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晓玲

作品数:10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柽柳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荒漠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引种
  • 1篇幼苗
  • 1篇造林
  • 1篇植被
  • 1篇植物
  • 1篇融雪
  • 1篇融雪水
  • 1篇生化指标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功能
  • 1篇适应性
  • 1篇树种

机构

  • 10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作者

  • 10篇姚晓玲
  • 3篇姜彦成
  • 2篇苏力坦
  • 2篇王德萍
  • 2篇黄培佑
  • 2篇黄培祐
  • 1篇潘伟斌
  • 1篇宋娅丽
  • 1篇黄典典
  • 1篇兰海燕
  • 1篇周培之
  • 1篇梁云海
  • 1篇姜涛

传媒

  • 3篇新疆环境保护
  • 3篇新疆大学学报...
  • 2篇植物生态学与...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植物改善博斯腾湖的生态环境
<正>博斯腾湖(以下简称博湖)曾被誉为“有鱼盐蒲苇之称”,千百年保持淡水特色.然而自1955年至1980年,人为因素使湖水的矿化度由0.39g/L升至1.765g/L,已变成微咸湖,pH由8.1~8.4升至8.5~8.7...
姚晓玲苏力坦姜彦成梁永海
文献传递
利用植被改善博斯腾湖生态环境被引量:7
2002年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 ,然而受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 ,已变成微咸湖 ,且受到一定的有机污染 ,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强对博斯腾湖的保护和综合利用 ,已迫在眉睫。针对博斯腾湖的现状 ,笔者认为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治理 ,充分利用植被 ,才能确保湖区资源的持续利用。可考虑采用下列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在湖周围发展荒漠植被 ,乔、灌、草相结合 ,可选择胡杨、柽柳、沙枣、梭梭、沙棘等种类 ;③保护芦苇植被 ,大力发展其他水生植物。研究表明 ,水面上有水生植物生长时 ,其蒸发蒸腾量低于自由水面的蒸发量 ,而且降低了水体的矿化度并净化了水体 ,并且可为养殖业提供大量优质饲料。利用植被改善博斯腾湖的生态环境 ,投资少 ,效益明显而持久。
姚晓玲苏力坦姜彦成梁云海王德萍
关键词:植被水质生态环境
在干旱荒漠无洪灌区营造柽柳林的研究
1992年
柽柳属(tamarix 1.)植物是优良的固沙树种,洪灌营林已取得成效,而荒漠区大多不具备洪灌条件,限制了柽柳林的扩展。经多年考察,作者已在天山南北无洪灌区发现了一系列自然侵移的柽柳实生苗地。研究表明:生长季偶发性大雨引起短期积水,表土的一定组合和有生命力的种子的配合是干旱区大漠环境幼苗自然发生的必要条件,尤其以底为粘土,上覆15-30cm沙层的土壤剖面结构最适宜幼苗存活。模拟育苗试验证实了上述结论。本研究为荒漠无洪灌区营造柽柳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姚晓玲黄培佑兰海燕
关键词:荒漠灌区造林
新疆引种蕨状满江红的生态适应性及生物学功能初探被引量:5
2003年
结合新疆的环境特点,对蕨状满江红(AzollafiliculoidesLam.)进行了一系列引种适应性试验和生物学功能测定。结果表明:蕨状满江红在新疆有很强的适应性,在5~40℃均能生长,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且耐低温;在2~8g L的盐溶液及pH4~10范围内也能生长,并且可降低水体的矿化度及pH值;具有净化养殖水体和很强的富钾能力,植株钾含量最高可达干重的9.66%;水利用率高,并能有效减少养殖水体表面的蒸发,有保水作用。在新疆的河、湖和水库适量养殖蕨状满江红,可实现其生态与经济价值。
姚晓玲姜彦成王德萍黄典典宋娅丽
关键词:引种生态适应性生物学功能
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两水域中东方欧鳊的几个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1989年
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源于苏联咸海,我区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均有分布,由于地理隔离的结果,两水系的东方真鳊已在形态学上出现了某些差异,为进一步探明二者间的亲缘关系,我们进行了鱼肉蛋白质含量、鱼肉氨基酸组成,LDH同工酶、血清蛋白等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外,其余三项指标均有显著不同,即说明两水系的东方欧鳊已出现种群间差异,至于是否已分化成两个不同的亚种,尚待进一步研究.
姜涛姚晓玲周培之潘育英
关键词:生化指标河流鲤形目
短穗柽柳幼苗水分状况研究被引量:9
1999年
对短穗柽柳(TamarixLaxa)幼苗的水分状况进行了研究.幼苗自5月下旬萌发至9月份,其水势逐渐降低,由-0.75Mpa降至-2.47Mpa,保水力逐渐增强,幼苗表现出较强的蒸腾调节能力.试验结果还表明,至7月份,幼苗已具较强的抗旱生理适应性,这使幼苗顺利度过7月底至8月初的干旱炎热时期而存活.
姚晓玲黄培
关键词:水势保水力幼苗柽柳属固沙树种
准噶尔盆地荒漠灌丛对融雪水空间分布的反馈初探被引量:17
1992年
温带荒漠的积雪沿灌丛始融,并以灌丛为中心形成融雪漏斗,导致融雪水向灌丛基部汇集。观测资料表明:通过灌丛对融雪水分布的反馈,使灌丛周围的沙层含水量明显增加,为裸沙区的152.1-228.9%,从而提高融雪水的利用率并改善灌丛自身的供水条件,对荒漠植被的分布格局亦起一定影响。
黄培祐潘伟斌李海涛兰海燕贾宝全姚晓玲周建民
试论荒漠区植被扩展的可能性及其策略
1991年
本文从荒漠区的植被现状及荒漠植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规律等方面探讨了荒漠区植被扩展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提出了扩展荒漠植被的对策;①充分认识荒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规律;②合理利用水资源;③利用或改造微地形;④注意土层给合。
姚晓玲黄培佑
关键词:荒漠区
短穗柽柳幼苗形态解剖结构观察被引量:12
1998年
柽柳(TamarixSpp.)在荒漠的非河岸区自然侵移现象已被发现.本文试图通过对短穗柽柳(Tamarixlaxa)幼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解剖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柽柳在沙漠非河岸区自然侵移定居成功的内部形态的适应特征。幼苗自5月萌发至9月,叶面积由2.91mm2减小到0.80mm2,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由疏松到紧密,栅栏组织厚度由54.5μm增至86.0μm,维管束/茎半径的比值由25.3%增至52.2%.至7月份,幼苗的旱生结构已基本形成,幼苗迅速形成与完善旱生结构是其在干旱炎热的荒漠环境中存活的基础.
姚晓玲
关键词:叶面积柽柳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柽柳(TAMARIX spp.)群落的侵移与更新研究被引量:13
1991年
柽柳(Tamarix spp.)在荒漠的非河岸区自然侵移现象已被发现。生长季偶发大雨引起暂时性积水,在土层结构和种源的适当配合下,有可能引起柽柳的自然发生过程。这种机遇较少出现。故实生苗群数量较少,年龄结构亦非连续性。但植丛寿命长,在漫长生活周期中,这种机遇终将出现,如无人为因素干扰,这类植丛将能持续地补充幼体而实现更新。
黄培祐姚晓玲
关键词:柽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