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琴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人民日报社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导演
  • 1篇导演艺术
  • 1篇德艺双馨
  • 1篇丁关根
  • 1篇心气
  • 1篇演艺
  • 1篇以偏概全
  • 1篇战略谋划
  • 1篇哲学家
  • 1篇中国戏剧
  • 1篇上海昆剧团
  • 1篇思维
  • 1篇题材
  • 1篇女人
  • 1篇强健
  • 1篇青年会
  • 1篇清醒
  • 1篇文联
  • 1篇文艺
  • 1篇文艺家

机构

  • 5篇人民日报社
  • 1篇新华通讯社

作者

  • 5篇刘玉琴
  • 1篇曲志红

传媒

  • 2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当代电视
  • 1篇戏剧文学
  • 1篇中国新闻年鉴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199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张曼君的“心气”
2019年
讨论评价张曼君创作成就,即是在关注中国导演艺术的现状与发展,从张曼君的创作中思考中国戏剧的走向、趋势,以期获得启示和参照。哲学家克罗齐说:"要了解但丁,我们必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准。"换而言之,要了解评价张曼君,也必须把自己提升到张曼君的水准,或更高一筹的水准,否则可能以偏概全,难得肌理。
刘玉琴
关键词:中国戏剧导演艺术以偏概全克罗齐哲学家
强健逐渐清醒的灵魂——评沪剧《挑山女人》
2018年
将生活变为艺术,将生活中的感动转化为艺术中的感动,是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当代视角审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和审美感悟,艺术地传递每个人心中最强劲而柔韧的梦想与意志、希望与奋斗,惊醒生命,鼓舞人生,是戏曲打动人心与焕发生机的重要支撑。对艺术充满敬畏,对百姓满怀感恩,深入生活,深刻感悟,发现生活的本质和人民的创造,在情感、价值坐标、艺术呈现上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是艺术人应该自觉承担的使命。
刘玉琴
关键词:现实题材
从上海昆剧团看改革开放40年昆曲的传承创新被引量:1
2018年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戏曲成为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传统艺术日益兴盛的生动投影。上海昆剧团的组建与改革开放同步,几十年来,经历坎坷,走过风雨,于今绽放着月落重生般的精致与美丽。上昆把一个艺术种类的活力调度了起来,让上海乃至中国步入昆曲时代,而时代对昆曲的呵护在艺术传承中又得到尽情绽放。认真审视和总结上昆的经验,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刘玉琴
关键词:上海昆剧团传承创新
报纸副刊:媒体融合中如何有所作为
2017年
亟待增强新媒体意识和互联网思维如今,整个社会都在互联网化,而且正在快速地移动互联网化。因此,副刊必须关注受众,巩固既有读者,吸引新读者,了解他们的诉求,掌握他们的渴望,顶层设计,战略谋划,创新机制,拓展资源。如果没有这种思维的高度和态度,不能放下身段,眼光前移,副刊的强壮自身、转型增值只能是一种愿望。
刘玉琴
关键词:报纸副刊媒体融合媒体意识战略谋划联网化思维
文联各文艺家协会举行中青年会员德艺双馨座谈会——丁关根在会上强调大力推进文艺队伍建设,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1998年
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中青年会员德艺双馨座谈会12月3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曲志红刘玉琴
关键词:德艺双馨青年会丁关根文艺家文艺战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