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长月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苜蓿
  • 5篇苜蓿叶象甲
  • 5篇象甲
  • 3篇幼虫
  • 3篇田间
  • 2篇药剂
  • 2篇越冬
  • 2篇种子
  • 2篇种子田
  • 2篇理论抽样数
  • 2篇节肢动物
  • 2篇空间分布型
  • 2篇分布型
  • 2篇抽样技术
  • 1篇动物群落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药剂筛选
  • 1篇幼虫空间分布...
  • 1篇幼虫龄期

机构

  • 13篇新疆农业大学

作者

  • 13篇刘长月
  • 12篇赵莉
  • 5篇薛鹏
  • 4篇王春华
  • 3篇王飞
  • 2篇唐玲
  • 1篇张良
  • 1篇张娜
  • 1篇张滋林
  • 1篇武云霞

传媒

  • 5篇新疆农业大学...
  • 3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草业科学
  • 1篇植物检疫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苜蓿籽蜂田间发生及为害规律的研究
2015年
【目的】调查苜蓿籽蜂田间发生及为害规律。【方法】从苜蓿种子田播种后第1年开始,连续2年对田间苜蓿籽蜂的发生及为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苜蓿籽蜂在田间日活动高峰时间为12:00,00:00降至每天最低。日羽化高峰时间为12:00,22:00-00:00羽化数仅占总羽化数的0.84%。籽蜂9日龄以后选择苜蓿种荚进行产卵,多集中于11-14日龄种荚,从13日龄的种荚开始出现1龄幼虫,15日龄以后开始出现2龄幼虫,3龄幼虫大多集中在20-23日龄种荚内,4龄幼虫大多集中在22-26日龄种荚;从22日龄种荚内开始出现蛹,成虫羽化出现在25日龄至43日龄种荚内。【结论】苜蓿种子被害率随收种时间后移、种子田收种年限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籽蜂在苜蓿田间各方位和种荚内的分布是随机的。
刘长月赵莉陈坤薛鹏
关键词:为害田间调查
苜蓿籽蜂幼虫龄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测量苜蓿籽蜂幼虫头壳宽度的方法,对苜蓿籽蜂幼虫龄期划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苜蓿籽蜂幼虫共4龄,1龄~4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182±0.0093),(0.261±0.0093),(0.346±0.0098),(0.448±0.0109)mm。经统计分析得到其幼虫龄数(X)与头宽均值(Y)的关系式为Y=0.0883X+0.0885,r=0.9982。
刘长月赵莉薛鹏
苜蓿籽蜂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Taylor回归分析方法,对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roddi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个体间相互排斥,其基本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其聚集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的,聚集强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Iwao抽样模型建立了籽蜂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0.5833/m+2.3370)/D2。
刘长月赵莉王春华张泉
关键词: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
苜蓿叶象甲几种调查方法的对比和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2014年,在新疆呼图壁种牛场生态实验站,采用定网网捕、定点拍枝、徒手捕捉和剥茎4种方法捕捉苜蓿叶象甲,对捕获的苜蓿叶象甲虫量和虫态(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百网捕获苜蓿叶象甲数量是定点拍枝的4.8倍,定点拍枝捕捉数量是徒手捕捉的0.96倍。网捕对成虫的捕获比例平均高于拍枝15.3%,对2龄幼虫的捕获比例平均低于拍枝17.1%,随虫口数量增大偏离幅度还有增大趋势。网捕的虫龄比例易受株高、密度、虫龄变化趋势的影响,适用于低密度虫龄分布和苜蓿生长中、后期的虫口密度调查及一般虫体采集。拍枝不受田间生物环境的影响。适用于田间苜蓿叶象甲虫态(龄)分布和危害期预测为目的的调查,调查的准确性优于网捕。徒手捕捉准确性高,但费时、费力,蛹期结合拍枝比较有效。卵和1龄幼虫的调查只能采用剥茎,随着株高的增加剥茎高度逐渐上移。
王春华赵莉唐玲王飞刘长月刘艳翔
关键词:苜蓿叶象甲
苜蓿种子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组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系统调查苜蓿种子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组成。【方法】从苜蓿种子田播种后第1年开始,连续2年对种子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运用多项群落多样性指标研究节肢动物群落的时序动态。【结果】在苜蓿种子田中发现节肢动物12目58科256种,其中天敌昆虫8目21科,害虫7目27科。种子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苜蓿的物候期及田间管理等情况有关,并受环境条件和气候的影响较大。【结论】2010年群落各多样性指标均高于2011年,说明2011年在田间施用化学农药对群落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刘长月赵莉薛鹏周易明
关键词:苜蓿种子田节肢动物群落
苜蓿叶象甲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2010-2011年,分别在新疆呼图壁对苜蓿叶象甲进行拍枝和网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苜蓿叶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理论拟合为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的,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叶象甲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2.95/m+0.049)/D2。
王春华赵莉刘长月王飞薛鹏
关键词:苜蓿叶象甲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
苜蓿叶象甲的防治药剂筛选及毒力测定被引量:7
2010年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玻璃管药膜法,从10种杀虫剂及1个混剂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各龄幼虫的毒杀筛选试验中,选出6种药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瓢甲敌室内毒力最强,其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4.511 0,1.1 035,6.527 1,82.154 2 mL/L,其次为甲维盐+顺式氯氰菊酯混剂及印楝素,甲维盐+顺式氯氰菊酯混剂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6.657 6,2.889 4,12.636 0,32.570 2 mL/L,印楝素对苜蓿叶象甲成虫及2至4龄幼虫的LC_(50)值分别为12.471 8,5.383 6,6.333 9,71.257 9 mL/L。
刘长月赵莉张良张泉
关键词:苜蓿叶象甲药剂筛选毒力测定
不同药剂对吐伦球坚蚧越冬代若虫的防效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在杏树树体流动花芽膨大前,吐伦球坚蚧越冬代若虫体背开始产生蜡丝时,筛选出合适的药剂进行田间防治。【方法】用20种药剂对介壳虫若虫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并选择室内防效好的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室内筛选出16种药剂,在药后第6 d其防效都大于90%,选择了其中11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药后12 d顺式氯氰菊酯1 500倍+甲维盐2 500倍混剂、蚧必治1 000倍液、金速扑杀+3%0#柴油及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3%0#柴油防效均可达97%以上;毒死蜱+3%0#柴油、蚧虫毒1 000倍液、8Be石硫合剂、滴一滴8 000倍液、阿克泰4 000倍液的防效也可达94%以上。【结论】11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越冬代若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张滋林刘长月赵莉张鲁豫薛鹏买提热依木.克热木
关键词:田间防治
苜蓿籽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对紫花苜蓿种子的重要害虫苜蓿籽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籽蜂在新疆呼图壁地区1年发生3代,主要以3龄幼虫在苜蓿种子内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成虫羽化多集中在白天10:00~14:00,平均性比约为1.34∶1。不同营养条件对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不同,其中以5%蜂蜜水饲养成虫寿命最长、产卵量最高。
刘长月赵莉倪亦非
关键词:苜蓿生物学特性
苜蓿籽蜂越冬虫态对温度的敏感性被引量:3
2013年
本研究将当年收获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储存于4个温度条件下,采用定期剖种的方法,调查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roddi)的越冬虫态及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苜蓿籽蜂主要以3龄幼虫在苜蓿种子内滞育越冬。10月从田间将苜蓿种子收回,储存温度在18.0℃、平均湿度为27.2%(10―12月)时,越冬幼虫于当年12月下旬开始化蛹;储存温度在9.9℃,平均湿度为40.1%(10月―次年2月)时,越冬幼虫于次年2月下旬开始化蛹。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梯度处理苜蓿种子结果表明,在50℃、-30℃条件下处理1d,籽蜂幼虫的死亡率均达100%,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93.33%和88.33%。
刘长月赵莉倪亦非
关键词:越冬幼虫温度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