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虎
- 作品数:24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湘北红壤丘岗区土壤养分状况与培肥对策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以湘北红壤试区为例,对红壤丘岗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状况及培肥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障碍因素为:土壤酸性强,养分含量尤其是磷钾含量偏低,保肥供肥能力弱,据此提出了四项培肥对策:①增加有机肥投入,强化有机质积累;②增施磷、钾肥,协调土壤养分供应;③合理施用石灰,活化土壤养分;④综合治理,改良低产田土。
- 彭佩钦古汉虎张满堂
- 关键词:红壤丘岗区土壤肥力土壤培肥
- 低湖区潜育性稻田施用钾肥的效应及对土壤氧化还原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5
- 1997年
- 低湖区潜育性稻田施钾试验的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明显改善低湖田潜育化土壤的氧化还原性状,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及Fe2+含量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因而减轻了土壤中亚铁等还原性物质对水稻的毒害。
- 向万胜古汉虎
- 关键词:潜育化土壤钾肥
- 官山大队土壤及其改良利用意见
- 1980年
- 官山是我所和桃源基地县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的基点大队。土地总面积为5363.6亩,其中耕地2326.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3.4%;丘陵地2505.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6.7%;其他如水面、居民点和道路等用地约531.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9%。耕地中,水田有1990.7亩。
- 古汉虎
- 关键词:水稻土卵石种植区旱土
- 四湖地区湿地农田土壤养分障碍与养分平衡及合理施肥被引量:3
- 1997年
- 在分析湖北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成土条件与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四湖地区湿地农田土壤主要养分障碍及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状况,并对水稻施肥的效应及合理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
- 向万胜古汉虎沈业新谢松高
- 关键词:施肥养分平衡合理施肥
- 平原湖区潜育化水稻土综合治理的探讨被引量:3
- 1990年
- 本文在阐明平原湖区潜育化水稻土的成因、类型及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该类土壤的主要障碍因素,并通过试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采用耐潜(渍)丰产水稻品种(组合)、多层次开沟治水、科学垄作植稻、优化配方施肥和合理耕作轮作制等综合治理措施。
- 古汉虎彭佩钦张满堂
- 关键词:水稻土潜育化
- 江汉平原中低产土壤及其改良利用被引量:1
- 1996年
- 在分析江汉平原中低产土壤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将其分为涝渍、漏瘠和粘结三种类型。提出了五条改良利用措施:1、渔农复合,增强调蓄能力;2、抗旱治渍,协调水气;3、增肥调养,培肥地力;4、选择适当作物品种和优良耕作栽培模式;5、综合治理,系列配套。
- 张满堂古汉虎彭佩钦
- 关键词:江汉平原中低产土壤
- 水旱轮作改良利用潜育化水稻土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5年
- 潜育化水稻土存在渍、冷、烂、闭(气)、毒及缺素等障碍因素,采取水旱轮作是改良利用潜育化水稻土极其重要的措施.研究表明,水旱轮作可以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能,提高氧化还原电位,减少还原物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提高其活性,增加土壤速效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并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获得全年农业增产增收增值.
- 古汉虎
- 关键词:水稻土耕作制度水旱轮作
- 湖南土壤资源及其利用保护对策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在阐述湖南土壤资源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土壤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提出利用保护措施,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 一、土壤资源的特点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南岭以北,介于北纬24°39′—30°08′、东径108°47′—114°15′,之间。土地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合3.177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据统计。
- 古汉虎
- 关键词:土壤资源
- 湖北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湿地农田土壤的养分状况及主要障碍因子被引量:16
- 1997年
-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水稻土氮素含量水平及有效铜含量均较丰富,但磷、钾和锌的含量则是妨碍区域水稻土生产力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区内有近1/2的水稻土属缺磷类型,地势地洼处水稻土缺磷尤甚;约有60%的水稻土钾素含量属低水平;约有70%的水稻土有效锌含量属低水平。
- 向万胜古汉虎
- 关键词:湿地土壤养分
- 湖南主要低产旱地土壤及其改良利用实用技术
- 土壤在农、林、牧业生产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随着农、林、牧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更加重要。但由于旱地土壤一般所处的自然条件较差,土壤性状不良,加之过去重田轻土,耕作管理粗放,大部分产量较低。为开展多种经营,增产...
- 古汉虎
- 关键词:低产土壤土壤改良旱地经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