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玉卫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巴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质子交换
  • 4篇质子交换膜
  • 4篇光谱
  • 4篇红外
  • 3篇电池
  • 3篇溶剂
  • 3篇燃料电池
  • 3篇热稳定
  • 3篇热稳定性
  • 3篇
  • 2篇电离
  • 2篇电离平衡
  • 2篇电离平衡常数
  • 2篇质子
  • 2篇水溶剂
  • 2篇偶联剂
  • 2篇配合物
  • 2篇热分解
  • 2篇紫外
  • 2篇紫外可见

机构

  • 10篇安徽理工大学
  • 5篇巴黎南大学
  • 3篇巴黎第十一大...

作者

  • 10篇吕玉卫
  • 10篇鲁伊恒
  • 3篇邵群
  • 3篇李寒旭
  • 3篇武成利
  • 2篇陈明强
  • 2篇魏风
  • 2篇徐国财
  • 2篇陈轮兴
  • 2篇任以伟
  • 1篇刘伟龙
  • 1篇陈晓玲

传媒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光谱实验室
  • 2篇分析试验室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质子溶剂和有机-水溶液中质子浓度的精确测定被引量:1
2005年
用水标准溶液标定的玻璃电极可用来测定有机质子溶剂和有机 水溶液中质子的水标准活度pHm,质子的浓度可用 -log[H2 S+]=pHm ( -logγ D)来精确测定。 ( -logγ D)是一个常数 ,可以通过对有机质子溶剂和有机 水溶液中强酸 强碱滴定曲线的数学模拟后求得。
吕玉卫鲁伊恒
关键词:非水溶剂电离平衡常数
水杨醛苯甲酰腙钻(Ⅱ)和锌(Ⅱ)配合物的紫外可见、XANES、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
本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对水杨醛苯甲酰腙钴(Ⅱ)配合物的彩缤纷结构进行了分析。紫外可见光谱测定显示该配合物在固体状态时,在波长540nm附近有一吸收峰。而XANES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固体状态...
鲁伊恒吕玉卫武成利邵群任以伟陈轮兴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Schiff碱水杨醛苯甲酰腙的特性被引量:8
2004年
研究了 Schiff碱水杨醛苯甲酰腙 (简称 SBH)晶体在 DMSO及其 DMSO- H2 O的混合溶剂中的红外光谱 ,通过 SBH氘代前后的 IR对比发现 ,羟基氢质子与混合溶剂 DMSO- H2 O(3∶ 1 ,V/ V)产生较大的相互作用。向溶有 SBH的 75 % DMSO- 2 5 % H2 O的溶液滴加 KOH发现 ,SBH分子上的 C O羰基基团先与 KOH作用 ,其后与 O H
鲁伊恒吕玉卫
关键词:氢质子红外光谱
Schiff碱水杨醛苯甲酰腙钴(Ⅱ)和锌(Ⅱ)络合物的红外光谱被引量:6
2004年
水杨醛苯甲酰腙钴 ( )络合物在固态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p H约 5— 6时 ,生成的络合物Co( ) (SBH)中的酚羟基脱质子 ,当 p H控制在 8— 10时 ,生成的络合物 Co( ) (SBH) 2 酚羟基质子化 ,即酚羟基未脱除质子 ,与络合物 Zn( ) (SBH) 2 的 IR结果相同。在络合物 Zn( ) (SBH) 2 和Co( ) (SBH) 2 的生成反应中 ,亚氨基 (—NH— ) 15 40及 314 8cm-1的特征振动峰近乎消失表明 ,与亚氨基(— NH— )氮相连接的质子几乎失去。羰基 C O谱带剧烈红移表明羰基氧破裂并分别与 Zn( )和Co( )
鲁伊恒吕玉卫武成利邵群陈晓玲许涛涛陈彦菲
关键词:络合物红外光谱研究
水杨醛苯甲酰腙钴(Ⅱ)和锌(Ⅱ)配合物的紫外可见、XANES、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
本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对水杨醛苯甲酰腙钴(Ⅱ)配合物的彩缤纷结构进行了分析。紫外可见光谱测定显示该配合物在固体状态时,在波长540nm附近有一吸收峰。而XANES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固体状态...
鲁伊恒吕玉卫武成利邵群任以伟陈轮兴
关键词:拉曼光谱
过氧化氢对质子交换膜热分解机理的影响
2011年
采用非等温热重-微分热重(TG-DTG)技术研究了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在过氧化氢氧化后的热分解机理,并用Achar和Coats-Redfem方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热分解的反应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显示,第一阶段热分解过程受(D3)三维扩散机理控制,表观活化能为172.6 kJ/mol,指前因子A为2.49×1011min-1;第二阶段热分解过程受三级(F3)化学反应机理控制,表观活化能为248.0 kJ/mol,指前因子A为6.79×1017min-1。
鲁伊恒徐国财吕玉卫
关键词: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过氧化氢热分解机理
有机质子和有机水溶剂中有机酸pK_a值的测定与玻璃电极的标定
2006年
在非水质子溶剂和有机-水溶液中有机酸的酸碱平衡常数测定精度与质子浓度的测定精度密切相关。溶液中质子活度可以用水标准溶液标定的玻璃电极用电位法来测定。测得的以水为标准的质子活度pHm,可用-log[H2S+]=pHm-(-logγ-D)来转换成质子的浓度,(-logγ-D)是一个与该溶剂有关的常数。用非线性回归法对有机酸的质子交换数与质子溶度关系摸拟可以进一步提高有机酸酸度测定的精度。
吕玉卫鲁伊恒
关键词:非水溶剂电离平衡常数
纳米SiO_2表面处理对质子交换膜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研究了纳米SiO2在偶联剂修饰后对质子交换膜的热稳定性及热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TG—DTG)在氯气气氛中,升温速率分别为5℃、10℃和20℃的条件下,采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Friedman和Modified Coats—Redfem方法对膜SiO2改性后的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TG-DTG曲线显示SiO2改性后质子交换膜分解率达到10%和15%时,最低热降解温度分别为392.4℃和429.5℃,比改性前分别提高26.8℃和57.7℃。改性后质子交换膜为一步法分解,分解的温度区间为405℃~550℃,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lnA分别为223.110/mol和31.63min-1,分解过程属于一维扩散(D1)机理控制。
鲁伊恒魏风吕玉卫刘伟龙李寒旭陈明强
关键词:纳米SIO2硅烷偶联剂质子交换膜热稳定性
磷钨酸表面处理对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热稳定性的影响
2014年
研究了磷钨酸掺杂改性后质子交换膜的热稳定性及热降解动力学,利用热重分析在氮气气氛下和升温速率分别为5℃、20℃和30℃时,采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Friedman和Starink方法对磷钨酸改性后的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热失重曲线显示磷钨酸改性后质子交换膜分解率达到5%和10%时,最低热降解温度分别为173.6℃和284.8℃。采用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显示,改性后膜分解反应受D2机理控制,表观活化能约为163.74 kJ/mol。改性前后膜的电导率(σ)分别为8.34×10-7S/cm及2.57×10-5S/cm。
鲁伊恒魏风吕玉卫马双春李寒旭陈明强
关键词: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磷钨酸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热稳定性
过氧化氢对质子交换膜热降解和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了在80℃下3%过氧化氢水溶液对质子交换膜氧化作用后的热稳定性及热降解动力学。利用热重分析在氮气气氛、升温速率分别为5℃/min、10℃/min和20℃/min条件下,采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Friedman和Modi-fiedCoats-Redfem方法对膜氧化后的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TG-DTG曲线显示氧化后质子交换膜分解率达到5%时,最低热降解温度为287.8℃,热分解过程经历两个阶段,第一和第二阶段热分解区间分别在300℃~404℃和374℃~586℃。采用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显示第一阶段的平均表观活化能约为177.5kJ/mol,第二阶段的平均表观活化能约为242.4kJ/mol。
鲁伊恒徐国财李寒旭吕玉卫
关键词: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过氧化氢热分解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