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贞福

作品数:33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语文
  • 10篇教学
  • 8篇文教
  • 7篇课程
  • 5篇语文教学
  • 5篇课程标准
  • 4篇散文
  • 4篇教育
  • 3篇语文课
  • 3篇生命
  • 3篇大纲
  • 2篇选修
  • 2篇选修教材
  • 2篇学习语文
  • 2篇义务
  • 2篇义务教育
  • 2篇语文课本
  • 2篇语文素养
  • 2篇赏析
  • 2篇习语

机构

  • 20篇人民教育出版...
  • 6篇课程教材研究...

作者

  • 26篇刘贞福

传媒

  • 6篇语文建设
  • 5篇中学语文教学
  • 5篇小学语文
  • 3篇中小学教材教...
  • 2篇课程.教材....
  • 2篇语文学习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中学语文教与...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选文的深厚度与适用性被引量:1
2006年
刘贞福
关键词:《生命生命》厚度选文语文课本课文附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封面设计意图被引量:1
2003年
有几位老师来信提到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封面设计意图。这里作一简要说明。先看全六册概况。首先,封面突出一些实物,第一册是石鼓,第二册是甲骨文,第三册是石狮,第四册是三晷,第五册是铜牛,第六册是泥壶。封面背景,都是淡化处理过的古画和古代书法的局部,古画以古山水画为主,只有第一册是飞天画;书法基本上是古代著名书法,有甲骨文,有怀素、赵孟頫的作品等。
刘贞福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初中教育语文教学大语文观
斜风细雨几番喜忧——张志和《渔歌子》扩展阅读
2003年
刘贞福
关键词:《渔歌子》语文教学
谈中学语文课本新诗选篇
2006年
这里的新诗是指中国古代诗词曲以外的诗,不只是中国现代新诗和当代新诗,还包括外国诗,以及中外散文诗,可谓卷帙繁多,浩如烟海。而语文课本中新诗的容量非常有限, 选哪些不选哪些常令选编者犯愁。
刘贞福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语文课本爱情诗诗选选诗
品读《蝉》《贝壳》的“散文味”
2008年
散文教学历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许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把握散文教学的一些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稍不留神就把散文教成了记叙文或议论文。有一次与老师们交谈散文教学时,互相启发,发明了一个“散文味”的词(或许是受到“语文味”一词的启发),认为“散文味”具有理念和方法的意义。问题是,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
刘贞福
关键词:散文教学《贝壳》《蝉》品读本质性议论文
《错误》的四重解读
2005年
刘贞福
关键词:《错误》郑愁予新诗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涓流小木通玄妙——赏析冰心散文《谈生命》
2004年
刘贞福
关键词:散文《谈生命》主题
《山中访友》解读
2002年
问:《山中访友》这篇散文中,作者究竟带着怎样的眼光?作品究竟带着怎样的奇异色彩? 答:文学作品的意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判别与择取,如果从不同的阅读视角出发,可以领略到文本不同的意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课文《山中访友》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我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作些揣摩、探析,会有不同的鉴赏景况。一。
刘贞福
关键词: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孤独感散文
审美教育的新尝试——义教课标语文教材编余感想被引量:1
2003年
过去的语言教学也许过多地重视语言的实用性,较少地注意语言的审美特征;现在的语言教学首要目标便是品赏语言的美,或曰美的语言。?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现在的文学作品教学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单纯地、片面地发展学生的知性思维、理性思维、抽象思维,忽视、淡化以联想想像为主的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学生刚一接触文学作品,就带领他们立即进入主题探讨、思想分析的阶段,跳过了必要的中介阶段,这完全违背了文学欣赏教学的规律。?教师要做到的是提醒学生,提升和美化平常的、生活化的、非审美的情感,也就是将自己的情感调适到审美的、优雅的状态中来。
刘贞福
关键词:审美教育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联想
《荷叶 母亲》语象解读被引量:4
2008年
语象类似于意象,但又不同于意象。意象重意,语象重语;意象构造语言表象而深藏义理情感,叫人得其意而忘其言,语象则始终停留在对词句的品味、对语言修辞的精细分析的层面上,这是它与意象分别的要义之所在。语象解读既然注重词句,而与“象”字相关的仅有名词,似乎有碍于语象解读的视野,可否将动词、形容词也纳入解读的范围,以丰富语象的内涵?这也是本文所探索的一个方面。
刘贞福
关键词:语象母亲荷叶语言修辞意象形容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