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沁芳
- 作品数:26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构建多维度特色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被引量:3
- 2012年
- 面对愈发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面对不断求新求变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愈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鉴于目前思政课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探索符合新形势和新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应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以强烈的创新精神,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开拓多维度思路,寻求特色化方式,并以此构建适合大学生需要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探索。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环境下,让思政课逐渐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 吴沁芳
- 关键词:创新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 从“平均”到“公正”的嬗变——中国公正观的价值维度转换被引量:1
- 2007年
- 历史上的每一种公正观,都有它的核心价值指向,它们构成了公正思想的价值维度,引导着社会的基本治理方向和利益分配方式。中国社会的公正观经历了一个从"平均"到"公正"的发展过程。长期以来,它是以平均主义为核心价值取向而展开的,并因此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面对当今中国日趋扩大的利益分配差距,一种以公平正义为价值指向的公正观应运而生。公平正义的公正观是具有现实合理性和价值优越性的新型公正观。
- 吴沁芳
- 关键词:公正观价值维度平均主义公平正义
- 功利取向的现实必然性及其良性走势
- 1999年
- 吴沁芳
- 关键词:功利取向现实必然性上层建筑物质性生产力
- 试析先秦儒道理想人格观之差异
- 1998年
- 先秦时期,理想人格的探索与实践曾引起极大重视和纷杂争议,其中以儒道两家论辩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亦最为深远。因此,探究其理想人格设计的认知基础与价值取向之异同,以观其对今人的价值影响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一、先秦儒道理想人格的界定在辨析儒道理想人格观异同...
- 吴沁芳
- 关键词:理想人格先秦儒道人格观天人关系人格境界儒家理想人格
- 性别和谐的现代模式及其实现途径被引量:1
- 2007年
- 性别和谐的愿望古已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性别和谐与传统社会的性别和谐有着实质性区别。现代意义的性别和谐,是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基础上,强调两性相互平等、共同发展的内外一致的和谐。它表现为双方在价值观念、社会地位、主体人格、发展状态等方面的和谐状态。当今社会,两性关系仍然存在许多不和谐现象,需要我们在考察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寻求改变这种状况的基本路径,并由此建立起和谐的两性关系,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两性关系基础。
- 吴沁芳
- 关键词:性别和谐
- 性别平等的现代价值取向被引量:2
- 2005年
- 男女平等,是现代社会两性关系的发展目标,且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男女平等的实质涵义是什么?现实中的男女平等又应把握怎样的尺度?此类基本但却十分重要的问题,常常困扰着现实中的两性关系,进而影响着社会生活状况。本文在厘清男女平等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现代社会性别平等的价值取向,明确两性关系的合理定位,以寻求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发展状态。
- 吴沁芳
- 正义环境的产生及其实现——兼论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环境观
- 2009年
- 正义的环境是关涉正义之所以必要和正义之如何可能的关键所在。它包括了正义从产生到实现的诸种因素和条件,是由正义环境的构成向度和构成条件组成的有机系统。不同思想家对正义环境的见解各有其偏重和优长,但也存在着明显缺憾和不足。马克思主义正义环境观建立在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现实洞见基础上,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正义环境问题提供了跨越时空的正确导向。
- 吴沁芳
- 社会分层与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被引量:4
- 2009年
- 伴随社会转型以及社会变迁的加速,我国社会阶层呈现出愈发多元复杂的状况。分层多元化在实现了社会伦理关系从单一到多元、从对立到互补、从封闭到开放、从刚性到柔性的转变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消极影响,表现为:贫富分化现象造成层际关系紧张及伦理关系失范,畸形的阶层结构引发伦理秩序紊乱。为了尽可能地遏制负面影响,构建科学合理的阶层结构,应在和谐理念的引领下,努力实现三个统一:一是不要从起点上更要从结果上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的分配,实现社会分层的多元化与合理性的统一;二是重视不同阶层在利益上的互补和道德上的互助,实现伦理关系的多样化与互补性的统一;三是确立统合意识及其相应的整合机制,实现伦理秩序的复杂性与协调性的统一。如此,才能确保实现社会伦理关系的和谐化。
- 吴沁芳
-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会伦理贫富分化
- 试析先秦儒道理想人格之差异被引量:2
- 2004年
- 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将理想人格提高到道德生活的重要地位,并成为人生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但随着各自道德认知的深 化、道德活动的丰富,儒道两家又从不同的角度对理想人格进行了探索和设计。
- 郝翠荣吴沁芳
- 关键词:理想人格
- 人性化:道德实现的根本性归依——道德实现的本源性探析被引量:7
- 2002年
- 本论题关注的是道德实现问题。通过考察我国道德实现中的困境 ,提出道德实现的内在依据和根本归宿是人性。文章着重探究人的基本属性在道德实现过程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并对其在道德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深层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阐析。
- 吴沁芳
- 关键词:道德实现自然属性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