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
-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加工工艺对断奶仔猪颗粒饲粮加工质量、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断奶仔猪颗粒饲粮加工质量、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分别采用普通制粒、添加膨化玉米低温制粒、大料膨胀低温制粒和二次制粒4种工艺加工断奶仔猪饲粮,分别命名为STP、EXT、EXP和DOP。选取96头平均体重为(8.57±0.87)kg的32日龄"大×长×杜"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4组分别饲喂4种加工工艺饲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STP组相比,EXT、EXP和DOP组的硬度值分别显著增加了32.87%、38.34%、30.13%(P〈0.05);而EXP组的颗粒耐久性指数(PDI)却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与STP、DOP组相比,EXT、EXP组的酥脆性显著增强(P〈0.05);EXT组的淀粉糊化度达到75%,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OP、EXP组淀粉糊化度分别比STP组显著提高32.70%、30.80%(P〈0.05);不同加工工艺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2)1~28 d仔猪生长试验中,饲喂4种颗粒饲粮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EXP组仔猪的ADG和ADFI最高,EXP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STP、EXT组(P〈0.05)。3)EXP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EXT组(P〈0.05);DOP组粗灰分消化率比STP、EXT组分别提高了7.6%、6.7%(P〈0.05);EXP组总能消化率显著高于STP组(P〈0.05);4种工艺对有机物消化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与STP组相比,EXP和DOP组的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显著提高3.6%、4.0%(P〈0.05)。由此可见,大料膨胀低温制粒工艺和二次制粒工艺加工断奶仔猪饲粮显著改善了仔猪颗粒饲粮的加工质量,提高了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
- 孙杰张建李军国秦玉昌李俊
- 关键词:断奶仔猪消化率
- 膨化加工对玉米糊化及抗营养因子消除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文章旨在研究膨化加工对玉米中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影响,及膨化玉米淀粉糊化度与阿拉伯木聚糖的相关性。在膨化机正常配置条件下,改变调质温度和膨化温度,制备不同梯度糊化度的膨化玉米。研究结果表明,调质温度或膨化温度升高,淀粉糊化度增大,阿拉伯木聚糖含量降低。淀粉糊化度与阿拉伯木聚糖呈线性负相关。
- 李丽孙杰李军国李俊
- 关键词:膨化玉米阿拉伯木聚糖淀粉糊化度
- 膨化玉米品质评价指标的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文章旨在研究膨化加工过程中温度对玉米品质的影响规律,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最终建立膨化玉米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在膨化机正常配置条件下,改变调质温度和膨化温度,制备不同品质的膨化玉米。研究结果表明,调质温度或膨化温度升高,淀粉糊化度显著升高,可溶性蛋白(蛋白溶解度)明显降低,玉米的各项指标都有变化。膨化加工对玉米品质影响较大,膨化玉米淀粉糊化度与可溶性蛋白(蛋白溶解度)及阿拉伯木聚糖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余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可以采用高温调质低温膨化加工工艺,以淀粉糊化度和蛋白溶解度为膨化玉米的品质评价指标。
- 李丽孙杰李军国石华乐李俊
- 关键词:膨化玉米淀粉糊化度可溶性蛋白
- 断奶仔猪大宗原料混合料膨胀加工参数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文章旨在研究膨胀加工参数对大宗原料混合料(玉米、小麦、豆粕及膨化大豆比值为23:5:5:2)加工质量的影响。试验采用淀粉酶解法、胃蛋白酶一胰蛋白酶两步酶解法及容重器法分别测定物料淀粉糊化度、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及容重,探讨膨胀加工参数中调质温度(75、80、85、90℃)、膨胀器环隙开度(2.6、2.3、1.9、1.5cm)、喂料速度(30、35、40、45、50Hz)对淀粉糊化度、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及容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调质料和膨胀料的糊化度随之升高,90℃时,调质料和膨胀料糊化度显著提高(P〈0.05);调质料的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膨胀料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变化不显著(P〉0.05)。同一喂料速度下,环隙开度降低,膨胀料糊化度升高,但膨胀料的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变化不显著(P〉0.05).当喂料速度为35、40Hz和50Hz时,糊化度逐渐升高,并且当喂料速度为50Hz,糊化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喂料速度为50Hz时膨胀料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喂料组(P〈0.05)。物料经过调质和膨胀后,容重显著降低(P〈0.05)、综合考虑物料的加工质量,初步认为混合料膨胀较优工艺参数的调质温度不宜过高,75~80℃为宜,环隙开度2.0~2.5cm,喂料速度35~45Hz.
- 孙杰张建李军国秦玉昌李俊
- 关键词:淀粉糊化度
- 不同糖类物质对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仔猪料生产中,玉米的熟化至关重要。然而,配方中糖类物质对玉米的熟化特性有一定的作用,旨在研究不同的糖类物质对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得出几种糖类物质(乳清粉、葡萄糖和蔗糖)和玉米混合物的黏度曲线。结果表明:随着乳清粉质量浓度的增加,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糊化温度显著升高(P<0.05),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谷底黏度和最终黏度显著降低(P<0.05),但均呈现不规律的下降。回生值显著降低(P<0.05),从而减缓老化速度。当蔗糖质量浓度>2 g/mL时,峰值黏度显著升高(P<0.05),蔗糖对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蔗糖的加入却提高了玉米淀粉的回生值。葡萄糖显著提高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和破损值(P<0.05),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和谷底黏度先升高后降低,糊化温度也随之增加,但影响不显著(P>0.05)。当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2 g/mL时,回生值最大。因此,仔猪料的生产中要适当的提高加工温度,合理控制蔗糖的使用,选择适宜的葡萄糖添加量。
- 孙杰李俊王伏超李军国
- 关键词:糊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