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力强

作品数:162 被引量:945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3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4篇天文地球
  • 9篇建筑科学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矿业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3篇地震
  • 33篇断层
  • 26篇声发射
  • 23篇岩石
  • 13篇岩石变形
  • 10篇地表
  • 10篇应变场
  • 9篇地震前
  • 9篇粘滑
  • 9篇震前
  • 9篇热红外
  • 8篇失稳
  • 8篇数据采集
  • 7篇遥感
  • 7篇前兆
  • 7篇热红外辐射
  • 7篇感器
  • 6篇地震前兆
  • 6篇数据采集单元
  • 6篇强震

机构

  • 159篇中国地震局
  • 7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煤炭地质...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国家地震局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教育部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162篇刘力强
  • 74篇马瑾
  • 58篇刘培洵
  • 46篇马胜利
  • 42篇陈顺云
  • 29篇陈国强
  • 23篇刘天昌
  • 22篇扈小燕
  • 17篇郭玲莉
  • 13篇汲云涛
  • 11篇郭彦双
  • 11篇吴秀泉
  • 9篇雷兴林
  • 9篇李世念
  • 9篇王凯英
  • 7篇邓志辉
  • 7篇马文涛
  • 6篇何宏林
  • 6篇赵扬锋
  • 6篇李普春

传媒

  • 39篇地震地质
  • 9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自然科学进展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震学报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第七届构造地...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第四届全国构...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3篇2014
  • 7篇2013
  • 2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15篇2004
  • 9篇2003
  • 3篇2002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表岩石变形引起热红外辐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3
2004年
对地表常见的 5种岩石样品和应力变温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 ,岩石弹性变形的压力温度关系均表现为加压升温 ,减压降温 ,同经典热力学理论完全一致。在常温常压的地表环境下 ,开放观测系统记录到的岩石材料弹性变形所引起的最高温升在 0 .2K左右 ,升温率一般在 3mK/MPa左右。破裂或摩擦瞬间岩石有显著升温 ,温度变化量从几至十几摄氏度不等。弹性变形导致的温度变化量极其微小 ,不但远远小于气候影响的幅度 ,而且超出了卫星红外的直接探测能力。因此 ,需要探索新的红外图像分析方法 。
刘培洵刘力强陈顺云陈国强马瑾
关键词:岩石变形热红外辐射
岩石红外比辐射率简易测定方法及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利用地表辐射 (亮温 )求取地面温度需要通过岩石比辐射率进行换算。地球上的岩石千差万别 ,即使岩石学上分类一致的岩石 ,比辐射率也可以显著不同 ,需要大量的比辐射率时 ,现有测量方法显得过于复杂或环境要求过高 ,发展简便的比辐射率测量方法十分必要。实际上 ,在室温情况下 ,比辐射率为常数 ,可以通过测量一系列的温度和相应的辐射值 ,仪器本身的辐射和环境辐射可直接当作未知量参加反演 ,最终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比辐射率 ,大大降低了测量的难度。文中测量了1 6种岩石标本的比辐射率 ,方差一般保持在 0 .0 1左右 ,大多数 <0 .0 1 ;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均 >0 99。
陈顺云刘力强陈国强刘培洵马瑾
关键词:岩石学比辐射率最小二乘法
从红外遥感图像提取地下热信息的透热指数法被引量:17
2004年
红外遥感影像主要反映的是地表温度。然而气象因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远大于来源于地下的地质因素 ,可能存在的地下热异常信号淹没在气象信息之中。如何从中提取地下热信息 ,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文中由热传导理论出发 ,根据地下热信号通过不同热扩散率材料传到地表时将产生较大时间差的特点 ,提出了提取地下热异常的新指标“透热指数”。通过对实验数据和遥感数据的试算 ,分析了使用“透热指数”
刘培洵刘力强陈顺云陈国强马瑾
关键词:红外遥感图像处理断层活动
中国地表亮度温度年变基准场被引量:22
2004年
欲从热红外辐射中找到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的信息 ,需要考虑 2个基本问题 ,即大气的影响和地表热红外辐射的稳定场。通过以下方面的工作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 :1 )提出了地表亮度温度及年变基准场的概念。 2 )利用NOAA卫星 2 0年的观测资料 ,文中在获得地表亮温 (LSBT)的基础上 ,借用分离窗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 ,提取了中国地表亮温的年变基准场 ,为进一步分析异常场打下了基础。计算表明 ,大气的影响一般在± 1 0K范围内。
陈顺云马瑾刘培洵刘力强陈国强
关键词:热红外遥感地震学
中国大陆地表温度年变基准场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非构造活动或非地震因素对地表热辐射场(地表温度)的影响,对于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探索地震前兆抑或断层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地表温度中,典型非构造活动或非地震因素成份有:由太阳辐射引起的稳定年周期成份和与地形、纬度及能量平衡等因素有关的长期稳定成份,合称年变基准场.本文根据2000-2008年的MODIS/Terra地表温度产品,利用小波分析提取了中国大陆地表温度的年变基准场.在此基础上,结合热传导方程和数学物理方法,获得了年变基准场的(半)定量化表达式.进一步,利用地表温度的长期稳定成份,获得了温度与海拔、纬度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海拔每增加100 m,温度降低0.51±0.01 K;纬度每增加1°,温度降低0.77±0.08 K.总之,年变基准场可为利用热红外辐射提取地壳活动信息提供一种参考背景.温度与海拔、纬度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则可用来校正地形起伏和纬度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陈顺云马瑾刘培洵刘力强
关键词:地表温度MODIS地形
多核处理器环境下遥感数据处理的并行与串行算法的性能比较
<正>卫星遥感能够提供(准)实时地面信息,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ODIS是搭载在Terra和Aqua两颗卫星上的重要的'图谱合一'光学遥感观测仪器。由于MODIS数据具有多频段、高分辨率、高时效性、应用广泛等特...
扈小燕刘培洵陈顺云刘力强马瑾马胜利
文献传递
断层相互作用与地震时空分布
<正>关于一个地震对另一个地震的影响已有很多作者从静态应力变化角度加以讨论。作者在分析实验结果、野外观测资料后认为断层相互作用的方式很多,不同方式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就此内容做一个讨论。1静态交替型 在断层位移上表现为有与...
马瑾马胜利刘力强单新建范俊喜扈小燕王凯英宋福喜
文献传递
遥感与实测地表温度的对比分析及在地震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16
2011年
伴随着空间观测技术的发展,卫星热红外遥感在地震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存在许多基础性工作亟待完善.本文以由卫星遥感影像与实际测量两种不同方法获取的地表温度为基础,选取2006年3月~2008年2月近2年的数据,进行遥感与实测地表温度之间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遥感与实测地表温度之间:夜间差值比白天要小,白天的相关性比夜间相关性差;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长周期信号相关性比短周期要好,对于几十天以上的变化,两者相关程度均极高.意味着分析地表温度的长周期变化时,选用白天或者夜间数据产品没有实质性区别.通过本文分析,初步明确了遥感地表温度与实测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选取合适的遥感资料开展地震研究.
陈顺云刘培洵刘力强马瑾陈国强扈小燕
关键词:地表温度MODIS
分布式并行控制声发射全波形记录的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并行控制声发射全波形记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机群采集装置、同步触发清零模块和同步数据转移控制模块,其中,计算机机群采集装置是由至少3台子机组成,所述每台子机均包括:声发射传感器、前置放大...
刘力强刘培洵陆志梁刘天昌
文献传递
地表岩石变形引起热红外异常的实验研究
<正>岩石变形导致的温度变化极其微弱,对观测系统与环境有严格要求。正确选择红外观测系统的参数,配备高灵敏度温度场观测设备,以及有效控制环境热背景决定了变形热红外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表明,当热像仪的温度分辨率在0.025...
刘力强刘培洵陈顺云陈国强马瑾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