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祥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2篇损伤脊髓
  • 2篇盆骨
  • 2篇老年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脊椎
  • 2篇骨量
  • 2篇骨盆
  • 2篇骨盆骨折
  • 2篇固定器
  • 2篇关节
  • 2篇存活
  • 2篇OSTERI...
  • 1篇代谢
  • 1篇钉板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损伤
  • 1篇严重度
  • 1篇严重软组织损...

机构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2篇华祥
  • 10篇沈岳
  • 10篇宗兆文
  • 8篇赵玉峰
  • 8篇郭庆山
  • 6篇张连阳
  • 6篇陈辉
  • 5篇刘华渝
  • 4篇任永川
  • 4篇唐颖
  • 3篇贾敏
  • 3篇陈思旭
  • 2篇刘道城
  • 2篇钟孝政
  • 1篇周思儒
  • 1篇孙士锦
  • 1篇王韬
  • 1篇费军
  • 1篇贺生勇
  • 1篇陈永华

传媒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第六届全国创...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钉板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观察微创钉板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性15例,女性46例;年龄63—98岁,平均73.3岁。骨折按照AO分型:31—A1型19例和31-A2型42例。合并内科疾病61例。19例采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组)固定,42例采用小切口动力髋螺钉(DHS组)固定,术后常规护理并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率。结果PCCP组和DHS组手术时间平均为45.5min和60rain,术中出血PCCP组100—150mL,DHS组150—30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x线片评估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术后3个月骨痂生长良好,未出现内置物异常等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结论PCCP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的理想固定方式之一,而在无法实施PCCP治疗时,小切口置入DHS仍是良好的选择。
华祥沈岳宗兆文赵玉峰唐颖陈辉郭庆山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螺钉钢板微创
Osterix基因敲除及过表达对小鼠脊椎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小鼠Osterix基因敲除及过表达后对其脊椎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周龄的野生型小鼠(WT)、Osterix基因敲除小鼠(Osterix-KO)和Osterix过表达转基因小鼠(Osterix-CA)分为3组(每组8只,均为雄性),分别采用X线摄像和HE染色观察小鼠腰椎骨量的变化,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涎蛋白(BSP)和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terixKO小鼠在X线和HE染色表现为腰椎骨密度和骨量增加,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椎体中RANKL、BSP和OPN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Osterix-CA小鼠的脊椎X线、HE染色表现及破骨细胞数量与WT小鼠无明显差异。结论 Osterix基因敲除小鼠脊柱骨吸收活性减弱伴成骨细胞分化能力降低,进而发生骨量明显增加。
陈思旭宗兆文贾敏华祥沈岳赵玉峰郭庆山刘道城
关键词:OSTERIX脊椎骨量
单中心老年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单中心老年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变化特点,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2007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646例老年创伤患者(年龄≥65岁),其中男649例,女997例;年龄65~110岁,平均76.7岁。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病死率、死亡原因、伴发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变化。比较引入损害控制技术和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前(2007—2009年组)和后(2010—2014年组)伤情变化及死亡组与生存组患者的特点。结果老年创伤患者数量(t=7.31,P〈0.01)及其在总体创伤患者中所占比例(t=6.29,P〈0.01)均逐年上升,平均年龄逐年增加(t=3.11,P〈0.05),伴发病所得查尔森基础疾病权重指数(WIC)逐年增大(t=6.45,P〈0.01),病死率逐年下降(t=-4.27,P〈0.01),而平均ISS和ISS≥16分所占当年的比例均无明显变化(P〉0.05)。跌倒伤是首位致伤原因,且逐年增加(t=2.83,P〈0.05)。2010—2014年组平均ISS(t=2.13,P〈0.05)和ISS≥16分所占比例(χ^2=3.92,P〈0.05)均高于2007—2009年组,但其病死率却明显低于2007—2009年组(X^2=4.33,P〈0.05)。与非死亡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损伤严重程度更重、伴随疾病情况也更严重,交通伤发生率更高(P均〈0.05)。结论随着创伤救治技术的改进和救治策略的完善,老年创伤患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老年创伤患者的伴发病和致伤原因提示,应重点加强对老年患者创伤的预防。
秦昊宗兆文张连阳刘华渝沈岳郭庆山赵玉峰陈辉钟孝政任永川华祥
关键词:老年人流行病学损伤严重度
一种医用头颈部联合固定式真空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一种医用头颈真空固定器,它由尼龙外层、中层真空囊、高分子颗粒材料内层共同构成固定器的主体,主体为可铺展和包裹的柔软工字型块状,工字型的上端为头部支撑固定部,工字型的下端为颈部支撑固定部,头部支撑固定部和...
沈岳华祥赵玉峰郭庆山唐颖宗兆文陈辉
文献传递
不同时相点移植的皮肤源性前体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存活数量及其机制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相点移植的皮肤源性前体细胞(skin-derived precursors,SKPs)在损伤脊髓中的存活数量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雄性大鼠SKPs,Allen法制备雌性大鼠中度脊髓挫伤模型,伤后即刻、1d、3d、7d和14d取损伤脊髓匀浆离心取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白介素-1(IL-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含量,然后观察上清液、IL-1和PDGF对SKP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上述同样的时相点将DAPI标记的SKPs经局部注射到损伤脊髓处,移植后14d取材采用针对Y染色体的实时定量PCR检测脊髓中SKPs含量,BBB法评价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IL-1可抑制SKPs的增殖活性,促进其凋亡;而PDGF的作用相反。损伤3d后脊髓的提取液培养中IL-1的浓度最高,7d的PDGF浓度最高,7d的脊髓提取液对SKPs促增殖活性最高。伤后7d移植组损伤脊髓局部存活的SKPs数量最多,功能恢复也最好。结论:中度挫伤脊髓损伤后7d移植SKPs存活率最高,对功能恢复的作用最强,其可能机制与损伤脊髓局部表达的细胞因子有关。
宗兆文沈岳任永川郭庆山赵玉峰华祥刘华渝孙士锦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因子存活
Osterix在调控脊椎松质骨骨量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Osterix在调控脊椎松质骨骨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Osterix敲除小鼠和Osterix转基因小鼠为观察对象,采用X线摄像、显微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Micro-CT)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Osterix过表达或敲除后小鼠腰椎骨量的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 Osterix转基因小鼠腰椎骨量没有明显变化,而X线片、Micro-CT和HE染色检测显示Osterix敲除小鼠在出生后12周脊椎密度和骨量增加;TRAP染色显示腰椎中破骨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显示其椎体中RANKL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Osterix在调控脊椎松质骨骨量中起到重要作用。
宗兆文陈思旭贾敏华祥郭庆山沈岳赵玉峰刘道城Jerry Feng
关键词:脊柱骨量
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骨代谢状态及其意义的初步研究
目的感染性骨不连是指骨折不愈合伴有持续性感染达6个月以上者,处理措施通常包括清创冲洗、过渡性骨折固定以及感染控制后的牢靠固定辅以植骨。目前研究较少关注骨代谢状态在感染性骨不连发生中的地位。本研究拟观察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
宗兆文陈思旭贾敏华祥沈岳
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的个性化治疗
目的:回顾性分析7例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的治疗,总结其治疗特点。方法:根据每位患者骨折类型、合并损伤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无明显伴发损伤和软组织损伤的患者,采用后外侧和/或后内侧入路。显露和固定后髁骨折;对于合...
宗兆文周朝兵岑莹张连阳沈岳任永川华祥郭庆山赵玉峰钟孝政刘华渝贺生勇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个性化治疗膝关节功能
文献传递
外侧扩大“L”形入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评价外侧扩大"L"形入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DIAC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DIACF患者临床资料97例121足,其中男性89例,女性8例;年龄19~63岁,平均37.0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70例,道路交通伤27例;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Ⅱ型43足(35.5%),Ⅲ型54足(44.6%),Ⅳ型24足(19.8%);受伤至手术时间4~13d,平均7.3d。所有患者均采用外侧扩大"L"形入路手术治疗,术后记录切口愈合情况并对切口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随访采用末次X线B9hler角,功能评价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有22足发生切口并发症,其中15足皮缘发黑,4足皮瓣坏死,3足切口感染,予抗感染、切口换药、负压封闭引流或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后治愈。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Sanders分型Ⅲ、Ⅳ型及手术时间≥1.5h为危险因素(OR值>1,P<0.05);术后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2.7个月),术后B9hler角较术前改善(28.1°±4.1°vs.3.1°±4.5°,P=0.000),Maryland评分总优良率为79.3%,不同Sanders分型的术后功能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7,P=0.009)。结论外侧扩大"L"形入路治疗DIACF依然切实可行,有助于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李培源陈辉华祥陈国邹陈泽装冯林伟张连阳
关键词:跟骨骨折入路切口
皮肤源性前体细胞经不同方式移植后在大鼠损伤脊髓中存活情况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皮肤源性前体细胞(SKPs)经不同方式移植在大鼠的损伤脊髓中的存活情况及对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分离雄性大鼠SKPs并检测其迁移能力。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将DAPI标记的SKPs经局部注射(A组)、尾静脉(B组)、脑脊液(C组)移植到雌性大鼠体内。伤后第3天和第7天取材WesternBlot检测损伤局部趋化因子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脊髓中SKPs含量。BBB法评价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SKPs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损伤局部趋化因子的表达上调,移植后第7天B组和C组脊髓SKPs数量较第3天时增加,但均低于A组;而伤后第7天B组和C组大鼠的功能恢复好于A组。结论:经静脉和脑脊液移植的SKPs可在损伤脊髓局部上调表达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迁移到损伤局部并存活,功能恢复优于局部注射法。
宗兆文任永川邓梦扬李楠张连阳沈岳陈辉唐颖华祥
关键词:脊髓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