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 作品数:18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获得性耐药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治疗发生耐药前后肺癌组织标本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2)表达的变化,明确bcl-2表达与EGFR抑制剂获得性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4年至2011年经吉非替尼片或盐酸厄洛替尼片治疗的23例NSCLC患者的系列肺癌组织标本。建立组织芯片,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bcl-2的表达情况,同时比较产生耐药前后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 23例标本耐药前bcl-2表达阳性例数为5例,阳性率为21.7%。耐药后bcl-2表达阳性例数为12例,阳性率为5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P=0.032)。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出现获得性耐药的患者,bcl-2较耐药前出现明显上调。结论 bcl-2介导的抗凋亡功能增强在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发生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吴昊林娜蒋鹏鹏刘文艺刘继先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BC1-2EGFR抑制剂获得性耐药
- 肺叶切除术中行膈神经压扎对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中膈神经压扎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行肺叶切除的患者,其中20例在行肺叶切除后加行膈神经压扎,另外20例未行膈神经压扎,分别测定其膈肌活动度、肺功能及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比较,膈神经压扎组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及肺功能均较未压扎组差,膈肌活动度分别为(1.17±0.41)cm和(2.11±0.42)cm(P<0.05);肺功能方面,压扎组患者肺活量、最大分钟通气量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分别为(70.25±5.25)%、(71.42±7.15)%和(65.50±4.51)%,未压扎组分别为(81.24±4.78)%、(80.87±8.65)%和(76.97±6.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之间并无差别。结论肺叶切除时行膈神经压扎将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肺功能,膈神经压扎在肺叶切除术中并非绝对必要。
- 谢远财乌达牟志民陈保坤吴昊
- 关键词:膈神经肺功能肺叶切除术
- 儿童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附15例报告)
- 2005年
-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06~2004-06应用胸骨劈开胸腺切除及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治疗15例重症肌无力儿童的临床资料,探讨胸腺切除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效果.结果全组术后无死亡及危象.术后随访:完全缓解5例(33.33%),部分缓解8例(53.33%),无效2例(13.33%),有效率86.67%.手术效果与术前病程、年龄及是否存在异位胸腺组织有关.显示胸腺切除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效果良好,宜尽早手术彻底切除胸腺及纵隔脂肪组织.
- 耿庆张本固乌达牟志民陈保坤谢远财吴昊
- 关键词:儿童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疗效观察
- 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手术治疗20例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食管中段16例,下段4例。行粘膜外肿瘤摘除术19例次,肿瘤及部分食管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1例。左侧开胸20例。本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年至7年,无复发,病例均生存。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病例可行粘膜外肿瘤摘除术。少数肿瘤巨大需行肿瘤及部分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术。
- 吴昊彭均伟梁世妙
- 关键词:外科治疗
- 单孔与三孔法电视胸腔镜治疗原发性肺癌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胸腔镜治疗原发性肺癌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全胸腔镜手术45例为观察组,传统三孔全胸腔镜手术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参数情况。结果两组手术顺利完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中转率、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枚数及站数、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术后病理Ⅰ期、Ⅱ期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术后使用负压机引流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总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术中贵重耗材使用上,并且存在更大的手术切口延期愈合及气道损伤风险(P<0.05)。对照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单孔全胸腔镜手术应用于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加快了术后周转,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但气道损伤及伤口延期愈合风险更高,增加了贵重耗材的使用。
- 张海吴昊牟志民谢远财毛广显梅闪闪乌达刘继先
- 关键词: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肺癌根治术
- 电视胸腔镜与胸骨劈开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传统胸骨正中劈开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VATS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两组患者分别通过胸骨正中劈开方式和VATS行胸腺完整切除和前纵隔脂肪组织清除术来治疗MG,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和疗效等方面的异同。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90.5±11.1)min、术中出血量(103.1±8.5)mL、术后胸管放置(2.6±0.6)d、术后住院(5.2±2.4)d等优于开胸组(92.3±12.3)min、(206.1±28.2)mL、(5.6±1.2)d、(9.6±3.1)d;VATS组有l例术中诊断为恶性胸腺瘤改为正中开胸手术,开胸组有2例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两组围术期均无临床死亡。术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VATS组和开胸组术后缓解好转率均为75.0%。结论 VATS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理想方式。
- 吴昊邓兴明麻晓红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电视胸腔镜手术
- 电视胸腔镜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物20年经验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肿物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和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2016年2月20年共89例外科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物的资料,分析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内镜资料、病理资料、治疗方式、治疗经过及术后随访资料。男57例,女32例,男∶女约为2∶1。年龄(44.1±11.0)岁。行肿瘤切除术85例(95.5%),其中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69例(77.5%),VATS中转开胸4例(4.5%),直接开胸5例(5.6%),经颈部切口5例(5.6%),腹腔镜2例(2.2%);行食管切除重建术3例(3.4%);仅行活检1例(1.1%)。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无食管漏发生,1例乳糜胸,保守治疗治愈。病理诊断平滑肌瘤74例(83.1%),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6例(6.7%),神经纤维瘤、包涵囊肿各3例(3.4%),血管瘤、脂肪肉瘤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各1例(1.1%)。60例(67.4%)术后随访10-224个月,(72.3±47.6)月。1例高危型GIST术后24个月复发,未进一步治疗,术后60个月带瘤生存,其余5例GIST随访63-185个月,(143.6±55.4)月,未见复发。1例脂肪肉瘤术后70个月死于合并卵巢癌,其余53例无复发、死亡。结论食管黏膜下肿物是一组以良性和低度恶性为主的间质来源肿瘤,术前超声内镜检查、术中冰冻检查能帮助术者明确诊断。胸腔镜食管肿物切除术安全可行,适用于绝大部分患者,且长期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该病的标准术式。
- 吴昊姜冠潮李运李凤卫王俊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平滑肌瘤胃肠道间质瘤外科治疗
- 肺曲霉菌球16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球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共行肺叶切除术4例,局部切除术12例,切除标本送检,均证实为肺曲霉菌病,术后行抗真菌治疗2~4周。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曲霉菌胸腔播散2例。随访4个月~9年无肺曲霉病复发和播散。结论手术治疗肺曲霉菌球安全、有效,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
- 吴昊彭均伟卜涛
- 关键词:曲霉菌手术治疗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初步探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初步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施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15例(研究组),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2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带管时间、术后3天镇痛剂用量和住院时间,并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技术要点。结果带管时间、术后3天镇痛剂用量和住院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多于研究组,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并可由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逐渐过渡到全胸腔镜下手术,但要严格选择合适病例。
- 谢远财乌达刘继先牟志民陈保坤吴昊
-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适应证
- 食管平滑肌瘤误诊病例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分析食管平滑肌瘤误诊原因,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6年间共20例术前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而术后证实为误诊的病例。男11例(55%),女9例(45%),年龄13-71岁,平均(45.9±16.4)岁,其中梗阻症状者12例(60%)。行CT检查9例(45%),其中增强CT 4例(20%)。结果 误诊患者中食管外病变5例:4例食管旁淋巴结结核,1例淋巴结增生;良性间质病变8例:神经鞘瘤、包涵囊肿各3例,血管瘤2例;恶性间质肿瘤5例:食管间质瘤(esophage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E-GIST)4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1例;恶性上皮来源肿瘤为2例食管癌。本组4例食管旁淋巴结结核因忽视CT检查,术前未确诊;食管癌因忽视症状进展快,胃镜下管腔狭窄的特征,在分期不清的情况下行食管切除吻合术;高度恶性GIST忽视黏膜溃疡等特征,仅行摘除术,术后复发。结论 食管平滑肌瘤术前误诊比较多见;食管旁淋巴结结核与食管GIST为最常见误诊病种;术前CT是鉴别食管平滑肌瘤与食管旁淋巴结结核的关键检查。
- 吴昊姜冠潮刘彦国李运李凤卫王俊
- 关键词:食管平滑肌瘤误诊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