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德明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态环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演变
  • 1篇企鹅
  • 1篇气中
  • 1篇磷化氢
  • 1篇湖泊沉积
  • 1篇环境演变
  • 1篇海豹
  • 1篇海平
  • 1篇海平面
  • 1篇海平面变化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孔德明
  • 2篇孙立广
  • 1篇王玉宏
  • 1篇耿金菊
  • 1篇杨奇超
  • 1篇王晓蓉
  • 1篇黄涛
  • 1篇朱仁斌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过去2000年东南极佐罗托夫岛企鹅生态环境演变
本文对采自东南极西福尔丘陵地区佐罗托夫岛一根长为55cm的湖泊沉积柱进行了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和AMS14C定年。该沉积柱从元素含量特征和物理外观可以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沉积阶段,其中上部17cm含有企鹅残骨、羽毛等,P、Mg...
孔德明
关键词:企鹅生态环境演变湖泊沉积海平面变化
文献传递
南极大气中磷化氢的首次监测被引量:9
2006年
普遍认为远离人类活动区的地球大气中,夜间磷化氢(PH3)浓度小于几个ng/m^3,白天日照下更低(pg/m^3级).南极米洛半岛地区大气中PH3的浓度进行了检测,2006年1~2月晴天上午10:00大气中未检测到PH3;而在多云与小雪的天气条件下,大气中几乎都检测到PH3,平均浓度约为(75.3±28.8)ng/m^3(n=5);光强较弱的夜间22:00,几乎所有气体样品也都检测到了PH3,平均浓度约为(87.2±70.9)ng/m^3(n=11).1月份夜间22:00大气中PH3浓度普遍高于上午10:00,2月份二者浓度较接近;且夜间22:00大气中PH3的浓度随气温的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大气中PH,浓度受光照强度与气温的影响.在极昼、强紫外辐射的南极夏季,测定结果比当前认为洁净的地球大气中存在极低浓度的PH3要高1-2个数量级,这是一个非常奇异的现象.探讨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洁净度的、干燥的、低温的南极环境可能延长了PH3的寿命,并造成大气中PH3的累积;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可能存在产生PH3的新途径和大气化学过程;另外,还可能与局地源的排放有关.
朱仁斌孔德明孙立广耿金菊王晓蓉
关键词:磷化氢
20世纪南极法尔兹半岛海豹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对采自南极乔治王岛法尔兹半岛地区的一根长为35.5cm的海豹粪土沉积柱进行多方面的沉积学分析,包括沉积物的岩性特征,沉积物中Cu,Se,Zn等标型元素以及反映有机质含量的总有机碳(TOC)随深度的变化,该沉积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沉积单元,其中上部25.5cm的沉积层明显受到海豹排泄物混入的影响,底部10cm主要为未受海豹活动影响的海相沉积.同时恢复了该地区20世纪以来海豹数量的变化过程,该变化主要受控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该地区海豹数量持续低迷.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南极地区捕杀海豹活动的禁止以及人类对南极生态系统的保护,该地区海豹数量迅速恢复并在之后一直维持了较高的数量水平.该地区20世纪以来海豹数量的显著变化表明了人类活动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强烈影响,对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系统的保护有深刻的意义,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高精度的信息载体.
杨奇超孙立广孔德明黄涛王玉宏
关键词:海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