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咏梅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沙尘
  • 2篇地理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地理科学专业
  • 2篇植被
  • 2篇沙尘暴
  • 2篇师范
  • 2篇理科
  • 2篇浑善达克
  • 2篇浑善达克沙地
  • 2篇尘暴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数据
  • 1篇灾害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沙尘暴过程
  • 1篇沙尘天气
  • 1篇沙漠化
  • 1篇沙漠化研究

机构

  • 9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9篇咏梅
  • 3篇包玉海
  • 2篇咏梅
  • 2篇乌敦
  • 2篇张卫青
  • 2篇包玉龙
  • 2篇萨楚拉
  • 1篇乌兰图雅
  • 1篇斯琴朝克图
  • 1篇周丹丹
  • 1篇银山
  • 1篇布仁
  • 1篇包刚
  • 1篇徐宝芳
  • 1篇特日格乐
  • 1篇都瓦拉
  • 1篇雷军
  • 1篇阿拉腾图娅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智库时代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创新教育研究
  • 1篇地理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00-2013年浑善达克沙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CASA模型及其他数理方法估算了浑善达克沙地2000-2013年生长季(4-10月)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4年间,研究区生长季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波动中增加趋势,多年平均NPP为239.8 gC·m^(-2)·a^(-1)。整个研究区表现为高NPP值(大于150 gC·m^(-2)·a^(-1))的植被面积在增加,低NPP值(小于150 gC·m^(-2)·a^(-1))的植被面积在减少。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的北部、中部和南部边缘区域的植被NPP增加趋势较明显,而东部和西部部分区域未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总体而言,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与降水量的关系更密切,其相关系数达到0.86,是驱动植被NPP年际波动的最直接因素。而与温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2。综合考虑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沙地NPP的影响发现,温度降低、种饲料面积、年末牲畜存栏头数和羊的数量的减少是NPP值提高的关键因素。
元志辉池勇峰雷军包刚包玉海萨楚拉咏梅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NPP气候
基于SPI的蒙古高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本研究基于TerraClimate数据集中1958-2017年的降水资料计算SPI指数,然后利用气候倾向率和Pettitt突变法对蒙古高原干旱时空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蒙古高原以-0.155/decade的变化速率呈现...
郭恩亮包玉龙布仁包玉海来全咏梅王永芳
关键词:干旱灾害
区域地理实习中的气象气候调查设计——以内蒙古中部地区为例
2019年
气象气候调查是高等院校地理学区域地理实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区域地理实习,给出站点选择、气候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气候要素综合观测方法、气候调查与访问和野外观测资料总结报告的制作等重要步骤。此野外调查设计使学生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初步具备独立考察、分析、总结的综合能力。并通过对比研究了解不同地区小气候特征及分异规律,吸引学生探讨当地防灾、减灾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咏梅丽娜
近40 a蒙古高原土地沙漠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3年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借助可视化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0—2021年蒙古高原土地沙漠化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发文数量由1980年的2篇增长至2021年的96篇,其变化经历了缓慢增长-波动式增长-快速增长过程;2000年后英文文献占主导,作者单位以中国科学院为主,与美国的合作最多。(2)2000年之前对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关注度最高,之后土地沙漠化成因成为研究热点,近10 a沙漠化土地的生态修复成为主题。2000年之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沙地地区,21世纪后扩展到以农牧交错带为主的中国北方地区,2011—2021年聚焦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3)1980—2000年关注土地沙漠化概念、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进入21世纪后转变为土地沙漠化环境效应研究,2017—2021年则聚焦于沙漠化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修复研究,也是主要的研究趋势之一。今后的研究力求辐射蒙古高原整体,实现多源数据的高度融合,提高所获信息的精确度,以促进蒙古高原沙漠化土地生态功能的提升及中国北方生态屏障建设进程。
张萨日郎乌兰图雅布和咏梅咏梅斯琴朝克图
关键词:生态安全可视化分析
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2022年
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剖析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优化育人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强化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环境、发挥“科研反哺教学”机制、提升师范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并分析了其实践效果,力图为同类学校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
乌敦阿拉腾图娅包玉海萨楚拉咏梅周丹丹
关键词:地理科学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实习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2021年
内蒙古师范学院史地科设立于1952年,1955年地理科从史地科中分离出来,1958年建成地理系,2001年更名为地理科学学院,2018年拥有地理学博士学位点。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得到长足发展,地理教育实习也得到不断发展。地理教育实习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地理师范专业的创建与发展、地理教育的恢复与发展、地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实习模式不断创新四个时期,各个时期在实习模式、实习内容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今后的教育实习必须要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教育实习平台,实行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以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张卫青徐宝芳朝鲁门格日勒赵伟乌敦咏梅
关键词:教育实习教师教育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教育
气象要素与植被覆盖对沙尘暴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也是春季我国北方北路沙尘暴的必经之地.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浑善达克周边草地荒漠化程度加剧,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主要源地之一.本研究选取了浑善达克沙地西北至东南的三个气象站点为研究区,分析了1980-2010年的气象要素、植被覆盖度变化与沙尘暴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1)近三十年,该区域沙尘暴日数呈波动性减少的趋势;(2)降水、湿度与沙尘暴日数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并且自西北向东南递减,沙尘暴发生日数与风速成正相关关系;(3)沙尘暴发生日数与前一年的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二连浩特的相关性最高.
特日格乐银山咏梅都瓦拉
关键词:沙尘暴气象要素植被浑善达克沙地
东亚沙尘区域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沙尘天气是东亚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强沙尘天气的发生不仅导致建筑物倒塌、人畜伤亡、植被破坏,还会导致火灾、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活动及其全球沙尘循环产生重要影响。然而从东亚地区沙尘天气在长时间序列区域特征角度上系统分析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利用1981—2019年东亚地区697个地面气象站点沙尘数据,分析了其区域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东亚沙尘天气集中在位于内陆干旱区的蒙古国和中国西北地区,其中弱沙尘天气集中在中国北方地区,而强沙尘天气则集中在蒙古国。月变化上,东亚沙尘天气集中在春季(3—5月份),在相对低纬度的中国青藏高原北麓沙尘天气3月份最多,位于中纬度的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4月份最多,而较高纬度的哈萨克斯坦东部和蒙古国5月份最多。年际变化上,40a间东亚沙尘呈减少趋势,尤其是在2000年之后多项生态工程的有效实施下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沙尘天气显著减少,但近几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强沙尘天气呈增长趋势;在生态环境较脆弱的蒙古国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区域弱沙尘天气和强沙尘天气均呈增长趋势。本研究对准确地掌握东亚沙尘分布特征和防范沙尘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包春玲咏梅咏梅包玉龙包玉龙包玉海
关键词:沙尘天气空间分布特征
基于激光雷达和遥感数据的2021年春季两次跨境沙尘暴过程对比研究
2023年
沙尘暴通过远距离输送影响下风地区的空气质量,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利用高时空分辨率遥感卫星Hiamwari-8数据、SYNOP沙尘天气数据与HYSPLIT模式对2021年3月15日与3月27日的两次强沙尘暴的源地及其发展变化进行识别,结合气象数据与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分析中蒙边境地区跨境沙尘过程中气象要素变化情况与沙尘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月15日沙尘暴过程持续时间更长,垂直分布高度更高,风速更大,而3月27日沙尘暴影响范围更广,对阿巴嘎旗站点造成的空气污染更严重,能见度更低。空间上,两次沙尘暴均起源于蒙古国西部,向东南方向输送影响蒙古国、中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内蒙古和京津冀地区)、朝鲜、韩国等地,3月27日的沙尘事件除上述地区甚至波及日本;时间上,3月15日沙尘暴持续时间更长,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时间更久;沙尘气溶胶垂直分布上,激光雷达测量显示3月15日的沙尘气溶胶垂直分布高度最高达1.7 km,比3月27日沙尘气溶胶垂直分布高0.3 km;污染程度方面,沙尘事件期间近地面PM10最高浓度分别达到300 µg/m3、750 µg/m3,最低能见度分别为3.7 km、0.7 km,对能见度造成显著影响;激光雷达探测得到的消光系数与颗粒物浓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反映气溶胶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
德日格尔咏梅咏梅高海林金额尔德木吐包玉龙包玉龙
关键词:沙尘暴激光雷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