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症状”硬膜外血肿的治疗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对入院时血肿量较小而无颅内压增高和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的年龄、性别、GCS评分、伤后头部CT检查的时间及骨折线是否经过脑膜动、静脉或静脉窦与病情恶化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年龄、性别、GCS评分、最初血肿大小均不是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但有骨折线经过脑膜动、静脉或静脉窦,且伤后6h内行头部CT检查的患者,71%病情恶化,需要手术治疗。结论小量硬膜外血肿患者如果骨折线经过脑膜动、静脉或静脉窦和(或)诊断在伤后6 h内做出,那么就存在病情恶化和需要手术清除血肿的危险。
- 张洪琛孙学武李元柱
-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骨折创伤性脑损伤
- 植物状态的促苏醒治疗
- 2007年
- 孙学武
- 关键词:植物状态
- 硬脑膜外血肿50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2004年
- 孙学武李元柱刘汉东
- 关键词:硬脑膜外血肿预后影响因素
- 解毒软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临床观察
-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男性9例, 女性8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56.22±8.37岁,有高血压病史者11例,高脂血症病史9例,血粘度增高史8例,...
- 吴圣贤吴雪莲黄政鑫孙学武
- 文献传递
- 硬膜外血肿50例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报道50例在动态CT监测下手术治疗的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病例,并对CT监测及其他相关指标与患者预后进行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创伤性硬膜外血肿50例,治疗结果疗效评价在患者出院后12个月按格拉斯哥后果评分进行评定;入院时CT检查的血肿类型、中线移位与否和入院时GCS评分分组分析。结果:治愈及明显好转34例,重残10例,死亡6例(12%);入院时CT检查的血肿类型(P=0.002)、中线移位与否(P=0.041)和入院时GCS评分(P<0.001)等均与预后相关。结论:本研究的三种因素在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中须引起重视;临床上应争取合并损伤出现之前及时手术治疗。
- 孙学武杨子奉
- 关键词:CT创伤硬膜外血肿手术预后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自发性吸收5例分析
- 2006年
- 张洪琛孙学武李元柱
- 关键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颅内压增高动态CT检查症状
- 解毒软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17例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35
- 2000年
- 吴圣贤吴雪莲黄政鑫孙学武林求诚林炳辉方素钦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治疗
- 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42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 (TBG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 42例TBGH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TBGH常见于车祸所致的减速性损伤 ,血肿多位于受力对侧 ;伤后早期出现偏瘫而意识障碍相对较轻为临床特征 ;年龄大于 60岁 ,原发性脑损伤重 ,血肿量大于3 0ml ,瞳孔异常 ,GCS评分为小于 8分者病死率高。结论 “中间脑挫伤”概念可解释TBGH形成 ;其临床表现具有特点 ,正常认识该病 ,动态CT可明确诊断 ;原发性脑损伤程度、年龄、瞳孔变化、血肿量。
- 孙学武李元柱
- 关键词: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发病机制预后脑损伤颅内血肿
- 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81例被引量:4
- 1998年
- 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EDH)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我科自1986~1996年收治81例。现就其早期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59例,女22例,占同期颅脑外伤病人的4.1%。年龄:4个月~15岁,平均年龄8.65岁,受...
- 张瑞东李元柱赵宝林孙学武
-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外伤性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