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文坛

作品数:37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12篇文学
  • 10篇小说
  • 5篇新时期之初
  • 4篇写作
  • 3篇意识形态
  • 3篇说解
  • 3篇启蒙
  • 3篇小说解读
  • 3篇历史叙述
  • 3篇长篇
  • 2篇代文
  • 2篇新时期文学
  • 2篇叙事
  • 2篇人文
  • 2篇生命
  • 2篇青年
  • 2篇情怀
  • 2篇权力
  • 2篇权力书写
  • 2篇主流话语

机构

  • 33篇渤海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36篇宋文坛
  • 3篇陈芳芳
  • 2篇吴晓雪
  • 1篇周景雷
  • 1篇王卫平
  • 1篇宋瑞荣

传媒

  • 18篇渤海大学学报...
  • 2篇作家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当代文坛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锦州师范学院...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艺术时尚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怎样“继往”?如何“开来”?——第四次文代会前后的历史处境与文学问题被引量:1
2018年
历史转型时期召开的第四次文代会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探讨其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为深入地探讨会议前后的历史环境和亟待解决的文艺问题。第四次文代会以"文艺民主"和"团结一致向前看"来推动文艺界的团结和恢复文艺界的生机,同时也针对"回归"十七年还是"超越"十七年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这样的论争正体现了对历史的传承和接续。政治和文艺界确定了新的"二为"方针,取得了"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最大共识,在意识形态的最终尺度上获得协调和平衡,从而在文艺界内部形成共识,弥合分歧。
宋文坛周景雷
关键词:继往开来文艺界
历史叙述的“默契”与“偏离”——对“伤痕、反思”小说与“主流”话语关系的考察被引量:1
2010年
在"新时期"之初,围绕着如何想象与阐释"新时期"这一新的历史叙述概念,"主流"话语与当时占据文坛主潮的"伤痕、反思"小说之间形成了极为默契的"互动"关系,"伤痕、反思"小说在相当程度上参与并推动了"主流"话语的建构,从而形成了当代文学史上一次文学与"主流"话语的高度"融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创作与"主流"话语之间不存在分歧,对历史叙述问题的不同理解以及创作中出现的对"主流"历史叙事的"偏离"使刚刚建立的"规范"有了松动的迹象。
宋文坛
关键词:历史叙述
毕飞宇:权力书写、生存挣扎与创作困境——以《雨天的棉花糖》的意象解读为中心
2019年
毕飞宇的小说写作致力于对人的存在状态的呈现。在《雨天的棉花糖》中,毕飞宇通过二胡、枪、烈士、战俘、镜子的意象,集中展示了红豆这一人物形象在失去家庭依托、社会认同和存在勇气后走向死亡的过程,从个体悲剧上升到对生命存在难题的思考。毕飞宇塑造了一系列丧失主体性的人物形象,这些悲剧性的人物形象体现出毕飞宇对无所不在的权力的反思,但也暴露出了毕飞宇在创作上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属于这一时代的文学精神困境。
宋文坛王璐
关键词:意象权力主体性
一种移动式教学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教学板,包括一对支撑脚架、多个移动轮、两块教学板本体、教学板支撑横杆、教学板支撑纵杆、两根旋转支撑杆、两个旋转支撑环、旋转中心球、旋转凹槽、旋转连接球及一对中心球连接件;移动轮设在支撑脚架底部,...
宋文坛陈芳芳
文献传递
道德化写作的话语功能与尴尬命运——“新时期”之初的“改革文学”创作
2014年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改革文学致力于建构一种二元对立式的道德化写作模式。这一道德化叙事的形成与特定社会时局的影响紧密相连,也离不开时代语境转换下社会大众潜意识的支持,同时透露出一代作家、批评家期望以文学担负起历史责任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这一写作模式的批评形成对改革文学的另一种"主流"评价,从而使改革文学显现出与时代"错位"的尴尬。这一现象正凸显了当代历史叙述的内在悖论和冲突性难题。
宋文坛
关键词:改革文学
价值寻找和精神皈依的旅程——张承志、史铁生创作精神比较论
张承志与史铁生都通过他们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精神上的探索,并试图以这种方式确立他们生命的意义.他们都走过了相似的精神心理历程:由'知青情结'推动的'精神还乡',对'土地—母亲'的歌颂;到主体精神自觉的孤独探索;最后落脚于宗教...
宋文坛
关键词:还乡孤独皈依
文献传递
对当代文学学科困境的正面回应——评王卫平等《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评估体系的重建与文学价值论》
2019年
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当代文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历史是比较短暂的,因此,当代文学的学科研究方法和规范仍处在生长和变化的'发展中'状态。这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从好的方面来说,当代文学的这一状态也是学科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这表明学科生长具有潜力和空间;但如果从负面角度看,学科研究的不稳定导致了学科规范的统一性和研究方法稳定性的缺失。几十年来,研究重心和研究方法总是'城头变化大王旗'.
宋文坛
关键词:文学价值论中国当代文学价值评估体系文学学科
1977-1984:新时期文学的话语重建
“新时期”之初(1977至1984年)的文学,话语格局的变化和话语冲突的不断发生构成了它的基本特征。随着“文革”的结束,以“阶级/革命”叙事为特征的“文革”话语已经被历史所否定,以“人性”、“人道主义”、“主体性”等为特...
宋文坛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文学创作文学语言话语重建叙事风格主流意识形态
文献传递
唯美书写、诗意守望与学理批评——张学昕文学批评概观
2018年
张学昕的文学批评始终关注90年代以来持续保持创作活力的小说家群体。对苏童小说的批评尤其体现出他的批评风格:注重感性捕捉,强调审美内涵,极为重视文体形式分析。他注重构建完整统一的理论话语体系,具有学院派批评的特点。在他对"诗意的乌托邦"等概念的阐发中,可看出他严肃、虔诚的批评态度。近年来,张学昕的批评表现出日益强烈的现实关照意味,他对短篇小说和现实主义创作、西方话语和本土批评等问题的思考,都体现出自己独到的个性。
宋文坛
关键词:文体批评
青年的位置——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文学中的“青年问题”论析被引量:3
2016年
一、“主体”的翻转与“青年问题” 在晚清以来的历史和文学叙述中,“青年”始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1901年,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中依据精神气质的不同把中国人区分为“老年”和“青年”两类,并做了高下善恶之区分:“故今日我全国人可分为两种:其一老朽者流,死守故垒,
宋文坛
关键词:青年问题文学叙述精神气质中国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