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性
  • 3篇细胞
  • 2篇血性脑脊液
  • 2篇荧光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荧光
  • 2篇免疫荧光法
  • 2篇脑脊液
  • 2篇HLA-DR
  • 1篇蛋白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细胞
  • 1篇语义
  • 1篇语义研究
  • 1篇原纤维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酸性蛋白
  • 1篇提呈
  • 1篇体外

机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第十人...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吴小康
  • 2篇杨树旭
  • 2篇王义荣
  • 2篇葛松林
  • 2篇朱先理
  • 2篇信照亮
  • 1篇孙继平
  • 1篇沈照立
  • 1篇葛松林
  • 1篇贾延杰
  • 1篇周燕
  • 1篇胡海涛
  • 1篇任惠民
  • 1篇王唯析
  • 1篇信照亮
  • 1篇谢鑫
  • 1篇陈震
  • 1篇王文华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蛛网膜细胞与血性CSF共同培养后HLA-DR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蛛网膜细胞(Ar细胞)与血性脑脊液(CSF)共同培养后人类白细胞抗原- DR(HLA-DR)的表达变化。方法(1)Ar细胞的培养、鉴定和HLA-DR基础表达的观察。(2)采用Ar细胞和血性CSF共同培养的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r细胞HLA-DR的表达改变。结果95%以上培养的Ar细胞均有HLA-DR的基础表达。在血性CSF刺激下,Ar细胞HLA-DR的表达明显增强,免疫荧光法和FCM检测出了一致的时间表达变化模式,在1-5d呈基础表达状态;6d左右表达开始升高;7d、8d表达显著增强,此时荧光颗粒数量和强度最高,阳性细胞数可达61.2%;第9天后表达逐渐降低,阳性细胞数减少,第10天时减低至12.5%,荧光数量和强度亦明显降低。结论在血性CSF刺激下,Ar细胞通过HLA-DR表达增高,可以发挥抗体提呈细胞(APC)的功能,提示其可能与SAH并发症尤其是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发生机制相关。
信照亮吴小康葛松林杨树旭王义荣朱先理
胰岛细胞的培养保存与脑内移植的实验研究
信照亮贾延杰胡海涛吴小康任惠民周燕葛松林王唯析
本研究在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8SZ-064)和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0G14-8)的资助下,在西安交通大学中美合作基金的配套资助下完成。  该研究研制了LHF (乳果糖-组氨酸-聚蔗糖)器官保存液,该液对新生猪...
关键词:
关键词:胰岛细胞脑内移植
人蛛网膜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2008年
目的建立人蛛网膜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其体外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人蛛网膜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培养的蛛网膜细胞体外生长的特征。并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检查和鉴定。结果人蛛网膜细胞可以在体外成功培养传代。原代培养细胞大多48 h贴壁,8 d后旺盛生长,15 d形成单层。传代培养细胞次日贴壁,10 d形成单层。培养细胞呈扁平多角形,细胞表面具有丰富的微绒毛。蛛网膜细胞胞质染色质丰富,分布均匀,胞浆中线粒体、粗面内质网中等发达,可观察到丰富的高尔基体、核糖体和少量溶酶体,中间丝和微丝形成细胞骨架。cytokeratin 8及18、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结论应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成功获得原代和传代培养的人蛛网膜细胞,培养的细胞具有上皮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吴小康信照亮谢鑫陈震孙继平王文华沈照立
关键词:细胞培养CYTOKERATIN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荧光法
蛛网膜细胞与血性脑脊液共同培养的研究
目的:研究蛛网膜细胞是否会发挥抗原提呈和激活WBC的功能,从而可能在SAH并发症的发生中起作用.方法:①取蛛网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体外培养蛛网膜细胞Cytokeratin8&18、HLA-DR和胶质纤...
吴小康
关键词:HLA-DRGFAPSIL-2R免疫荧光法透射电子显微镜
文献传递
PVFS并行文件系统一致性语义研究
吴小康
关键词:并行文件系统合作缓存PVFS
血性脑脊液刺激后蛛网膜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的机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血性脑脊液刺激后的蛛网膜细胞能否发挥抗原提呈细胞(APC)功能激活T淋巴细胞。方法蛛网膜细胞培养和鉴定后,与血性脑脊液共同培养,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APC标志物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改变。然后再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同培养,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含量来代表T淋巴细胞被激活的程度。结果在血性脑脊液刺激下,蛛网膜细胞HLA—DR表达增强,再与PBMC共同培养后,sIL-2r的含量增加,且HLA—DR表达和sIL-2r含量变化的时间模式与临床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的时间模式基本一致。结论蛛网膜细胞经血性脑脊液激活后,能够发挥抗原提呈功能,激活T淋巴细胞。
信照亮吴小康葛松林杨树旭王义荣朱先理
关键词:T淋巴细胞抗原提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