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全膝置换
  • 3篇膝置换
  • 3篇关节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术后
  • 2篇全膝关节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胫骨
  • 2篇髌腱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置换
  • 2篇活动度
  • 2篇关节成形术
  • 2篇关节置换
  • 2篇成形术
  • 1篇短缩
  • 1篇影像学比较
  • 1篇影像学比较研...
  • 1篇影像学分析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储小兵
  • 5篇徐长明
  • 5篇周晓波
  • 5篇陶坤
  • 5篇吴海山
  • 1篇王新宇
  • 1篇祝云利
  • 1篇吴宇黎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股关节旋转对线不良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分析和探究造成全膝置换术中胫股关节旋转对线不良的可能原因,指导术中选择正确的确定假体部件旋转的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40例正常人的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男、女各20例,年龄18~42岁。应用螺旋CT扫描(层厚0.5mm)获取膝关节的横断面图像,采用Autocad2004软件测量股骨假体的旋转轴与胫骨假体的旋转轴之间的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临床上选择临床上髁轴、外科上髁轴、股骨后髁轴等方法可能存在的潜在的胫股旋转对线不良及其影响程度。结果术中胫骨假体旋转以胫骨结节内、中1/3交界处来确定,而股骨假体旋转分别以临床上髁轴、外科上髁轴、股骨后髁轴外旋3°来确定,可能产生的胫股旋转对线不良的交角平均值分别为2.94°、6.50°、6.83°。结论全膝置换术中利用骨性解剖标志各自独立地确定胫骨假体、股骨假体的旋转对线必然会产生胫股旋转对线不良,而临床上髁轴产生的影响较小。
储小兵吴海山吴宇黎徐长明陶坤周晓波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膝关节胫骨股骨
全膝置换术后的髌腱短缩及其临床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研究全膝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髌腱长度变化,置换髌骨对髌腱长度的影响,髌腱长度变化与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方法2002年5月~2003年12月对49例55个关节行初次全膝置换手术。包括48例骨关节炎、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7例做了外侧支持带松解,测量术前的髌腱长度及术后1年的髌腱长度和膝关节活动度,按是否置换髌骨分成两组,对数据进行组间和组内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年,髌腱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短缩(P〈0.01)。在短缩大于10%的发生率上,换与不换髌骨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髌腱短缩和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 全膝置换术后存在髌腱短缩的并发症。置换髌骨对髌腱短缩没有影响。髌腱短缩可能是导致术后活动度损失的原因之一。
周晓波吴海山徐长明储小兵陶坤
关键词:全膝置换髌腱短缩活动度
全膝置换术后髌骨髌腱角的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全膝置换术后相同屈膝角度下矢状位髌骨和髌腱之间的角度变化,及其与术后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材料为2002年5月~2003年12月期间做了初次全膝置换的33个关节(30例),诊断包括29个膝骨关节炎、4个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20个关节置换了髌骨。男5例,女25例;年龄平均67.3岁。术前和术后1年摄0°、45°、90°侧位X线片,记录术后1年的活动度,测量术前术后不同屈膝度下的髌骨纵轴和髌韧带的夹角,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年在屈膝90°时,髌骨与髌腱的角度较术前增大(P<0.01)。更换髌骨和保留髌骨组术后都发生了相似的角度变化(P<0.01)。术后屈膝90°的髌骨髌腱角和术后活动度呈负相关(r=-0.506,P=0.003)。结论全膝置换术后在屈膝活动时的髌骨髌腱角变化规律发生改变,与置换髌骨无关;术后屈膝90°时髌骨髌腱角的改变幅度与术后活动度限制有关。
周晓波吴海山徐长明储小兵陶坤王新宇
关键词:全膝置换髌骨髌腱活动度
国人胫骨平台内翻角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目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中,冠状面上胫骨侧都采用垂直截骨,为了代偿由此所致的胫骨侧非对称截骨,需将股骨假体适度外旋位放置,以后髁轴为参照,其外旋角度等于胫骨平台内翻角。临床术中作者发现参照国外3.00°的标准进行手术时常常出现股骨假体外旋不足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考虑到人种间的区别可能导致的细致解剖上的差异,因而设计了该课题,通过对正常国人X线片的测量,得出其胫骨平台内翻角的数值,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时国人股骨假体的外旋放置角度提供参照。[方法]200例青年健康志愿者摄双侧小腿全长正位片,用AutoCAD软件分别测量小腿机械轴垂直线与胫骨平台面切线(PT角)及双侧股骨髁远端切线的夹角(FT角)。[结果]正常国人的平均PT角为4.06°,FT角为5.00°,均明显大于国外的的参考值。[结论]国人TKA手术以股骨后髁轴为参照时,后髁的外旋截骨角度应>3.00°放置,以5.00°为宜,以获得满意的股骨假体的外旋放置。
陶坤吴海山储小兵徐长明周晓波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胫骨平台
全膝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参照轴的影像学比较研究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比较全膝置换术中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参照方法———股骨上髁轴与Whiteside′s线的准确性,旨在为国人的人工膝关节手术技术提供实验依据,以减少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80例正常人(年龄19~42岁,男女各半)的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螺旋CT扫描(层厚0.5mm)获取股骨远端精确的横断面图像,通过测量比较股骨上髁轴、Whiteside′s线与股骨后髁轴之间的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准确性。结果股骨上髁轴与股骨后髁轴的夹角(股骨后髁角)为男性6.7°±1.5°,女性6.4°±1.8°,Whiteside′s线与股骨后髁轴的夹角为男性7.2°±3.1°,女性7.8°±3.2°。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上髁轴作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参照较为恒定可靠,而Whiteside′s线的变异度较大、重复性较差。国人的股骨后髁角比西方人大,术中如以股骨后髁轴外旋3°来放置股骨假体,容易出现假体内旋。
储小兵吴海山祝云利徐长明陶坤周晓波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