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娜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化学形态
  • 3篇自然土壤
  • 3篇化学形态分布
  • 2篇土壤污染
  • 2篇迁移
  • 2篇污染
  • 2篇黑土
  • 1篇典型土壤
  • 1篇东北黑土
  • 1篇土壤溶液
  • 1篇土壤污染物
  • 1篇铅含量
  • 1篇迁移量
  • 1篇迁移性
  • 1篇外源
  • 1篇污染物
  • 1篇稀有
  • 1篇稀有金属
  • 1篇监测装置

机构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6篇姚娜
  • 5篇侯红
  • 4篇周友亚
  • 4篇李发生
  • 3篇文方
  • 3篇谷庆宝
  • 2篇朱菲菲
  • 1篇秦晓鹏
  • 1篇王林权
  • 1篇上官宇先
  • 1篇薛文娟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种典型土壤中外源Ag^+的吸附行为及形态转化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我国典型土壤——东北黑土和湖南红壤对Ag+的吸附特性及pH对土壤Ag+吸附的影响,并运用连续提取法分析了Ag+在2种土壤中吸附前后赋存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对Ag+的吸附量随着Ag+溶液初始pH的升高而增加;在Ag+浓度为0~100mg·L-1范围内,东北黑土和湖南红壤对Ag+的吸附量均随着溶液中初始Ag+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Ag+浓度为0~20mg·L-1时增加明显,20~100mg·L-1趋于平缓.2种土壤的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方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性,拟合结果计算出Ag+在东北黑土和湖南红壤中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0mg·kg-1和88.5mg·kg-1,表明东北黑土的吸附能力大于湖南红壤.东北黑土和湖南红壤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相似,吸附速率很快,均能在3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但东北黑土在0~30min内的吸附速率明显大于湖南红壤.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后湖南红壤中离子交换态和残渣态的含量都增加迅速,而东北黑土中有机金属络合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含量增加明显.
姚娜侯红王林权周友亚李发生
关键词:东北黑土化学形态
一种土壤污染物垂向迁移测量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污染物垂向迁移测量系统,包括:土壤渗虑柱,监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土壤渗虑柱包括:外壳和内衬;土壤渗虑柱的内衬的内部填充有:试验土壤和污染土壤;土壤渗虑柱的中部分别设有取样口和传感器接口;底部设有渗滤液...
侯红上官宇先姚娜秦晓鹏薛文娟
文献传递
我国3种自然土壤中稀有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我国3种典型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在相对清洁未扰动自然土壤区域采集了土壤的剖面样品,分析了土壤中的稀有金属银(Ag)、铋(Bi)、铟(In)、锡(Sn)的含量水平,利用元素富集率(ER)的垂向分布探讨了外源污染对金属含量的影响,并采用连续逐级提取法研究了土壤中稀有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用金属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之和表征金属迁移性特征.Ag、Bi、In、Sn在各土壤A层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4±0.01)、(0.49±0.09)、(0.050±0.01)、(2.8±0.9)mg.kg-1;土壤各层金属ER值均接近1;金属的形态分布为,Ag:残渣态(65.8%)>H2 O2可提取有机金属结合态(25.9%)>无定形金属氧化物结合态(4.2%)>有机金属络合态≈结晶铁氧化物结合态(2.0%);Bi:残渣态(29.2%)>H2 O2可提取有机金属结合态(27.1%)>结晶铁氧化物结合态(22.7%)>无定形金属氧化物结合态(18.8%)>有机金属络合态(1.0%)>碳酸盐结合态(0.9%)>易还原金属氧化物结合态(0.3%);In:残渣态(67.8%)>结晶铁氧化物结合态(17.0%)>无定形金属氧化物结合态(6.8%)>H2O2可提取有机金属结合态(6.0%)>碳酸盐结合态(1.4%)>有机金属络合态(1.0%);Sn:残渣态(58.1%)>无定形金属氧化物结合态(23.0%)>结晶铁氧化物结合态(15.6%)>H2O2可提取有机金属结合态(1.8%)>有机金属络合态(1.1%)>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0.2%).3种土壤金属含量受人类活动扰动很小,研究结果接近采样区域的元素背景含量;各金属在土壤中较稳定;金属迁移性顺序为:In>Bi>Sn>Ag.
文方姚娜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
关键词:自然土壤稀有金属化学形态迁移性
外源Ag、Bi、Pb、In、Sb和Sn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和迁移转化研究
鉴于重金属铅(Pb)对人体的危害,近几年来,银(Ag)、铋(Bi)、铟(In)、锑(Sb)和锡(Sn)等逐渐成为铅的替代元素而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工业等领域。但随着这些金属的广泛应用,再加上采矿、冶炼和电镀等行业中产生的尾矿...
姚娜
关键词:土壤迁移化学形态
文献传递
铅在我国3种自然土壤中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以我国3种土壤——潮土、黑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中金属铅(Pb)含量特征,利用元素富集率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中Pb分布的影响,采用连续逐级提取法研究了土壤中Pb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b在黑土、潮土和红壤表层...
文方姚娜朱菲菲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
关键词:黑土潮土红壤化学形态
文献传递
铅在我国3种自然土壤中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以我国3种土壤——潮土、黑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中金属铅(Pb)含量特征,利用元素富集率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中Pb分布的影响,采用连续逐级提取法研究了土壤中Pb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b在黑土、潮土和红壤表层...
文方姚娜朱菲菲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
关键词:土壤污染铅含量化学形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