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明

作品数:62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8篇手术
  • 22篇动脉
  • 19篇外科
  • 17篇心脏
  • 16篇二尖瓣
  • 14篇瓣膜
  • 13篇主动脉
  • 12篇微创
  • 12篇消融
  • 12篇灌注
  • 11篇房颤
  • 10篇心脏瓣膜
  • 10篇体外循环
  • 10篇外循环
  • 10篇二尖瓣手术
  • 9篇冷冻
  • 9篇冷冻消融
  • 8篇心房
  • 8篇心房颤动
  • 8篇术后

机构

  • 6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62篇刘立明
  • 36篇胡建国
  • 30篇周新民
  • 15篇李建明
  • 12篇宋珑
  • 12篇尹邦良
  • 11篇李小冰
  • 11篇杨进福
  • 9篇杨一峰
  • 9篇刘锋
  • 7篇曹亮
  • 7篇张昊
  • 7篇张伟
  • 6篇宋国宝
  • 6篇唐浩
  • 6篇易定武
  • 5篇谭昌明
  • 5篇赵元
  • 4篇宋逢林
  • 4篇刘洪端

传媒

  • 9篇中国医师杂志
  • 7篇中国胸心血管...
  • 7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中国现代手术...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6例心脏黏液瘤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2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死亡4例,死因分别为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2例、应激性溃疡及大面积脑栓塞各1例,围术期病死率为3.17%。术后并发房性心律失常8例、心包积液4例、下肢栓塞1例。术后随访108例,随访率85.71%。2例分别在术后4年及8年复发,1例为多发性黏液瘤、1例为左房壁黏液瘤;2例分别死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充血性心衰。结论心脏黏液瘤只要能够手术切除,预后是良好的,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黏液瘤首选的治疗方法。心脏黏液瘤手术后复发率低,远期复发可能与其起源部位有关。
朱云喜胡建国周新民刘立明
关键词:心脏黏液瘤心脏外科手术
心肺移植术后气道并发症的诊治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总结心肺移植术后气道并发症的诊治体会。方法1例心肺移植的病人术后200d出现严重气管吻合口狭窄,曾经多种方法介入治疗,最终在全麻下开胸行狭窄段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成功。结果病人恢复顺利。症状消失。至现在,患者已随诊14个月,CT扫描及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显示吻合口处气管内膜光滑,吻合口愈合良好,气道通畅。结论提高对肺移植术后气道并发症的认识并经正确治疗,可减轻病人症状并改善心肺移植病人的生存率。
李建明胡建国周新民刘立明戴爱萍
关键词:气道并发症移植术后吻合口愈合心肺移植气道通畅病人症状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瓣膜手术同期冷冻消融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6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房颤)冷冻消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38例,年龄(49.4±14.2)岁。术后追踪复查12导联心电图观察心律情况。结果术后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8.4%,出院时为93.4%。术后第3、6、12、18个月的窦性心律分别为90.2%、87.3%、85.0%和83.3%。35例微创二尖瓣手术组术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为90.5%,术前房颤持续时间长于7年的患者术后1年房颤复发率增高(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房颤的冷冻消融治疗效果安全有效,短期随访房颤复发率低。
宋珑刘立明李小冰杨本立刘育红
关键词:心脏瓣膜手术心房颤动冷冻消融
肢体缺血预适应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人上肢缺血预适应(IPC)对肺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6个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需行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随机分为预适应组及对照组。预适应组(13人):在术前用止血带绑住右上臂阻断血运5min,后松开10min,行3次循环后行MVR术。对照组(13人):术前不行右上肢缺血预适应,正常行MVR术。观察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预适应组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肿瘤坏死因子表达降低,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缺血预适应能减轻随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蒙裕国刘立明赵元张伟喻杰峰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四肢再灌注损伤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术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术45例成功经验。方法: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4~6 cm),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胸阻断主动脉,冷血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直视下经左房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结果:4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手术时间80~291(139±35)min;体外循环25~110(49±21)min;升主动脉阻断18~77(33±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4.5~45(14.8±10)h;胸液引流量50~1 050(262±110)mL;住院5~14(7.5±1.8)d。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陈和明刘立明胡建国
关键词:微创二尖瓣置换体外循环右胸前外侧小切口
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双孔二尖瓣畸形1例
2005年
刘文亮杨一峰胡建国刘立明
关键词:双孔二尖瓣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回声中断收缩期杂音二尖瓣前叶心脏杂音
联合瓣膜置换术中缺血后处理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在联合瓣膜置换术中实施缺血后处理,观察其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对比不同实施策略的保护效果,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4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每组8例。在缝合右房切口、开放上、下腔静脉阻断带、心脏复跳时,沿分离间隙进行相应处理:处理Ⅰ组:阻断主肺动脉15 s、开放15 s、循环5次;处理Ⅱ组:阻断主肺动脉30 s、开放30 s、循环5次;对照组:不作处理。记录术前(T0)、停机1 h(T1)2、h(T2)3、h(T3)、6 h(T6)1、2 h(T12)的氧合指数,测定T0、T1、T3、T6、T12动脉血浆TNF-α含量。结果处理Ⅰ组的氧合指数在停机T1、T2、T3、T6四个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Ⅱ组(P<0.05),而处理Ⅱ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处理Ⅰ组血浆TNF-α含量在T1、T3、T6、T12四个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处理Ⅱ组(P<0.05),而处理Ⅱ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联合瓣膜瓣膜置换术中阻断15 s、开放15 s、循环5次的缺血后处理策略能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产生有关,而阻断30 s、开放30 s、循环5次的缺血后处理策略在联合瓣置换术中不具有肺保护作用。
刘洪端刘立明曹亮谭昌明张昊潘彦宏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体外循环心脏瓣膜假体植入转化生长因子Α
心脏外科围术期38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的适应证与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回顾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使用的适应证选择与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对3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其中冠心病28例,瓣膜病10例;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5例,因为无法停机植入球囊22例,其余均为术后在监护室紧急植入。均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控制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150~170s。结果:38例患者中死亡13例,总成功率66%,冠心病成功率82%,瓣膜病为20%。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患者均顺利恢复,无1例死亡;术中因为无法停机植入的患者中16例顺利停机,6例血压无法维持而死亡;术后ll例中,6例抢救成功,5例因低心排综合征无法纠正而死亡。无1例出现与球囊反搏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于冠心病患者效果明显优于瓣膜病。术中预防性植入球囊反搏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法停机时紧急植入以及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以替代常规肝素抗凝,ACT控制在较低的150~170s比较合适。
赵元周新民唐浩胡建国刘立明李建明宋逢林戴爱萍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低心排综合征心内直视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危重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附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抢救危重患者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33例围术期危重心脏病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冠心病26例,瓣膜病7例,均在常规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脉搭桥或瓣膜手术。术中植入IABP 22例,术后植入11例。结果死亡10例,总成功率69.7%,其中冠心病成功率81.8%,瓣膜病成功率28.6%,无一例出现与IABP相关的肢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外科围术期辅助循环支持手段。
赵元周新民唐浩胡建国刘立明李建明宋逢林戴爱萍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排血量心脏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疾病
外科射频消融两种路径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比房颤外科治疗两种路径--双房消融与左房+简化右房的临床治疗结果,来分析评价两种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指导外科房颤射频消融的路径选择,同时分析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因素。
刘立明刘育宏李小冰宋珑张昊罗成杨本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