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伶俐

作品数:20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免疫
  • 6篇宫颈
  • 5篇病理
  • 4篇肿瘤
  • 4篇免疫组化
  • 3篇脂肪
  • 3篇脂肪肝
  • 3篇细胞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酒精性脂肪肝
  • 3篇家兔
  • 3篇姜黄素
  • 3篇宫颈肿瘤
  • 3篇非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肝组织
  • 2篇蛋白
  • 2篇青年妇女

机构

  • 20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市中医院

作者

  • 20篇周伶俐
  • 9篇王宗敏
  • 9篇赵志光
  • 7篇谢丽微
  • 7篇周玲玲
  • 5篇林琼琼
  • 4篇祁旦巳
  • 3篇高宝辉
  • 2篇王乐丹
  • 2篇吴红芳
  • 2篇黄秋穗
  • 2篇王繁
  • 2篇陈文兵
  • 1篇叶乐驰
  • 1篇郑晨果
  • 1篇黄成坷
  • 1篇郑志强
  • 1篇陈荣
  • 1篇刘洋
  • 1篇金莹

传媒

  • 4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2011年浙...
  • 1篇第四届长三角...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肠癌甲状腺转移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患者女,54岁。因大便出血1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未见异常。术前结肠镜诊断:乙状结肠癌。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乙状结肠肿块大小为3cm×4cm×4cm,浸润浆膜,乙状结肠系膜见1枚肿大淋巴结约1.2cm,未见肝脏和腹膜转移。术后病理诊断:乙状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浸润全层及浆膜外脂肪组织,切缘未见癌浸润,肠系膜淋巴结(12/14)癌转移(图1)。
胡霄郑志强周伶俐叶兵
关键词:乙状结肠癌甲状腺转移乙状结肠系膜术后病理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结肠镜诊断
延迟固定对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免疫组化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成为传统病理学不可缺少的辅助技术,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般认为,免疫组化技术要求对离体组织及时正确的固定,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然而实际工作中,
谢丽微吴红芳周伶俐周玲玲王宗敏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病理诊断病理学可靠性
7例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我院7例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5岁,临床症状以大量阴道流液为主,体征多表现为宫颈肥大,宫颈管变硬。术前病理确诊2例,可疑3例。其...
黄秋穗王乐丹周伶俐刘洋陈文兵
文献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浆利奈唑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EclipseXDB-C18为色谱柱;甲醇-水(45:5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血浆样品经70%高氯酸沉淀后,在254nm波长下进行检测。结...
张慧黄成坷周伶俐王增寿
关键词:利奈唑胺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药代动力学
文献传递
骨桥蛋白在青年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青年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疗价值。方法:选用152例青年妇女宫颈组织,其中正常宫颈鳞状上皮28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2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32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64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分别检测OPN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OPN的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核。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呈弱阳性,LSIL、HSIL和ISCC均呈过度表达。OPN的表达在正常鳞状上皮与后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LSIL与HSIL和ISCC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SCC与HSIL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OPN在青年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宫颈鳞状上皮恶性转化的标记物。
周伶俐王宗敏赵志光
关键词:OSTEOPONTIN宫颈疾病
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家兔血脂及肝组织TGFβ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家兔的血脂、肝脏病理学变化及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家兔为正常对照组。复制NAFLD模型家兔34只,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7只)和对照组(17只),均予基础饲料喂养,治疗组每日给予姜黄素200 mg灌胃1次,对照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次,治程1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TGFβ1蛋白的表达,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对照组各16只家兔进入统计学分析。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血浆TG、TC、LDL-C及升高HDL-C水平(P<0.05),TGFβ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肝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好转。结论:姜黄素可降低NAFLD家兔血脂、肝脏脂质合成与聚积,有效改善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从而有效防治NAFLD。
周玲玲林琼琼祁旦巳周伶俐赵志光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转化生长因子Β1姜黄素
组织芯片技术检测Galectin-3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Galectin-3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检测Galectin-3与CD44v6在18例正常增生(NE)、22例简单-复杂型增生过长(SH-CH)、30例不典型增生(AH)子宫内膜及58例子宫内膜癌(UEC)中的表达。结果:①Galectin-3、CD44v6在NE、SH-CH、AH和UEC中的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Galectin-3表达强度在UEC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肌层浸润深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临床分期及年龄不相关(P>0.05);③CD44v6表达在UEC临床分期之间、淋巴结转移与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分化程度、肌层浸润及年龄均不相关(P>0.05);④Galectin-3与CD44v6表达在UEC中呈显著正相关。结论:①Galectin-3的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恶变有关;②CD44v6的阳性表达可以用来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状况以及对恶性程度的判断;③Galectin-3及CD44v6的共同表达有助于尽早发现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及鉴别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
祁旦巳王繁周伶俐谢丽微王宗敏
关键词:GALECTIN-3CD44V6子宫内膜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
不同教学方法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0年
病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桥梁课程,是联系基础和临床学科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病理学教学中不同章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通过学习病理学实现基础学科与临床的联系。
赵志光李兴彪周伶俐王宗敏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方法
不同固定液对延迟处理标本的HE制片的影响
目的观察比较10%甲醛、10%甲醛冰醋酸11的混合液及丙酮三种固定液对延迟固定标本的固定效果,为临床病理做出更好的延迟固定标本切片提供实验基础。
谢丽微周玲玲周伶俐
文献传递
宫颈癌组织中C-myb、VEGF-C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宫颈癌、7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中核内癌基因产物(C-myb)和淋巴管形成因子(VEGF-C)的表达,并与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比较。C-myb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Ⅲ、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60.7%、76.8%,组间相比,P均<0.05;病理分级Ⅲ级、Ⅰ级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1%、50.0%,二者相比,P<0.05。VEGF-C在CINⅠ、Ⅱ、Ⅲ级及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0%、21.7%、50.0%、53.6%,组间相比,P均<0.05;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67.7%,无淋巴结转移者为36.0%,两者相比,P<0.05;宫颈癌浸润≤1/2肌层者阳性表达率为33.3%,>1/2肌层者为65.7%,两者相比,P<0.05。认为C-myb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行为的一项指标,VEGF-C在宫颈癌的浸润、淋巴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赵志光谢丽微高宝辉王繁王宗敏周伶俐
关键词:宫颈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