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斌

作品数:29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鼠疫
  • 8篇疫源
  • 7篇疫源地
  • 6篇耶尔森菌
  • 6篇基因分型
  • 5篇疫菌
  • 5篇鼠疫菌
  • 5篇气象因素
  • 5篇旱獭
  • 4篇鼠疫耶尔森菌
  • 4篇自然疫源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菌株
  • 4篇杆菌
  • 3篇鼠疫菌株
  • 3篇鼠疫流行
  • 3篇鼠疫疫源地
  • 3篇鼠疫自然疫源...
  • 3篇自然疫源地

机构

  • 28篇甘肃省疾病预...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吉林省地方病...
  • 1篇酒泉市疾病预...
  • 1篇甘肃卫生职业...

作者

  • 29篇吴斌
  • 25篇徐大琴
  • 24篇席进孝
  • 15篇苗克军
  • 14篇郭丽民
  • 14篇王鼎盛
  • 13篇张宏
  • 11篇格鹏飞
  • 10篇王世明
  • 9篇穆洮霞
  • 9篇葛亚俊
  • 8篇盖永志
  • 5篇达文平
  • 5篇陈国娟
  • 3篇王平贵
  • 2篇刘广宇
  • 2篇郭利民
  • 2篇周晓艳
  • 2篇潘卫民
  • 1篇李端

传媒

  • 7篇中华地方病学...
  • 5篇中国地方病防...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疾病预防控制...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拉善黄鼠寄生蚤数量与宿主数量和气象因素的关系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阿拉善黄鼠寄生蚤数量与宿主数量和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1977—2014年甘肃省黄鼠疫源地内蚤数量数据和同期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采用SAS 9.3软件进行蚤指数与宿主数量和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进一步建立蚤指数与黄鼠密度和气象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结果黄鼠年体蚤指数与黄鼠密度呈正相关(r=0.34,P<0.05);年洞干蚤指数与当年及领先1(相对于当年作为参照的前1个年份)、2、3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r=-0.44、-0.39、-0.45、-0.54,P均<0.01),与领先1年平均降雨量呈正相关(r=0.38,P<0.05)。月体蚤指数与当月及领先1、2、3月平均降雨量、平均温度,以及当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呈负相关(r=-0.23、-0.34、-0.43、-0.29、-0.25、-0.33、-0.36、-0.38、-0.26,P均<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体蚤指数=3.9831+0.6951×黄鼠密度-0.0049×年均降雨量,洞干蚤指数=10.7804+0.0091×年均降雨量-0.2162×年均相对湿度。结论蚤类和宿主动物及环境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除黄鼠密度影响蚤数量变动外,影响体蚤指数最大的两个气象因素是气温和降雨量,且影响存在2~3个月滞后效应。
王鼎盛徐大琴格鹏飞席进孝张宏吴斌王世明盖永志
关键词:鼠科蚤目气象因素
甘肃省永登县中川镇及周边地区鼠疫自然疫源性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查清甘肃省永登县中川镇及周边地区啮齿类动物和媒介昆虫(蚤类)种群组成、分布、数量动态及其他生物学特性,为该地区的鼠疫防制、卫生检疫及鼠害防制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流行判定标准》(GB16883-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1997)所规定的方法,野外采集鼠疫宿主动物(啮齿类)和鼠疫媒介昆虫(蚤类),实验室内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鼠疫细菌学及鼠疫血清学检验;收集资料、统计处理、综合分析。结果捕获鼠疫宿主动物(啮齿类)1 791只,隶属3目7科13种;采集鼠疫媒介昆虫(蚤类)1 411只,隶属5科12属16种;鼠疫细菌学检验宿主动物(啮齿类)内脏材料585份、媒介昆虫(蚤类)87组352只,均未检出鼠疫菌;鼠疫血清学检验动物血清330份,动物脏器194份,结果全部阴性。结论目前该地区尚不能判定为鼠疫疫源地,但该地区分布有面积较大、密度较高的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鼠疫主要媒介,在邻近地区动物间鼠疫大流行期间有可能波及。因此,相关部门应定期对该地进行动物鼠疫检测并制定相关鼠疫防治措施。
盖永志王鼎盛潘为民吴斌
关键词:宿主动物媒介昆虫
鼠疫菌检测技术在鼠疫实际监测工作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鼠疫菌检测技术在鼠疫实际监测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用细菌培养、反向血凝、金标、PCR和ELISA方法检测染疫动物脏器材料F1抗原,比较了不同方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的差异。结果细菌培养、ELISA、R IHA、PCR、金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8(、8.19(、15.79(、15.20(、14.62(;以标准值为对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细菌培养:敏感度36.4%、特异度100%;ELISA敏感度63.6%、特异度100%;R IHA敏感度72.7%、特异度92.6%;PCR敏感度95.5%、特异度96.6%;金标敏感度81.8%、特异度95.3%。结论细菌培养在实际应用中,受到材料腐败程度影响较大,但能培养出鼠疫菌。反向血凝在应用中以其方便、迅速且成本较低,在大范围的疫源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胶体金法在应用中简单、准确、便捷,适用于现场操作。PCR技术在非典型鼠疫菌的检测中意义重大[1]。ELISA技术方便、快捷、特异性强,但对材料要求较高。
吴斌张宏苗克军葛亚俊郭丽民徐大琴达文平陈国娟穆洮霞席进孝
关键词:鼠疫F1抗原
甘肃省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现状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王鼎盛张宏苗克军席进孝王世明刘广宇徐大琴吴斌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鼠疫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项目信息管理
气象因素对甘肃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以下简称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气象因素变化对宿主数量和动物鼠疫流行的影响。方法收集1962—2014年甘肃黄鼠疫源地黄鼠血清阳性率资料。当年及领先1(相对于当年作为参照的前1个年份)、2、3年平均降雨量,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采用SAS9.3软件进行气象因素对黄鼠数量和动物鼠疫发生影响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定量研究气象因素对黄鼠数量的影响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气象因素对黄鼠鼠疫流行的影响。结果黄鼠年份血清阳性率与当年及领先1年平均降雨量、当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279、0.341、0.654,P均〈0.05),与当年及领先1、2、3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r=-0.360、-0.339、-0.273、-0.323,P均〈0.05)。GAM参数模型部分估计结果表明,领先2、3年平均降雨量与黄鼠密度线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t=2.88、2.42,P均〈0.05);GAM非参数模型部分估计结果表明,领先2、3年平均降雨量对黄鼠密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x2=31.580、13.428,P均〈0.05),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领先1年平均降雨量[比值比(OR)=2.475,95%可信区间(CI):1.175-5.213]是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危险因子。结论降雨量是鼠疫流行的危险因子,其对宿主数量和动物鼠疫流行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降水量(但不是持续的降雨量)达到一定量时,可为鼠疫菌的传播提供有利的条件。
王鼎盛格鹏飞徐大琴席进孝吴斌王世明盖永志
关键词:气象因素
“一带一路”建设与甘肃鼠疫防控被引量:1
2020年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贯穿东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及至欧洲部分区域,涵盖60多个国家,覆盖40多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60%。研究表明,炭疽、麻风和鼠疫等古老传染病的古代传播都与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相关[1]。虽然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公共卫生条件下,鼠疫不会再像当年“黑死病”一样改变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但是,2017年马达加斯加鼠疫暴发流行,2019年11月北京市确诊的“两名由内蒙古输入型的鼠疫患者”给我们也带来新的启示,说明鼠疫的突发性,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暴发流行的可能,其借助现代交通工具短时间跨区域跨国家传播的风险存在。
何岩徐大琴席进孝何爱伟吴斌王平贵王鼎盛
关键词:商贸活动黑死病输入型鼠疫一带一路
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疫情不同流行状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状态,提出改进措施,预防和控制人间疫情的发生。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001~2010年甘肃省鼠疫疫源地人间疫情和动物间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人间疫情均发生在甘肃省祁连山—阿尔金山高山草原旱獭疫源地,均由主动接触旱獭等染疫动物引起,祁连山中西段—阿尔金山疫源地旱獭密度比较稳定,年际变化不大;在动物鼠疫已间歇多年的夏河、天祝,旱獭密度较高,而鼠疫动物病持续流行的肃南、肃北和阿克赛等地,旱獭密度却处于相对低的水平;10年间总体黄鼠密度明显呈逐年单边下降趋势,共分离鼠疫菌453株,其中动物检菌327株、媒介材料检菌123株、人分离鼠疫菌3株;IHA检测发现阳性数435份,阳性率3.08%;RIHA检验阳性数62份,阳性率4.71%。结论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状态与鼠疫监测技术落后、疫源地时空变化特征、旱獭猎捕外运、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疫情的有效控制需要改进鼠疫监测技术、加强鼠疫自然疫源地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促进立法,加大旱獭猎捕外运打击力度、完善鼠疫健康教育核心内容,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的经济、有效、可行的鼠疫健康教育模式,开展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大型工程项目的鼠疫卫生学评价。
徐大琴席进孝张宏吴斌王世明王鼎盛
关键词:鼠疫疫情
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对甘肃省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探索疫情流行的阶段性特征。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甘肃省COVID-19病例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流行病学史、发病、就诊和确诊时间、临床表现等信息。结果截至2020年2月25日,甘肃省共报告91例确诊病例,COVID-19流行分为输入病例期、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并存期、本地病例为主期3个阶段。聚集性疫情病例共63例(69.23%)。医务人员有3例,均为非职业暴露感染。首发症状为发热、咳嗽和乏力的比例分别为54.95%(50/91)、52.75%(48/91)和28.57%(26/91),且在3个阶段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只有发热与乏力症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值分别为2.20和3.18,P<0.05);3个阶段的重型/危重型病例比例分别为42.86%(6/14)、23.73%(14/59)和16.67%(3/18),呈下降趋势(H=6.40,P<0.05);潜伏期随着疫情的3个阶段有延长的趋势(F=51.65,P<0.01);发病到就诊、发病到确诊的时间间隔随着疫情进展有缩短的趋势(F值分别为5.32和5.25,P<0.01);基本再生数(R0)从输入病例期的2.61降至本地病例为主期的0.66。结论甘肃省COVID-19流行早期均为湖北省输入,聚集性疫情占三分之二,未发现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感染。总体流行呈阶段性变化特征,随着疫情进展有首发症状不明显和潜伏期延长的特点,并提示体温监测不能作为单一的早期筛查手段。
苟发香张晓曙姚进喜于德山魏孔福张宏杨筱婷杨建军刘海霞成瑶蒋小娟郑芸鹤吴斌刘新凤李慧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
甘肃省鼠疫耶尔森菌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位点多态性分析及地区分布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甘肃省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位点多态性及地区分布。方法选取1962-2014年分离的203株鼠疫菌,培养并提取DNA。采用3对CRISP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测序。根据菌株CRISPR位点的间区序列种类和排列情况,确定菌株的基因型(类群),采用BioNumerics 5.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3株鼠疫菌发现有16种间区序列,包括YPa位点9种、YPb位点4种、YPc位点3种,发现新的间区序列a1′。共发现5个CRISPR基因簇,分别为Cb2、Ca7、Ca7′、CaΔ5′、Ca35′。不同的基因簇呈现区域性特征:Cb2主要分布在会宁县、平川区,Ca7主要分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Ca7′主要分布在夏河县;Ca35′主要分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玉门市;CaΔ5′主要集中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结论CRISPR分子分型方法能够较好地区分甘肃省不同疫源地的菌株,且各基因簇呈现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对研究甘肃省鼠疫菌进化规律和人间疫情分子生物学溯源有一定意义。
苏永强郭丽民葛亚俊席进孝王宇萌苗克军吴斌徐大琴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型
甘肃鼠疫疫源地空间结构变化对鼠疫流行影响研究及防控新技术建立
席进孝王鼎盛郭丽民徐大琴格鹏飞何爱伟盖永志张宏王世明吴斌苗克军穆洮
该研究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为预防医学-传染病学。 该项目建立甘肃省1959-2014年鼠疫监测数据和相关医学气象数据库,采用空间流行病学、统计学和大数据分析,发现动物鼠疫流行与气象因子、生态环境变化存在关联性,对完善该省鼠...
关键词:
关键词:鼠疫传染病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