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毛古

作品数:28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鼻腔
  • 6篇鼻窦
  • 5篇肿瘤
  • 5篇PET/C
  • 5篇PET/CT
  • 4篇睡眠
  • 4篇螺旋CT
  • 3篇原发性
  • 3篇上气道
  • 3篇上气道狭窄
  • 3篇射频
  • 3篇射频治疗
  • 3篇睡眠监测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气道狭窄
  • 3篇淋巴
  • 3篇肝脏
  • 3篇OSAHS
  • 3篇X线

机构

  • 26篇解放军第81...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8篇吕毛古
  • 14篇吴建伟
  • 9篇艾书跃
  • 8篇常英展
  • 8篇缪东生
  • 7篇杨军
  • 7篇罗伟
  • 6篇黄伟
  • 5篇袁梅
  • 5篇王旭平
  • 3篇赵颖
  • 3篇张国坤
  • 3篇高红
  • 2篇黄秀昌
  • 2篇王灵枝
  • 2篇赵静
  • 2篇何飞
  • 2篇卢秀仙
  • 2篇吴麟
  • 1篇刘云霞

传媒

  • 6篇临床肿瘤学杂...
  • 5篇东南国防医药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第十四届全军...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治疗后检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治疗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结合随访结果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治疗后61例病例PET/CT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手术后或放化疗结束后45天后行PET/CT检查,根据PET/CT表...
艾书跃吴建伟吕毛古杨军高红
文献传递
^(18)F-FDG PET/CT显像在肝脏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评价18F-FDGPET/CT对于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评判的价值。方法:对5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PET/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HC)11例,胆管细胞性肝癌1例,转移性肝癌40例,白血病肝浸润1例,淋巴瘤肝浸润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均有明确肿瘤病史或临床检查随访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双时相全身PET/CT显像检查。结果:低分化PHC4例及胆管细胞癌1例,18F-FDG异常高摄取,延迟后大部分病灶18F-FDG摄取SUVmax上升;高分化原发性肝癌7例,其中18F-FDG等摄取5例,相对肝本底为略低摄取2例;9例PHC及1例胆管细胞癌CT表现为低密度灶,2例PHC为等密度,7例患者有肝炎肝硬化基础,另外同时发现肝外病灶6例。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43例(含淋巴瘤、白血病肝浸润)中PET/CT上共发现109个病灶;其中99个肝内病灶表现为18F-FDG高摄取,31个病灶CT未显示,另外有2例患者有4个病灶经手术证实有肝内微小病灶而PET/CT未检出;而淋巴瘤、白血病肝浸润表现为大片状或弥漫性18F-FDG明显异常高摄取;大部分患者改变了原有的治疗方案。结论:18F-FDG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分期、评价分化程度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好的临床价值,PET/CT诊断肝脏恶性肿瘤明显优于单纯PET。充分认识PET/CT在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及局限性,有利于临床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治。
艾书跃吴建伟吕毛古王灵枝杨军黄伟袁梅
关键词:肝脏恶性肿瘤PET/CT^18F-FDG
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良性肿瘤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肿瘤的诊疗经验,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16例鼻腔-鼻窦少见非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特征、治疗模式及随访结果,总结经验教训。结果16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鼻侧切开术,6例上颌窦柯-陆手术,6例行鼻内镜手术;2例嗜酸性肉芽肿患者术后补行小剂量放疗。12例随访观察4年,均无复发。2例骨化纤维瘤和2例砂砾样脑膜瘤患者出现复发,经再次手术而痊愈,继续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鼻腔-鼻窦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综合分析影像学、组织病理学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有助于正确诊断。手术中应将病变组织切除干净;如果病变复发,可以再次手术。
罗伟常英展缪东生王旭平吕毛古张国坤
侵袭性肺曲霉病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1例IPA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21例IPA患者确诊2例,拟诊19例。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肝病为最多见的基础病(共12例,占57%)。社区感染7例,医院感染14例。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14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4例见"晕轮征",5例见"空气新月征"。接受治疗的15例患者中,治愈7例(46.7%),好转3例,治疗有效率66.7%。结论IPA病死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和尽早应用抗曲霉药可降低病死率。
宗晓福王琴牛磊吕毛古刘云霞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
螺旋CT在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8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及CT特征。结果:侵犯单个鼻窦肿瘤12例,其中筛窦8例,上颌窦4例,伴有鼻腔侵犯6例。肿瘤同时侵犯多个鼻窦和鼻腔12例,其中上颌窦和筛窦8例,筛窦和额窦4例,均有鼻腔侵犯。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为鼻腔鼻窦内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性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出现完整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边组织受压变形但分界清楚。结论:螺旋CT扫描是诊断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最常用和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手段。
吕毛古罗伟常英展艾书跃吴建伟
关键词:鼻腔鼻窦纤维瘤骨化性X线计算机
磁共振肝脏容积加速采集增强血管成像在巨大肝脏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肝脏容积加速采集(LAVA)增强血管成像在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1医院收治的31例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术前行磁共振LAVA动态增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行多平面(MPR)血管重建,测量预保留肝脏的体积,评估肝脏肿瘤切除的可行性,并分析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显示所有病人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及主要分支以及与肿瘤的关系,10例行半肝切除术,7例行肝叶切除术,9例行肝段切除术,5例楔形切除术。10例半肝切除病人预保留肝体积为38%~84%。31例术后均存活,93.5%(29/31)术后1周恢复肝功能。结论LAvA增强检查能够准确显示肿瘤和血管关系,结合测量预留肝脏体积,对术前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
吴建伟瞿献莉高红吕毛古陆雷王轩
关键词:肝脏肿瘤肝切除术磁共振血管成像
鼻腔鼻窦嗜酸性肉芽肿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提高鼻腔鼻窦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例鼻腔鼻窦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2例患者病变侵犯鼻腔、上颌窦、筛窦、额窦,均行鼻侧切开手术治疗,术后补充小剂量放疗,随访3年无复发。结论鼻腔鼻窦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上应综合考虑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为有效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应彻底,术后可以补充小剂量局部放射治疗。
罗伟常英展缪东生王旭平吕毛古张国坤
关键词:鼻窦嗜酸性肉芽肿手术治疗放疗
鼻腔及副鼻窦良恶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鼻和副鼻窦良恶性病变的CT特征.方法:本组75例中良性病变58例,恶性病变17例,均作CT轴位扫描,部分病例有冠状位及增强扫描资料,全部病例并经病理学和/或细菌学确认.对各类病变的CT征像进行分析.结果:47例良性病变为液性或混杂密度,12例病变膨胀性生长致上颌窦内侧壁或筛窦、蝶窦骨壁破坏,而44例有骨质增生.7例恶性病变呈软组织密度,浸润生长,骨质破坏,仅1例同时伴有骨质增生.2例肉芽肿表现与恶性病变相似.结论:膨胀性生长、窦壁骨质增生及混杂密度为良性病变表现,而软组织密度,浸润性生长致骨质破坏,尤其是上颌窦前、后及外侧壁的破坏为恶性征像.
吴建伟吕毛古卢秀仙缪东生
关键词:副鼻窦良恶性病变鼻腔蝶窦筛窦
肝脓肿的CT诊断观察
2002年
吕毛古杨军
关键词:肝脓肿CT诊断CT表现
螺旋CT和便携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评估OSAHS上气道狭窄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螺旋CT和便携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apnea graphy,AG)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睡眠打鼾患者,便携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分析呼吸紊乱指标、出现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时的阻塞平面,不同平面的阻塞次数和总阻塞次数。上气道多层螺旋CT自鼻咽部顶壁平扫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测量清醒状态下上气道的软腭后区、舌后区气道的横截面积及冠、矢状径。将AG测定上气道狭窄平面与CT测量判断平面进行比较。结果:①22例患者均很好耐受整夜AG监测,16例符合OSAHS,其中轻度2例,中度8例,重度6例。6例排除OSAHS;②16例OSAHS中AG测压均为上部和下部联合阻塞,上部阻塞为主13例,其中1例上部阻塞为100%,下部阻塞为主3例。不同病例上部、下部阻塞频度不同,多为上部阻塞为主;③22例CT测量中4例无狭窄平面,14例腭后区狭窄,1例舌后区狭窄,3例腭后区、舌后区双重狭窄;④16例OSAHS中,AG测压腭后区阻塞为主13/16,CT测量腭后区狭窄12/16,无统计学差异(P>0.05)。AG测压下部阻塞为主3/16,CT测量舌后区阻塞4/16。结论:AG作为便携PSG对OSAHS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CT测量可以很好地评估上气道腭后区狭窄。
吕毛古罗伟王旭平缪东生何飞常英展吴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