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波

作品数:31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保定市科技局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9篇梗死
  • 6篇动脉
  • 6篇血管
  • 6篇卒中
  • 5篇动脉狭窄
  • 5篇脑卒中
  • 4篇颅内
  • 4篇复发
  • 3篇卒中复发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狭窄
  • 3篇脑梗死患者
  • 3篇脑卒中复发
  • 3篇进展性脑梗死
  • 3篇颈动脉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急性脑梗死患...

机构

  • 27篇保定市第二中...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作者

  • 27篇卢波
  • 15篇吕志坤
  • 9篇张晓红
  • 8篇王沙沙
  • 8篇王晓静
  • 7篇韩莉
  • 7篇唐彦
  • 6篇杜双霞
  • 5篇何妮娜
  • 5篇李国珍
  • 4篇冯志霞
  • 3篇刘勇
  • 3篇尹航
  • 2篇成业
  • 2篇沈丹平
  • 2篇岳术义
  • 2篇赵杏苗
  • 2篇赵小辉
  • 2篇雷勇
  • 2篇谢丽君

传媒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人民军医
  • 2篇中国病案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颈部CTA联合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在急性分水岭脑梗死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在急性分水岭脑梗死(ACWI)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2020年9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2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并根据DWI检查结果分为ACWI组(n=134)和非ACWI组(n=158),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检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斑块性质、斑块位置以及头颈部血管有无狭窄、狭窄部位及狭窄情况;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头颈部血管有无狭窄、狭窄部位及狭窄情况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earson检验分析ACWI患者AASI与头颈部CTA检查结果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对头颈部CTA检测指标、AASI对ACWI的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ACWI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为ACWI的保护因素(P<0.05),病灶侧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病灶侧MCA狭窄程度、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为ACW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SSI与ICA狭窄程度、MCA狭窄程度、狭窄血管支数均呈明显正相关(P<0.001)。头颈部CTA联合AASI对ACWI的诊断价值大于各研究指标单独对ACWI的诊断价值(P<0.05)。出院时NIHSS评分、病灶侧ICA重度狭窄、病灶侧MCA重度狭窄、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均是影响ACWI患者预后的关键风险因素(P<0.05)。[结论]病灶侧ICA狭窄程度、病灶侧MCA狭窄程度、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为ACW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头颈部CTA联合AASI对ACWI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吕志坤魏萌萌李国珍张晓红刘海龙贾磊华冯志霞卢波沈丹平
关键词: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预后价值
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8
2015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0例老年V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高压氧联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浆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细胞间黏附因子(IG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结果实验组MMSE、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浆TGF-β、IGF-1水平显著升高,IGAM-1显著降低(P<0.05),其中实验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高压氧能够提高V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氧自由基、炎症因子,进而保护脑组织细胞功能有关。
张晓红杜双霞卢波吕志坤唐彦冯志霞
关键词:丁苯酞高压氧血管性痴呆
维生素E与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T-Aoc,MD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E(VE)辅助左乙拉西坦(LEV)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13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LEV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VE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电图背景活动,血浆T-Aoc、MDA水平;并评价两组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较对照组(74.6%)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脑电图指标δ、θ波频率均明显增快(P<0.05);α波频率均明显减慢(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脑电图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血浆T-Aoc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血浆T-Aoc水平有所上升、MDA水平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与对照组(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辅助LEV治疗癫痫能更有效降低发作频率,改善脑电图背景活动,平衡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且安全性高。
王沙沙任士卿王晓静吕志坤卢波李国珍
关键词:维生素E癫痫丙二醛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CW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CW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4)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观察组(n=34)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67.65%) (x2=7.38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Bar-the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NIHSS逐渐降低,Barthel逐渐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和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CWI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晓红杜双霞唐彦吕志坤卢波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尿激酶
涿州市新农合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涿州市新农合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保定第二中心医院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涿州市新农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20例(A组)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349例(B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稳定性脑梗死患者220例(C组)及缺血性脑卒中初发患者414例(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发热、椎动脉狭窄均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压控制不良、颈动脉斑块、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心房颤动、卒中家族史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涿州市新农合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早期防治措施,可降低进展性脑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发生率,最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卢波韩莉尹航赵小辉何妮娜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脑梗死复发
动态血压监测与分水岭脑梗死之间相关性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与分水岭脑梗死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分水岭脑梗塞组患者46例,非分水岭脑梗死组50例,无脑梗死组50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逐一分析各项指标。结果 24小时平均血压(全面)、24小时平均血压(醒时)、24小时平均血压(睡眠)、24小时收缩压最大(全面)、24小时收缩压最大(睡眠)、收缩压最小(醒时)、24小时舒张压最大(全面)、24小时舒张压最大(醒时)、24小时舒张压最大(睡眠)等指标分水岭梗死组与分水岭脑梗死、无脑梗死组之间有差异(P<0.05),进一步进行两组组间分析可见分水岭组与非分水岭组、无梗死组有明显差异(P<0.05),而非分水岭梗死组与无梗死组无明显差异(P>0.05),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分水岭梗死发生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收缩压舒张压最大值改变最有意义。
吕志坤卢波冯志霞唐彦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分水岭脑梗死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胸腺肽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风团及瘙痒情况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胸腺肽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风团及瘙痒情况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对比两组疗效,风团和瘙痒症状总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2.22%(39/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70%(2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治疗2,4周后的症状总积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率为9.26%(5/54),与对照组的22.22%(12/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与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值得推荐。
韩莉卢波丁秋允刘勇张少光
关键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胸腺肽慢性荨麻疹风团
探讨不同性别脑卒中危险因素类型及预后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常见危险因素、类型及预后的差异,以利于进行针对性防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2005年6月~2011年1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新农合55~75岁脑梗死患者880例,收集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对所有脑卒中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男女脑卒中患者常见发病危险因素、类型及预后方面的不同。结果:女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男性(P<0.05),l ogi st i 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和冠心病是女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和饮酒是男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及脑出血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P=0.001)。女性心源性栓塞型卒中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01),而女性小动脉闭塞型卒中的比例低于男性(P<0.05)。女性患者3个月随访的残疾率高于男性(P<0.001)。结论:男女脑卒中患者常见发病危险因素及类型存在着差异,女性患者3个月功能恢复较男性差。
卢波尹航赵小辉吕志坤
关键词:脑卒中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CW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CW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00 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双抗血小板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小板参数等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6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NIHSS评分逐渐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等血小板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9.6±1.4)f L比(12.8±1.5)f L,(11.3±2.7)f L比(14.4±3.1)f L,0.285±0.060比0.337±0.062,均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CWI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张晓红杜双霞卢波吕志坤唐彦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匹伐他汀钙对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钙对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粥样斑块稳定性、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事件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70例sICA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常规治疗以及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匹伐他汀钙口服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患者动脉粥样斑块成分比例、斑块纤维帽厚度、斑块体积、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以及脑血管事件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IMT、坏死核心比例、纤维比例及斑块纤维帽厚度均较治疗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IMT及坏死核心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纤维比例、斑块纤维帽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段Vs、Vd、V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I值明显升高,且观察组Vs、Vd、V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异常现象,而观察组TIA或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钙治疗能明显提高sICAS患者粥样斑块稳定性,改善颅内动脉狭窄段的血流灌注,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短期内脑血管事件再发率。
卢波王晓静王沙沙
关键词:匹伐他汀钙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脑血管事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