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
-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科场蹭蹬与尖峭讥讽——“晚唐士人的生存状态与诗风构成研究”之罗隐被引量:4
- 2008年
- 文士的生存状态是决定其创作心态的关键。罗隐身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末世,力图通过科举寻求一条"生路",但蹭蹬三十多年,"凡十上不中第"。困厄中的挣扎与不泯的"英雄"理想,使得他大量创作讽刺诗,形成尖锐峭直的风格,在诗界"大分裂"的局面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成为"晚唐中之铮铮者"。
- 周蓉
- 关键词:罗隐讽刺诗诗风
- 从许浑送别诗看中晚唐送别诗创作模式的形成被引量:4
- 2003年
- 许浑的送别诗约占其今存诗作的五分之一,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浑送别诗所构成的写作特点,反映了中晚唐送别诗创作模式的形成,也是他的诗作为后世模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晚唐送别诗在其结构模式化的同时,诗情则由壮大浓郁转为平和散淡。
- 周蓉
- 关键词:许浑送别诗
- 唐末诗坛的追慕之风及其评价——以“贾岛格”诗人为例被引量:3
- 2004年
- 唐末诗坛追慕之风盛行,多数诗人都是前一时期某家诗风的追随者,他们大抵可被归为学白居易的通俗浅易、学贾岛的清奇僻苦、学李商隐的艳典丽三个大的群体。通过对"贾岛格"诗人及其创作这一个案的分析,可以看出唐末诗人对前人的诗作因袭多,创新少;重形式的模仿,轻精神内蕴的传承,因而没有大的创获,只是在艺术细节上有所发展。追慕之风盛行是导致唐末诗坛既没有出现开宗立派的大家,也没有形成领导潮流的诗派,整体创作呈现衰退之势的重要原因。
- 周蓉
- 唐末诗人的隐逸风尚与淡泊情思被引量:4
- 2005年
- 唐末黑暗的现实使一大批诗人怀着理想破灭的隐痛从社会生活中退缩出来,遁隐山林,在优游山水中不断进行心理调节,并在诗歌中广泛地表现出淡泊情思。唐末隐逸诗人在对自身出处趋向淡泊的同时,对国计民生也显得淡漠,有时甚至近乎麻木。诗人如此大规模地远离政治斗争流向以及参政热情的低落,是唐朝此前任何时期都不曾出现的,体现出晚唐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失去维系人心的力量,文人士大夫阶层淡化甚至放弃社会责任,对唐王朝向心力明显减弱的时代特征。
- 周蓉
- 关键词:唐末隐逸诗人诗歌表现
- 唐末台阁诗人的生存状态与其诗歌主题关系的考察——以韩偓濮州之贬前后的创作为中心
- 2010年
- 唐末台阁诗人仕途的升降浮沉,不仅导致其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发生变化,而且强烈地冲击着他们的情感心态,从而对文学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韩偓一生中因处于不同的生存状态,其诗歌主题的变化非常显著:早年蹭蹬科场,受咸、乾淫靡浮薄士风的影响,诗酒放浪,纵情冶游,写了大量的香奁诗;中年仕途通达,直接参与了军国大事的决策,目睹了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乱世景象,其时政诗对唐末时局做了客观的描述,始末历然如镜,可补史传之缺;晚年贬官沦落,又遭鼎革,其流寓诗感慨时事、哀悼故国,情感沉郁,风骨遒劲,达到了他一生的创作高峰。
- 周蓉
- 关键词:唐末韩偓诗歌主题
- 唐末诗人合称现象及其与科举制度的附生关系被引量:3
- 2011年
- 唐末科场弊端丛生,"豪贵塞龙门之路,平人艺士十攻九败"的情况,注定了那些朝中无奥援、家中无厚积的文士往往久困科场。他们为求一第,或结为群体以诗名相吹嘘,以期博得主司的赏识;或奔走于权门大宅干谒请托,以求提携,因此诗坛上出现了许多与进士科密切相关的合称,如"咸通十哲"、"芳林十哲"、"九华四俊"、"三罗",成为一种颇具唐末时代特征的文学现象和社会现象。对合称的来源、含义以及诗人之间的交往等问题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对这些诗人群体及个体的深入研究。
- 周蓉
- 关键词:唐末科举制度
- 南唐私学的兴盛及其诗文传授
- 2014年
- 聚徒授学和书院(堂)教育是南唐私学中的两种重要类型。受唐代以来文学高度发展以及进士科以诗赋取士的影响,诗文创作技艺的传授是南唐私人讲学的重要内容。私学的兴盛影响到南唐文学发展的格局:众多文士通过拜师学艺,日后大多成为知名文学家;书院(堂)大规模的诗文教育,为文学创作生成了庞大的后备力量,是南唐文学繁荣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诗人们因为学业关系形成了师徒承传梯队,彼此相互借鉴、相互影响,进而在创作倾向上呈现出较高程度的相似性,创作法则也趋于程式化。
- 周蓉
- 关键词:私学
- 学习进阶视角下高中物理力学概念教学现状研究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不同层次的核心素养水平和学业质量水平,作为衡量学生和学习的表现标准和学习质量的基础。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不同水平层次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成...
- 周蓉
- 关键词:学习进阶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 《丁卯集》对晚唐政局的反映被引量:1
- 2002年
- 许浑《丁卯集》的思想内涵并非如传统上所认为的徜徉山水、遁世绝俗那么单纯。济世思想或明或暗地贯穿了诗人的一生,反映到诗歌创作中,就形成了《丁卯集》丰富的题材和深刻的内蕴。突出的是对宦官把持朝政、藩镇拥军割据及皇帝荒淫昏庸等晚唐重大的政治问题都有较为真切的反映和客观的评价。
- 周蓉
- 关键词:晚唐许浑题材诗歌
- 唐末江南诗人群的师承交游与创作的趋同化
- 2013年
- 唐末中原板荡,江南则相对稳定,为本地诗人提供了较为安定的生存和创作环境。方干隐于镜湖,与李频、周朴、曹松等同辈诗人以及郑谷、齐己等诗坛后进交游酬酢;郑谷上承李频、方干等人的教益,同时与张乔、许棠等"咸通十哲"切磋砥砺,后又授学于齐己、孙鲂、黄损等,由此形成了一个师友承传交游线索清晰,影响直至吴、南唐乃至宋初的"唐末江南诗人群"。这一群体承传姚贾而承中有变,并且因亲密交往与频繁酬唱,彼此相互借鉴、交流与模仿,进而在创作观念、题材、手法等方面呈现出趋同化的特征。
- 周蓉
- 关键词:师承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