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淼

作品数:130 被引量:1,784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5篇经济管理
  • 21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14篇建筑科学
  • 11篇天文地球
  • 5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6篇城市
  • 17篇景观
  • 13篇土地利用
  • 13篇污染
  • 10篇岷江上游
  • 10篇林区
  • 9篇点源
  • 9篇生态
  • 9篇牛蒡
  • 9篇非点源
  • 8篇点源污染
  • 8篇生物标记
  • 8篇生物标记物
  • 8篇驱动力
  • 8篇非点源污染
  • 8篇标记物
  • 7篇地理信息
  • 7篇地理信息系统
  • 7篇信息系统
  • 7篇湿地

机构

  • 129篇中国科学院
  • 3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0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沈阳建筑大学
  • 9篇辽宁中医药大...
  • 5篇山东师范大学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辽宁师范大学
  • 3篇辽宁省环境保...
  • 3篇上海市城市化...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沈阳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学研究院
  • 2篇航天宏图信息...
  • 2篇生态环境部土...

作者

  • 130篇刘淼
  • 90篇胡远满
  • 39篇常禹
  • 28篇李春林
  • 20篇布仁仓
  • 18篇李月辉
  • 17篇陈宏伟
  • 16篇张薇
  • 13篇熊在平
  • 11篇孙凤云
  • 10篇贺红士
  • 9篇窦德强
  • 9篇陈探
  • 8篇康廷国
  • 8篇宋玉芳
  • 8篇许亮
  • 8篇徐岩岩
  • 8篇张文广
  • 6篇苏雷
  • 6篇石铁矛

传媒

  • 31篇生态学杂志
  • 28篇应用生态学报
  • 9篇生态学报
  • 4篇湖南农业科学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规划师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17篇2011
  • 8篇2010
  • 14篇2009
  • 8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森林公园景点选址被引量:11
2009年
基于DEM,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相对现有游道距离和相对现有景点距离等5个成本数据指标,分别对抚顺市新宾猴石国家森林公园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构建了综合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而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等级适宜性的开发建设区域。综合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Ⅰ等和Ⅱ等适宜开发区的面积均较大,二者共计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9.7%,尤其是Ⅱ等适宜区的面积达到664.7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以上,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地区都可作为景区选址的开发建设用地;Ⅲ等适宜区的面积为126.3hm2,约占总面积的9.7%;Ⅳ等适宜区的面积最小,为7.3hm2,仅占总面积的0.6%。
周锐李月辉胡远满贺红士刘淼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森林公园
ARMA模型在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中的应用——以锦葫沿海地区耕地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3S技术和Landsat TM遥感影像解译的1990、2000和2010年的锦葫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分类图,利用Arcgis计算这三个时期耕地面积,并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1990~2020年间其他年份的耕地面积作为ARMA(p,q)模型预测的样本数据。应用Eviews 6.0软件得出耕地的预测模型为:xt=0.999 4 xt-1+εt-0.889 8εt-1。,据此预测出锦葫沿海地区2011~2020年的耕地需求量。研究可为土地利用空间模拟的科学性提供支撑。
苏雷朱京海王炜刘淼
关键词:ARMA模型
蚯蚓细胞色素P450为生物标记物的菲污染土壤毒理诊断
<正>1 引言细胞色素P450(CYP)是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生物体内的一类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代谢酶系,它可以催化大量亲脂性外源物质,承担大量肝脏药物的代谢解毒作用,并可被外源污染物诱导或抑制而使CYP活性...
张薇宋玉芳周启星宋雪英刘淼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P450含量
文献传递
基于GIS、RS和RUSLE的林区土壤侵蚀定量研究——以大兴安岭呼中地区为例被引量:42
2004年
U SL E是美国农业部 (U SDA)土壤保持局建立的以大量试验数据为基础的经验性方程 ,主要应用于农业区域的土壤侵蚀的监测 ,现已被广泛应用。 RUSL E是 U SL E的改进方程 ,尽管它们的表达式相同 ,但 RUSL E从技术性和确定因子的两方面进行了改进 ,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高的精度。以地理信息系统 (GIS)、遥感 (RS)和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RU SL E)为核心 ,根据呼中地区 1990年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统计资料和实地考察得到地貌、植被、降雨量 ,林业采伐 ,火烧迹地等资料 ,确定方程中各因子 ,并介绍林区各因子确定的方法 ,对大兴安岭呼中地区土壤流失量进行了定量化分析 ,评价该区森林采伐和火烧对土壤流失的影响 ,进行水土流失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呼中地区总水土流失量为 4 2 75 37.5 t/ a,大部分地区小于 3.5 t/ (hm2 · a) ,低于水利部 1984年颁布的允许流失量标准 (2~ 10 t/ hm2 · a) ,总体水土保持良好。但是研究区内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十分集中 ,主要分布在坡度较陡处和火烧、采伐迹地。在无人类和火烧干扰的情况下坡度对水土流失影响最显著。
刘淼胡远满徐崇刚
关键词:土壤流失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城市居住区三维景观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1年
基于1997年1∶10000航片以及2002、2005和2008年QuickBird数据,应用Barista软件以及GIS、RS技术,提取了沈阳市铁西区居住区建筑物的三维信息,采用道路密度、绿化率、建筑平均高度、高度标准差、建筑覆盖率、容积率、建筑体形系数以及人口密度和人均GDP等指标,分析了1997—2008年铁西居住区改造过程中三维景观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7—2008年,铁西居住区工业建筑面积比重降低,商业与其他公共类建筑面积比重增加,居住、教育与医疗建筑面积比重基本保持稳定;研究区建筑数量减少,建筑覆盖率及体形系数降低,容积率、平均高度、高度标准差及道路密度、绿化率升高;在居住区有限的空间内,人口与经济活动容纳能力提高的同时环境质量也有所提高,建筑高度变异程度增大,建筑能耗降低.人口密度、人均GDP与容积率、道路密度和绿化率呈正相关,与建筑覆盖率呈负相关.
张培峰胡远满熊在平刘淼
关键词:QUICKBIRD三维景观
基于GIS的沈阳市城镇用地空间扩展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多时相TM影像,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象限方位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对沈阳市市辖区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建设密度和空间分异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8年~2004年各时间段城镇扩展强度指数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城镇用地呈现显著的"圈层式"扩展模式,高速扩展区由中心城区外围4km扩展到6km区域;②中高密度城镇用地增加面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外围0~6km区域,且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增幅逐渐变小;低密度城镇用地随距中心城区距离增加减幅逐渐变小;③除1992年~1997年外的各时段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和强度指数最大的都是第5象限,1992年~1997年间,城镇扩展面积和扩展强度指数最大的是第6象限,城镇用地扩展总体上呈现由西北-西南方向逐渐向正西-东北方向过渡;④1988年~2004年间,第5象限低密度城镇用地减少的最多,19年间共计37.00km2转化为中高密度城镇用地;其次为第Ⅱ象限,共计减少26.15km2。
周锐李月辉胡远满吴晓青贺红士刘淼王晋年
关键词:GIS城镇用地扩展缓冲区分析
近40年辽东湾北部围垦区内外滨海湿地景观演替特征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3
2019年
以辽东湾北部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77~2014年Landsat卫星的5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通过RS和GIS技术,分析研究区海岸线空间格局变化以及围垦区内外滨海湿地景观的演替路径与模式。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海岸线长度呈波动增长且整体表现为向海扩张趋势。1985~1993年和2002~2014年是辽东湾北部区海岸带显著发生向陆侵蚀和向海扩张时期,大凌河河口西岸和大辽河河口西岸的自然岸线大量转为人工岸线。②围垦活动已经使研究区85%的自然滨海湿地转为人工滨海湿地和非湿地,景观破碎度不断增强,但在2002~2014年,芦苇、潮间带盐沼植被在围垦区外围逐渐生长,景观多样性持续增加。③在围垦区内部,传统的景观演替路径是自然滨海湿地-内陆盐植/芦苇-水产养殖/耕地-建设用地。然而,由于先进的围垦和快速脱盐技术,滨海湿地景观演替的路径不仅简化而且时间缩短。④不同的围垦强度和方式显著地影响区域景观格局的演变。加强保护大辽河西岸由水产养殖到内陆盐植的逆向演替以及双台子河河口两岸的湿地区域,对于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闫晓露钟敬秋韩增林孙才志刘淼
关键词:滨海湿地
沈阳市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被引量:29
2013年
研究探讨城市降雨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对于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沈阳市典型区域为例,对坡顶屋面、平顶屋面和路面3种典型下垫面的降雨径流进行了监测,分析的污染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S)、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主要重金属(Cd、Cr、Cu、Ni、Zn)。利用M(V)曲线和污染物初期冲刷率(MFF30),分析了不同降雨径流事件的初期冲刷强度和发生强冲刷、弱冲刷的概率。结果显示:研究区较易产生初期冲刷现象,约有50%—90%的降雨事件能产生初期冲刷现象。3种下垫面发生初期冲刷的强度依次是:平顶屋面>坡顶屋面>路面。降雨历时和干期长度与初期冲刷效应具有正相关关系,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与初期冲刷先是正相关关系,但当稀释效应大于冲刷效应时,呈现负相关关系。重金属污染物较容易发生初期冲刷现象,而TN易发生强初期冲刷。
李春林刘淼胡远满徐岩岩孙凤云陈探
关键词:降雨径流初期冲刷非点源污染
浑河太子河流域地形和土地利用对表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应用GIS技术,综合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浑河太子河流域表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同时分析了地形因子、土地利用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坡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钾呈极显著负相关;坡向的影响不显著。林地和草地的有机质、全磷平均含量相对较高;水田和旱地的全钾平均含量较高。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高的区域集中在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林地和草地。地形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能够解释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朱菊兰刘淼张阳宫继萍睢晋玲
关键词:地形土地利用土壤养分
基于GIS的鞍山市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基于地理系统系统GIS技术,结合水土流失通用方程,应用DEM和土地利用数据对鞍山市的水土流失敏感性按照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鞍山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较低,轻度敏感性以下区域占大部分,约为72.90%;中度敏感区次之,约为26.08%;高度敏感区所占比例最低,约为约为1.02%,但由于易发生土壤侵蚀应引起特别注意。最后对各敏感区提出了治理建议。
吴志军刘淼王子楠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