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诚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性
  • 2篇子通道
  • 2篇细胞
  • 2篇离子通道
  • 2篇麻醉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平滑肌细...
  • 1篇毒性试验
  • 1篇多动障碍
  • 1篇新生大鼠
  • 1篇新药
  • 1篇新药研究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类
  • 1篇亚型1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依托咪酯
  • 1篇抑郁
  • 1篇镇痛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成都清科生物...

作者

  • 8篇周诚
  • 3篇陈烽烽
  • 2篇陈向东
  • 2篇刘进
  • 2篇李羽
  • 1篇廖大清
  • 1篇姚玉笙
  • 1篇康仪
  • 1篇张思思
  • 1篇陈艳芳
  • 1篇张文胜
  • 1篇张璞
  • 1篇梁鹏
  • 1篇李晶
  • 1篇李涛
  • 1篇柯博文
  • 1篇陈媛媛
  • 1篇黎磊
  • 1篇黄翰
  • 1篇王小嘉

传媒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新生大鼠长时间暴露于七氟烷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长时间吸入七氟烷是否导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相关的反常活动和记忆损害。方法将出生后5 d(postnatal day 5,P5)的SD大鼠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吸入3%的七氟烷和吸入相同流量纯氧2 h、4 h建立七氟烷吸入麻醉模型及处理对照组。采用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5项选择连续反应时间任务实验(5-choice serial reaction time task,5-CSRTT)、场景恐惧(fear-conditioning,FC)实验、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实验评估青少年期大鼠(~P25)和成年大鼠(~P65)的认知、记忆、焦虑及ADHD相关行为等变化。结果在OFT中,七氟烷2 h、4 h组大鼠P21、P61活动水平和探索行为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CSRTT实验结果显示,七氟烷组在P25和P65时ADHD相关行为(不成熟反应次数、正确率、遗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在FC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七氟烷4 h暴露组大鼠僵直时间缩短,僵直潜伏期时间延长(P=0.029);MWM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七氟烷4 h组大鼠训练过程中逃逸潜伏期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延长(P<0.05),七氟烷组平均游泳速度在P69和P76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七氟烷4 h组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39),目标象限移动距离百分比降低(P=0.048)。结论新生大鼠七氟烷吸入麻醉4 h后,可致记忆损害但并未增加发生ADHD相关反常活动的风险。
陈明凯欧梦婵郝学超黄瀚张东航陈媛媛梁鹏周诚李羽
关键词:七氟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记忆
30%脂肪乳加快大鼠依托咪酯麻醉后苏醒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30%脂肪乳对依托咪酯麻醉催醒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静注依托咪酯(2.85mg/kg,i.v.)将大鼠麻醉,前爪翻正反射消失3min后,按随机分组分别注射2mL30%脂肪乳、2mL生理盐水、0.5mL 30%脂肪乳、0.5mL生理盐水,记录大鼠的苏醒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和苏醒至正常活动的间隔时间。体外实验:按比例配制依托咪酯-脂肪乳-血浆混合液(依托咪酯终浓度为0.066mg/mL,30%脂肪乳终浓度分别为3.03%、1.52%、0.76%、0.37%、0.0%),37℃水浴条件下振荡此混合液30min,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离心后下层液中依托咪酯的浓度。结果体内实验中,与2mL生理盐水相比,2mL 30%脂肪乳缩短了大鼠的自然苏醒时间〔(493±27)s vs.(755±64)s,P=0.0014〕、正常活动时间〔(643±36)s vs.(1104±114)s,P=0.0011〕和苏醒至活动的间隔时间〔(150±16)s vs.(349±67)s,P=0.0097〕。0.5mL生理盐水组和0.5mL 30%脂肪乳组在大鼠依托咪酯麻醉后苏醒的作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实验中,离心后下层液中依托咪酯浓度显著减少,并且在一定范围内,30%脂肪乳浓度越高,依托咪酯浓度越低。结论 30%脂肪乳能够加快依托咪酯的苏醒,其可能机制为30%脂肪乳对依托咪酯的萃取作用。
张思思周诚刘进康仪张璞张文胜
关键词: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脂肪乳催醒
血红蛋白类携氧载体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离子激活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血红蛋白类携氧载体(HBOC)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离子激活钾离子通道(BKCa)电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步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prague Dawley(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电流采用四氨基吡啶(4-AP)进行分离并使用全细胞电压钳记录.选取急性分离后状态良好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30个,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将其分为5组,每组6个平滑肌细胞,分别给予血红蛋白含量(kg/L)为0.25×10^-2,0.50×10^-2,1.00×10^-2,2.00×10^-2,3.00×10^-2的HBOC处理.观察不同剂量HBOC对BKCa电流的影响,并与给予HBOC前的BKCa电流相比较(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 经血红蛋白含量为0.25×10-2 kg/L的HBOC处理后,BKCa电流轻度增加,BKCa电流值与基础值比较,增加3.90%;分别给予血红蛋白含量(kg/L)为0.50×10^-2,1.00×10^-2,2.00×10^-2,3.00×10^-2的HBOC处理后,BKCa电流呈不同程度下降,BKCa电流值与基础值比较,分别下降8-04%,28.61%,46.53%和65.97%,HBOC对BKCa电流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b=0.931 6,P=0.007).结论 HBOC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电流.BKCa电流的下降可能是HBOC导致血管收缩的原因.
陈艳芳姚玉笙周诚李涛刘进
关键词: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肺动脉肌细胞平滑肌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前安全性考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临床前动物实验评价,初步了解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MSCs)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选取小鼠、大鼠和裸鼠做为评价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的h UMSCs进行评价,考察h UMSCs进入动物体内后的急性毒性反应、长期毒性反应以及致瘤性情况。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在注射剂量不超过1.25×108个/kg时,血气学分析和剖解检测小鼠未呈现出毒性反应,h UMSCs的LD50和MTD分别为1.632×108个/kg、1.25×108个/kg。长期毒性试验:选取1.00×107个/kg、5.00×106个/kg和2.50×106个/kg三个剂量,进行12次静脉注射,观察6个月。受试大鼠注射后与对照组相比,在行为学、血气分析、血液指标检测和脏器系数比等方均未有异常变化。致瘤性试验:未有异常成瘤现象。结论本试验中,hUMSCs在受试动物体内未呈现出异常反应。
海泉陈烽烽周诚陈向东高雪华赵令卉孙雯王小燕李俊陈静娴赵峻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
年终盘点:2022年《Science》发表麻醉学领域相关研究亮点精粹
2023年
麻醉是内外科学实践的基础,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接受麻醉医疗服务^([1])。近年来,麻醉学与时俱进,始终致力于保障患者安全、优化围术期体验。2016年起,本刊开始对当年发表在《NEJM》《The Lancet》等高水平期刊上的麻醉学领域相关研究亮点工作进行盘点,为国内麻醉学界同道提供借鉴。本篇盘点主要聚焦于基础研究工作,选择了2022年《Science》发表的11篇麻醉学相关领域基础研究亮点,根据研究内容分为疼痛发生机制及疼痛治疗、感觉传递、睡眠3个主题,分别进行简要概述,以推进国内麻醉药理学、神经科学以及麻醉新药研究等相关工作。
苗壮姜静瑶周诚柯博文熊利泽
关键词:麻醉学新药研究麻醉药理学亮点
甲苯噻嗪通过抑制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电流产生镇痛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甲苯噻嗪(xylazine,Xyl)通过抑制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HCN)电流产生镇痛作用的机制。方法对HCN亚型通道1(HCN1)基因敲除小鼠(HCN1-/-)及HCN1野生型小鼠(HCN1+/+)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Xyl(10、20、30和40mg/kg),通过进行机械痛觉测试及甩尾试验方法检测Xyl的镇痛效果,计算出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percent maximum possible effect,%MPE);HEK 293细胞转染HCN1质粒和HCN亚型通道2(HCN2)质粒,分为对照组及不同浓度Xyl(12.5、25、50和100μmol/L)实验组,利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表达HCN1和HCN2离子通道的HEK 293细胞超极化激活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urrents,Ih),计算Xyl对Ih的抑制率。结果HCN1+/+小鼠和HCN1-/-小鼠注射Xyl后对机械痛觉刺激和热辐射刺激反应的%MPE均为随着Xyl质量浓度增加而加大,当Xyl质量浓度为30mg/kg及40mg/kg时,HCN1-/-小鼠机械痛觉刺激测试的%MPE为(62.06±14.72)%和(69.92±16.09)%;甩尾试验%MPE为(52.50±1.97)%和(64.74±6.34)%。HCN1+/+小鼠机械痛觉刺激测试的%MPE为(75.47±8.06)%和(86.35±11.31)%;甩尾试验%MPE为(57.83±4.82)%和(74.98±9.35)%,等量Xyl对HCN1+/+小鼠与HCN1-/-小鼠的镇痛作用(机械痛觉刺激和甩尾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细胞膜片钳试验结果显示,Xyl对HCN1及HCN2离子通道电流均产生了抑制作用,Xyl(12.5~100μmol/L)对HCN1的Ih的抑制率为(24.62±23.62)%~(62.40±15.48)%;HCN1的半数激活电压(V1/2)为:(-79.58±1.56)mV~(-98.95±3.57)mV。Xyl对HCN2的Ih的抑制率为(29.19±17.82)%~(80.02±6.64)%;HCN2的V1/2为:(-102.17±1.36)mV~(-117.48±2.38)mV。结论 Xyl对HCN1+/+小鼠的镇痛效果比HCN1-/-小鼠更好。Xyl可能是通过抑制HCN离子通道电流,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陈烽烽黎磊陈向东周诚廖大清
关键词:镇痛
氯胺酮抑制HCN1离子通道参与抗抑郁作用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的离子通道亚型1(HCN1)是否参与了亚麻醉剂量氯胺酮(KET)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选择全身HCN1敲除(HCN1^-/-)及其相对应的野生型(HCN1^+/+)8~12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在行为学实验中,长期低剂量饮水口服皮质酮(CORT)使小鼠产生慢性抑郁状态,采用强迫游泳实验(FST)中小鼠不动时间来评估小鼠抑郁状态。小鼠随机一次性腹腔注射5mg/kg KET(KET组,n=7)或等体积生理盐水(NS组,n=7),并且记录比较4组抑郁小鼠给予注射后30min,24h,7d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另外选取正常HCN1^-/-和HCN1^+/+小鼠,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后24h,随机一次性腹腔注射5mg/kg KET(KET组,n=5)或等体积生理盐水(NS组,n=5),24h后断头取脑,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4组小鼠海马中BrdU标记的新生神经元的数目。结果 CORT处理前HCN1^-/-小鼠的不动时间短于HCN1^+/+小鼠(P〈0.01),抑郁状态较HCN1^+/+小鼠轻;CORT处理后各基因型小鼠的不动时间均较基础值增加(P〈0.01),抑郁状态加重。比较30min内、24h内及7d内不动时间的减小幅度,HCN1^+/+KET组在任一时间点均大于其余3组(P〈0.05),HCN1^-/-KET、HCN1^+/+NS组及HCN1^-/-NS组在上述任一时间段不动时间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S处理后,HCN1^-/-小鼠海马中新生神经元数目多于HCN1^+/+小鼠(P〈0.05);HCN1^+/+小鼠给予KET 24h后,其海马中新生神经元数目较生理盐水组增多(P〈0.05),而HCN1^-/-小鼠给予KET后,其海马神经元数目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ET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CN1离子通道实现的。
李晶陈烽烽陈向东周诚
关键词:氯胺酮抗抑郁
利多卡因惊厥对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海马的神经毒性是否会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产生影响,并探讨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的变化与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数目的相关性。方法将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基础值组(n=7)和利多卡因惊厥组(n=40)。基础值组大鼠静脉给予生理盐水后使用Y迷宫测定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利多卡因惊厥组大鼠尾静脉持续输注利多卡因造成惊厥,待大鼠恢复正常运动以后放入鼠笼重新饲养。并于惊厥后第1、3、5、7天从中随机抓取大鼠测试其空间学习能力以及组织学改变。根据对应天数将利多卡因惊厥组的40只大鼠随机细分为Day-1、Day-3、Day-5、Day-7亚组,每亚组10只。所有大鼠在测定空间学习能力之后立即处死,取出大脑并做石蜡包埋,冠状面切片后进行组织学检测,显微镜下评估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状态。结果①基础值组和Day-1、Day-3、Day-5、Day-7亚组大鼠的Y迷宫穿梭次数分别为(25.2±3.7)、(27.1±8.1)、(36.9±9.9)、(38.7±10.6)、(40.6±16.3)次,除Day-1亚组与基础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亚组与基础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基础值组单位面积(10.3±4.5)个(异常锥体)细胞比较,利多卡因惊厥组大鼠海马CA3区异常锥体细胞数增加,Day-1、Day-3、Day-5、Day-7亚组计数值分别为13.0±7.2、15.6±5.0、19.6±8.1、18.1±5.1,且与大鼠Y迷宫穿梭次数呈正相关(r=0.711,P<0.05)。结论利多卡因引起的惊厥使成年大鼠海马依赖性空间学习能力下降,利多卡因的神经毒性引起的海马异常锥体细胞增多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种原因。
王小嘉周诚黄翰李羽
关键词:利多卡因惊厥海马神经毒性空间学习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