩心级模拟结果与实验室中得到的实验结果得以证实。从界面张力降低、润湿性改变和渗透率差异等方面来研究表面活性剂辅助重力泄油对这些过程参数的敏感性。在早期阶段通过改变润湿性来驱动原油生产,但在后期重力是主要驱动力。使润湿性向着水湿状态改变的表面活性剂能使高界面张力系统具有较高的采收率。对于低界面张力系统,不能改变润湿性的表面活性剂能使油田具有较高采收率。润湿性的大幅度改变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对于低界面张力系统采收率随渗透率的降低而显著降低,而对于高界面张力系统影响很小。
刘倩张跃雷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润湿性渗透率
综合运用核磁共振和井筒成像测量方法对孔隙分类和流动单元进行特征描述
2007年
基于油井地质记录的次生孔隙预测,核磁共振数据及图像可将孔隙划分为微观、中等和宏观孔隙。井筒成像测井已能够为描述储层连通性而做出解释,而成为高辨析度的连通指标。推荐应用核磁共振及其图像的综合方法来鉴别高渗透率薄层,以此能够解释油田开发后期的油井生产动态或注水动态。以孔隙分类技术为基础,建立了改进的渗透率预测方法。实际生产结果证实了此研究成果。
刘倩张跃雷
关键词:核磁共振渗透率
氧化石墨烯高压膜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理想的二维结构分离膜材料。从GO结构性质入手,探讨了GO混合基质膜和GO层压膜(GO膜)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分析了GO的添加方式对混合基质膜性能的影响,未来需要进一步对GO表面的活性基团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分散性和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并加强GO及改性GO的添加方式对膜性能影响的研究。GO混合基质膜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传统聚合物膜的Trade-off效应,技术成熟度较高、应用前景较好。GO膜在水溶液中的不稳定性是其在水处理中应用中的瓶颈,在系统分析提高GO膜稳定性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需要探讨采用新型交联剂或多种稳定方法同步强化其稳定性的可行性,同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及长期运行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以利于开拓其应用。
孔繁鑫刘倩杨智云陈进富郭春梅
关键词:膜技术水处理
重新定义油源岩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2021年
传统思维定义和评价油源岩的方法,源于有机化学家常用的物质协同反应原理,即参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不经过任何中间体,直接完成生成物的反应。据此,根据岩石中含有的全部有机物热解生成的石油总量,就可以定义和评价某个岩石是否(定义)为油源岩以及质量等级。这种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 ,是B.P.蒂索和D.H.威尔特在其干酪根热降解生油学说中首先提出并推广应用的。由于该学说是"人造石油"的理论基础,脱离了地下地质条件的实际,因此是片面和错误的。以J.M.亨特为代表的有机地球化学思维方法 ,强调要依据地下地质条件来定义和评价油源岩。认为油源岩是在地质条件下,能生成石油、又能运移出来并聚集成商业性石油的一种岩石。这种岩石实质上是一组泥(页)岩夹砂岩的组合。中国内陆湖盆缓坡地带发育的河流三角洲沉积体,是泥岩夹砂岩、砂岩夹泥岩的最有利沉积体。这种沉积体既能生油、又能运移聚集成藏,形成了页岩油藏和常规油藏在内的含油气体系。
关德范刘倩
关键词:油源岩有机化学有机地球化学
加强油源岩沉积成岩成油模拟实验研究
2024年
干酪根热降解生油学说源于油页岩高温热解生成“人造石油”的生产实践,其理论内涵是凡富含干酪根的岩石,经高温热解后其所含的干酪根都可以生成“人造石油”。应用该学说的高温热解实验方法,可以评价油页岩的品质及其热解生成“人造石油”的潜力,因此仅适用于油页岩的评价研究。但该学说的倡导者却认为油页岩和油源岩都是能生成石油的岩石,如果埋藏较浅时就称为油页岩,如果埋藏较深时就是油源岩,因此干酪根热降解生油学说同样适用于油源岩。这种观点并没有被美欧等国家所认可,但遗憾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不甚了解国外同行对该学说如何评价的情况下,中国的石油地质家不仅全盘接受了该学说,而且推广应用了40多年。为彻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唯一可行的就是通过油源岩沉积成岩成油模拟实验,研究油源岩中可溶有机质的生油问题和评价方法。
关德范刘倩
关键词:油源岩油页岩可溶有机质干酪根
干酪根热降解生油学说是“人造石油”理论
2022年
自1978年干酪根热降解生油学说引入我国以来,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陆相油源岩理论研究及石油勘探和高校教学领域,一直都应用该学说的理论和高温热解实验技术,至今在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界仍占据主导地位。殊不知,该学说仅是适用于油页岩热解生成“人造石油”的理论和相配套的高温热解实验。实质是把油源岩等同于油页岩,认为两者都是能大量生成石油的岩石,唯一不同的是埋藏深度的差异,因此就可以把油页岩的评价方法,全部用于油源岩的研究和石油勘探中。适用于油页岩生油潜力研究的干酪根热降解生油学说,就成为了油源岩热降解生油学说。这种推理性思维方法是把油页岩和油源岩,均放在有机化学的平台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回避了油源岩的生油是有机地球化学问题,把二者混为一谈,是在用评价油页岩生成“人造石油”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去研究天然石油油源岩的生油理论问题。由此培养的诸多人才,都是用“人造石油”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天然石油的有机化学家。在地下地质条件下油源岩所含的干酪根是不能热解生油的,真正能对生油和形成油藏有贡献的是油源岩所含的可溶有机质。油源岩所含的可溶有机质的形成及演化特征,才是油源岩生油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关德范刘倩
关键词:油源岩干酪根可溶有机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