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绵超
- 作品数:25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 2003年
-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可持续发展能力可理解为经济、资源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能力 ,是各种能力的合力。中国要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 2 1世纪的宏伟目标 ,就必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着重从六个方面着手 :增强人的发展能力 ;增强科技发展能力 ;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大力发展经济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建立公平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 吴绵超
-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政府调控能力
- 成本费用控制与组织效益的均衡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本文通过对生产活动成本费用的研究,结合组织活动的作用分析了组织的效益问题,并简述了与之相关的一些观点,得出了一个组织效益的均衡情形。最后从该均衡出发,探讨了规模经济的问题。
- 蔡银寅吴绵超
- 关键词:规模经济
- 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制度安排被引量:2
- 2004年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中 ,基层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应该给其一个合理的制度安排 ,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可以作以下制度安排 :党委书记作为董事之一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 ;党组织行为纳入企业经济运行 ,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 ;企业党委书记由上级党委任命或由企业党组织选举产生 ,上级党委批准 ,同时要企业董事会通过 ;党组织在企业中只具有参与决策权、参与管理权 ,并不具有独立的决策权和管理权 ;党组织成员的工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由国家和企业共同承担 ;积极改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
- 吴绵超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党委书记产权制度党风廉政建设
- 科学发展观溯源被引量:1
- 2004年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在追求“效率与公平”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归宿。“效率与公平”是人类长期以来的一贯追求 ,人们正是在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和谐关系中走向可持续发展 ;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进一步发展到科学发展观。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和谐关系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源泉。
- 吴绵超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 苏北工业化进程中的反哺问题研究
- 2006年
- 在苏北工业化进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苏北的农民哺育了苏北工业乃至江苏工业的发展。而现在,苏南苏北差距明显,城乡差距悬殊,苏北农民的处境令人堪忧,急需反哺。哺育与反哺是辩证的,反哺有其必然性。同时,反哺是一个系统工程。
- 姚海明吴绵超
- 关键词:哺育反哺苏北工业化农民利益
- 论转型期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个支点
- 2007年
- 正处于由单科性学院向多科性大学转型的大学所面临的挑战尤其严峻,要想切实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三个支点建设:学科建设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龙头,科学研究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抓手,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依托。
- 吴绵超金自康
- 交往视角下的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假设和研究视角,用交往理论来审视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认识交往理论和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共同体、规范和方法等,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 吴绵超周磊
- 关键词:交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重新解读马克思公平观被引量:10
- 2005年
- 公平问题是人们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达成共识。关于公平问题,马克思虽然没有用整个篇幅进行专门论述,然而,不能就此说马克思没有公平观。事实上,马克思在很多方面的论述中,都涉及公平,对公平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马克思的公平观,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公平的内涵、公平的标准、实现公平的路径以及公平的归宿等。
- 姚海明吴绵超
- 关键词:公平
-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江泽民同志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我们要正确理解其内涵,准确把握其辩证关系,并切实贯彻好这一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真正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吴绵超
- 关键词:公平
- 解读毛泽东为学之道
- 2008年
-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有许多为人称道之处。然而他并非天生就是伟人,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后天的努力,得益于他的为学之道。他学习目标明确,非常善于自学,深谙求学与自学的关系,有独到的"四多"的学习方法;他学习面向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提高。
- 吴绵超
- 关键词:毛泽东为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