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国强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香鳞毛蕨
  • 2篇苯三酚
  • 2篇BB
  • 2篇PB
  • 1篇滴定法
  • 1篇学成
  • 1篇药材
  • 1篇异构体
  • 1篇生物碱
  • 1篇水蛭
  • 1篇水蛭素
  • 1篇酸性染料比色...
  • 1篇同分异构
  • 1篇同分异构体
  • 1篇凝血
  • 1篇凝血酶
  • 1篇煮散
  • 1篇总生物碱
  • 1篇浸膏
  • 1篇浸膏得率

机构

  • 5篇广东药学院
  • 2篇广东恒健制药...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东康美药物...

作者

  • 6篇宋国强
  • 6篇沈志滨
  • 2篇刘海燕
  • 2篇陈文浩
  • 1篇唐春萍
  • 1篇尹永芹
  • 1篇吴燕梅
  • 1篇何宇愿

传媒

  • 3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抗凝血酶滴定法优化水蛭煮散提取工艺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优选水蛭煮散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抗凝血酶滴定法测定水蛭中抗凝血酶活性物质含量。以粉碎度为指标,筛选粉碎设备,考察水分对水蛭煮散粉体的影响;以浸膏得率和抗凝血酶活性物质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粉碎度、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温度及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与传统饮片进行比较。结果:水蛭煮散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取水蛭最粗粉,加20倍量水浸泡10 min,于100℃煎煮提取3次,每次20 min;抗凝血酶活性物质转移率达93.31%,高于传统饮片的52.44%。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水蛭煮散具有效率高、时间短、能耗低、环保等优点,为水蛭煮散的工业化生产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邓国彤梁少瑜吴燕梅宋国强沈志滨
关键词:水蛭素浸膏得率
AB-8型大孔树脂纯化东风桔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用大孔树脂纯化东风桔中总生物碱的方法和工艺。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东风桔总生物碱质量分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大孔树脂的型号、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液p H、上样量、洗脱溶剂体积分数、洗脱溶剂体积等因素进行考察,优选纯化东风桔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结果以AB-8型大孔树脂的纯化效果较好,最佳上样生药质量浓度为0.14 g·m L-1,上样液p H为10.0,上样量为5BV,用9 BV去离子水除杂后,再用10 BV体积分数95%的乙醇进行洗脱,收集洗脱液。优选的纯化工艺得到的总生物碱的转移率均值为83.61%,树脂吸附率为89.30%,解吸率为93.64%,RSD为0.30%。结论该方法工艺简单,得到的总生物碱质量分数较高,重现性好。
谌江城尹永芹何宇愿杜冠峰宋国强沈志滨
关键词:总生物碱大孔树脂纯化酸性染料比色法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香鳞毛蕨中间苯三酚类衍生物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法从香鳞毛蕨中分离制备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的对照品。方法:用石油醚回流提取香鳞毛蕨,提取液浓缩后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再用半制备高效液相制备,以纯乙腈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3 ml·min-1),进样量为0.5 ml,得到2个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结果:2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绵马素BB和绵马素PB,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纯度,分别为绵马素BB(98.81%)、绵马素PB(98.57%)。结论:该方法制备的绵马素BB和绵马素PB纯度较高都在98%以上,简单,快速,可用于对照品的制备。
宋国强邓国彤杜文钊杜冠峰谌江城沈志滨
关键词:香鳞毛蕨
香鳞毛蕨中1对间苯三酚类同分异构体的分离与抗真菌活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离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并探讨其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制定的M38-A2方案(微量稀释法)研究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抗真菌活性。结果从香鳞毛蕨中分离得到1对间苯三酚类同分异构体异黄绵马酸PB(1)、黄绵马酸PB(2)。化合物1和2对红色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3.33μg/m L和1.875μg/m 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分别为10μg/m L和1.325μg/m 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黄绵马酸PB。化合物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对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陈文浩宋国强贾小舟唐春萍冯淡开沈志滨
关键词:香鳞毛蕨抗真菌活性
香鳞毛蕨中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对香鳞毛蕨中的间苯三酚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手段对香鳞毛蕨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进行纯化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绵马素BB(1)、白绵马素PP(2)、黄绵马酸AB(3)、Compound V(4)、绵马素PB(5)、绵马素BB(6)。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杜文钊宋国强刘海燕冯淡开沈志滨
关键词:香鳞毛蕨化学成分
香鳞毛蕨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香鳞毛蕨药材质量标准,为控制其质量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法对香鳞毛蕨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相关方法,对该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以绵马素BB(aspidin BB)和对照药材为对照,对该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绵马素BB为指标,建立了该药材中总间苯三酚质量分数的测定方法。结果香鳞毛蕨药材的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均具有很好的专属性,6批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值分别为9.45%、9.38%、1.58%、20.8%,总间苯三酚质量分数以绵马素BB计,为40.78 mg/g。结论建立了香鳞毛蕨药材质量标准,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香鳞毛蕨的质量控制。
刘海燕杜文钊宋国强陈文浩袁丽鹏沈志滨
关键词:香鳞毛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