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卫玲

作品数:87 被引量:509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理学
  • 4篇水利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建筑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污染
  • 13篇重金
  • 13篇重金属
  • 10篇质谱
  • 10篇离子
  • 10篇废水
  • 8篇双酚
  • 8篇双酚A
  • 8篇污染物
  • 8篇吸持
  • 8篇降解
  • 8篇高分辨质谱
  • 7篇有机污染
  • 6篇色谱
  • 6篇叔丁基对苯二...
  • 6篇水体
  • 6篇脱氮
  • 6篇污水
  • 6篇纳米
  • 6篇抗生素

机构

  • 86篇北京大学
  • 5篇南阳师范学院
  • 4篇首都经济贸易...
  • 3篇学研究院
  • 2篇成都市环境保...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87篇孙卫玲
  • 35篇倪晋仁
  • 8篇郝鹏鹏
  • 8篇陈倩
  • 6篇孙海美
  • 6篇李振山
  • 6篇潘伟一
  • 5篇张岚
  • 5篇赵蓉
  • 5篇邓宝山
  • 4篇孙莉英
  • 4篇王婷
  • 4篇郝伟
  • 4篇邵军
  • 4篇李丽
  • 3篇舒帆
  • 3篇许楠
  • 3篇叶正芳
  • 3篇孙锐
  • 3篇赵智杰

传媒

  • 10篇北京大学学报...
  • 6篇环境科学
  • 5篇环境化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质谱学报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Chines...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泥沙研究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毒理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1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O-混凝-BDD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Ⅰ.参数优化被引量:1
2017年
研究组合工艺"A/O-混凝-BDD"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处理效果,优化各段工艺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各工艺最佳运行条件:A/O工艺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7 d,回流比为3.5;混凝剂工艺氯化铁为混凝剂,pH=5.5,添加量为0.4 g/L;BDD工艺电流密度为60 m A/cm^2,电极面积/反应体积为4 m^(-1)。最佳工艺条件下进、出水COD_(Cr)平均浓度分别为13375和60 mg/L,去除率为99.5%;进、出水TOC平均浓度分别为6893和12 mg/L,去除率为99.8%。进、出水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889和0 mg/L,去除率为100.0%。A/O、混凝和BDD对COD_(Cr)去除贡献分别为59.0%,32.9%和7.6%,对TOC去除贡献分别为50.5%,46.1%和13.2%,对氨氮去除贡献分别为84.3%,2.5%和3.2%。
单迎春王庆玮潘伟一石宛梓孙海美孙卫玲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A/O混凝BDD
A/O-混凝-BDD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Ⅱ.有机物去除机理被引量:4
2017年
在A/O-混凝-BDD组合工艺系统最优运行条件下,采用紫外扫描、分子荧光、GC-MS、红外光谱等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A/O-混凝-BDD组合工艺的各段工艺进出水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特性的变化,剖析不同工艺去除有机物的机理。结果表明,A/O工艺对脂肪族有机物支链和类色氨酸容易去除,对类富里酸有较好的去除,而对类腐殖酸较难去除;水力停留时间(HRT)从4.0 d增加至10.7 d时,增强了系统对类色氨酸和类富里酸的去除;回流比从3.0增加至3.5时,增强了系统对类色氨酸的去除,但对类富里酸的去除效果变差。混凝过程主要去除脂肪族和蛋白质类有机物以及类腐殖酸,对类富里酸去除效果较差,出水中仍残留部分芳香性物质。BDD对渗滤液中残留的各种难降解有机物均能够有效降解。
单迎春王琮禾魏婧淼孙海美孙卫玲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有机物GC-MS
天然矿物对石墨烯吸附17β-雌二醇和双酚A的影响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在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的过程中,石墨烯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排放到水环境中.释放到水体后,石墨烯不可避免地与水体中共存的污染物和天然胶体发生作用.虽然近年来有关石墨烯-污染物和石墨...
孙卫玲王琮禾潘伟一李思陈奔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离子阱二级质谱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采用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离子阱二级质谱技术对水环境中三种内分泌干扰物双酚 A(BPA )、1 7β-雌二醇 (E2 )和 1 7α-乙炔基雌二醇 (EE2 )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BPA、E2二级质谱的分析结果与文献中一致 ,而EE2则与文献中结果不同 ;BPA、E2和 EE2三种物质的二级质谱定量离子分别为 m/ z 2 1 2、m/ z 1 45和 m/ z1 83、m/ z2 67;离子阱二级质谱对 BPA、E2和 EE2三种内分泌干扰物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 8μg/ L、2 8μg/ L和 1 6μg/ L;饮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中常见离子、天然有机物含量和水样 p H均会对 BPA、E2和 EE2回收率产生影响 ,BPA、E2和 EE2在不同水样中的回收率 (r)大小顺序为 :r(去离子水 ) >r(地下水 ) >r(地表水 )。
孙卫玲倪晋仁郝鹏鹏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Β-雌二醇最低检出限BPA质谱技术
血清药理学方法评价叔丁基对苯二酚的安全性被引量:1
2011年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评价食品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毒性。大鼠灌胃700 mg/kg叔丁基对苯二酚后,分别于0.08、0.25、0.50、24.00、48.00 h采血,分离血清。以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叔丁基对苯二酚、含叔丁基对苯二酚及其代谢物血清的细胞毒性,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变化。结果表明:虽然高浓度的叔丁基对苯二酚会抑制细胞生长,并使细胞形态学特征改变,但叔丁基对苯二酚经体内代谢后的血清对细胞生长无显著性抑制作用。因此,在卫生标准许可范围内,叔丁基对苯二酚食用安全。
郝鹏鹏倪晋仁孙卫玲
关键词:叔丁基对苯二酚安全性评价血清药理学
不同粒径黄河沉积物中可提取腐殖质的含量分布及光谱特性被引量:15
2007年
测定了黄河表层沉积物3种粒径组分(Ⅰ:100-300μm;Ⅱ:63-100μm;Ⅲ:〈63μm)中总有机碳和可提取腐殖质的含量,分析了可提取腐殖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特征,探讨了不同粒径组分沉积物中可提取腐殖质含量分布及其化学组成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有机质主要为粘土矿物吸附的天然腐殖质成分,总有机碳中可提取腐殖质的比例随沉积物有机质与矿物质相互作用的增强而降低,顺序为Ⅰ〉Ⅱ〉Ⅲ.3种粒径组分沉积物中可提取腐殖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似但相对峰强不同;红外光谱主要有5个吸收峰,各吸收峰面积百分含量的计算结果表明酚、醇及羧酸类官能团为主要的活性官能团,占可提取腐殖质组成的75%以上;三维荧光光谱主要有3个荧光峰,除了典型的类腐殖质荧光峰(峰A和峰C)外,还有源于小分子类蛋白或酚类物质的荧光峰(峰T′).比较3种粒径组分沉积物中可提取腐殖质的紫外-可见、红外及三维荧光光谱的特征参数,发现Ⅰ、Ⅱ组分沉积物中可提取腐殖质的芳香度高,脂肪族和芳香族含量高于Ⅲ组分,而Ⅲ组分沉积物可提取腐殖质中酚、醇及羧酸类活性基团含量相对较高.
孙莉英倪晋仁孙卫玲
关键词:沉积物腐殖质粒径光谱特性
一种利用UiO‑66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净化含硒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UiO‑66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净化含硒废水的方法,本发明优点是:UiO‑66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对硒的吸附容量大,净化速率快;该技术所使用材料分离回用时净化效果受到的影响较小;解吸后的硒易回...
孙卫玲魏婧淼潘伟一
文献传递
复合污染体系中溶解性有机质对雌二醇降解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天然水体常见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问题,探讨水体中普遍存在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采集黄河花园口断面水样,模拟天然水体中DOM质量浓度变化,研究了17β-雌二醇(E2)单一污染体系和Cu(II)-E2复合污染体系中DOM对E2降解的影响,用环境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分析了Cu(II)-E2复合污染体系中DOM与Cu(II)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E2单一污染体系中,DOM明显促进E2降解,E2降解速率常数由0.062 d-1提高到0.430 d-1;在Cu(II)-E2复合污染体系中,DOM与Cu(II)络合,改变了Cu(II)的沉淀形态,降低了Cu(II)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因此,E2降解速率常数由0.006 d-1提高到0.030 d-1。
周坤郁晴孙卫玲
关键词:环境学雌激素复合污染溶解性有机质
中国与欧盟金属产量及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区域和行业分布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英国地质调查局、欧洲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系统、《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报》数据,对比分析中国与欧盟金属产量、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排放的区域和行业分布、演变规律及原因。结果显示,1993—2014年中国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产量快速增加,但工业废水中重金属减排却非常明显;生产方式的转变(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生产技术的革新以及行业标准的变化促进了中国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减排;中国工业废水中不同重金属排放的区域和行业分布不同,相比之下,欧盟的排放区域和行业分布变化不大,且排放较为集中。欧盟在政策制定、监管方面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李梦琳温丽丽王琮禾韩凌孙卫玲
关键词:工业废水重金属欧盟
GC-MS法测定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引量:20
2007年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深圳市两个垃圾填埋场(A和B)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垃圾场A是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场B是生活垃圾焚烧底渣填埋场。垃圾场A渗滤液中COD、TOC、NH3-N、NO3--N等污染指标的浓度比垃圾场B渗滤液高一个数量级。两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分别检测出主要有机物72种和57种,其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如酚类、胺类、杂环类物质。两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有机物组分的相对含量不同,渗滤液A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渗滤液B中有机物多为长链烷烃。
刘田孙卫玲倪晋仁周翠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有机污染物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