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偲
- 作品数:28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曲靖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论毛泽东思想的美感
- 2003年
- 毛泽东思想的那些与人类美感相一致的原则以及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的伟大实践 ,无疑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觉 ,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体验。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与美育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思考和阐释 ,毛泽东思想具有内容广博、思想深邃的壮美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美 ;人民至上、以民为本的崇高美 ;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创新美以及语言朴实、文风豪放的个性美 (朴实美 )
- 吕偲刘丽琼
-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审美视觉科学美崇高美个性美
- 从“四个划清”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具体的理论名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属性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四个划清"从指导思想、经济制度、政治民主、思想文化等四个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实质上就是要求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吕偲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届四中全会
- 邓小平理论的审美视角思考
- 2002年
- 邓小平理论的那些与人类美感相一致的原则以及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伟大实践 ,无疑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 ,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体验。本文结合美学基本理论 ,思考阐释了邓小平理论的壮美、科学美、崇高美、智慧美和朴实美 。
- 刘丽琼吕偲
-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审美视角
- 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随着高等教育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党员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各种新矛盾,在实践党的宗旨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和困惑。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应着重解决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是理想信念问题,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准确把握问题,入党动机问题,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发挥的问题。
- 吕偲
-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教育
-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与理论学习
- 2014年
- 中国共产党不断保持先进性的根本前提是重视理论学习;中国共产党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重要基点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方式开展全党范围的理论学习活动。
- 吕偲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视野和世界意义
- 2011年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划清"四个界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四个界限"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是深深扎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吸收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深切关注世界的共同发展,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这些都体现了它宏阔的世界视野和重要的世界意义。
- 吕偲刘丽琼
- 关键词: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观研究述评
- 2012年
- 马克思主义观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不同主体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问题,仍然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
- 吕偲周峰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
- 共产国际与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被引量:2
- 2012年
- 共产国际与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形成具有相关性。共产国际强调了农民、土地问题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大革命失败后所作出的政策转变,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形势和特点的正确分析,以及对毛泽东某种程度的重视和支持等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而共产国际坚持的"左"的理论政策和"城市中心论"的道路,导致中共党内连续发生三次"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到挫折乃至失败,则说明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 吕偲刘丽琼
- 关键词:共产国际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消极影响
- “城市中心论”对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影响
- 2012年
- "城市中心论"首先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的盲动主义表现出来。在共产国际第九次执委会和中共六大后,共产国际仍坚持城市是农民暴动的中心和指导者,阻碍中央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在李立三中央时期又以"进攻大城市"的冒险主义表现出来;共产国际对中国党的内部事务横加干涉,支持王明上台,使得"城市中心论"在中国的盛行达到了顶点,对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 吕偲刘丽琼
- 关键词:共产国际消极影响
- 对香格里拉县藏族青年对本族文化认同与传承问题的调查研究
- 2011年
- 笔者以藏族语言、节日、饮食、葬俗等藏文化的核心要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香格里拉县200名藏族青年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藏文化在香格里拉县藏族青年人中认同和传承的具体情况,进而探讨了如何使香格里拉县的藏族青年既主动融入现代化潮流,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断强化对藏族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与传承问题。
- 吕偲
- 关键词:藏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