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志刚

作品数:34 被引量:206H指数:9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建筑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5篇地球化
  • 15篇地球化学
  • 9篇地球化学特征
  • 9篇锆石
  • 9篇花岗岩
  • 9篇化学特征
  • 8篇岩石
  • 7篇地质
  • 6篇地质意义
  • 6篇年代学
  • 6篇侏罗世
  • 5篇岩石地球
  • 5篇岩石地球化学
  • 5篇石地
  • 5篇北部
  • 4篇早侏罗世
  • 4篇锆石U-PB...
  • 4篇白垩世
  • 3篇大兴安岭北部
  • 3篇岩浆

机构

  • 28篇辽宁工程技术...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辽宁省地质勘...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内蒙古平庄煤...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34篇尹志刚
  • 7篇李敏
  • 7篇李海娜
  • 5篇王阳
  • 4篇赵海滨
  • 4篇韩宇
  • 4篇曹忠强
  • 3篇张志玲
  • 3篇赵寒冬
  • 2篇李尚林
  • 1篇周兴福
  • 1篇徐仲元
  • 1篇张璟
  • 1篇董晓杰
  • 1篇万晓樵
  • 1篇莫宣学
  • 1篇刘志逊
  • 1篇姜利国
  • 1篇隋淑梅
  • 1篇于庆文

传媒

  • 10篇地质通报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本溪地区新太古代晚期钾质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2024年
辽宁本溪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北部,区内广泛发育新太古代深成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尚无钾质花岗岩的报道。钾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早期陆壳发育成熟和稳定的重要标志,本次钾质花岗岩的发现对系统的研究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壳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本溪地区马家沟的钾质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成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马家沟岩体为片麻状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测年数据显示,岩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490±21)Ma,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该岩体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钾质岩石;主要富集高场强元素La、Zr、Th及大离子亲石元素K、Nd等元素,亏损P元素、高场强元素N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Sr、Ti等;REE曲线为右倾型,负Eu异常,属于S型花岗岩。研究区钾质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壳,是变质泥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代表华北太古宙克拉通固结基底形成之前的最后一次岩浆活动,标志着在新太古代晚期本溪地区微陆块已拼贴完成,并与其他地区一起构成稳定的华北太古宙克拉通。
尹志刚李萌萌吴子杰陈军典姜然张凯强姜琦郭浩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
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对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具有富Si、富碱,贫Mg、Ca的特征;微量元素亏损Sr、P、Eu、Ti,富集K、Rb、Th等不相容元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A/CNK=0.88~1.21,A/NK=0.94~1.49)。测年结果显示,粗中粒碱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140.3±1.0Ma,细中粒碱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为137.9±0.8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区域研究资料,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岩体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尹志刚宫兆民张跃龙韩宇王阳曹忠强李海娜李敏
关键词:早白垩世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A型花岗岩
小兴安岭南部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通过对小兴安岭南部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了其形成时代及岩石成因。测得二长花岗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88±2Ma,形成于早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富硅、富碱,CaO、Fe203、TiO2、MnO、MgO和P2O5的含量较低,A/CNK=0.95~1.12,A/NK=1.17~1.32,属于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Hf、Zr、Th,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和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稀土元素总量(∑REE)较高,配分曲线分布型式为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的右倾型,表现出轻微的负Eu异常。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二长花岗岩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研究资料,小兴安岭南部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应与古大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作用和蒙古-鄂霍茨克洋向额尔古纳地块之下的俯冲作用,即双向俯冲作用的弧后伸展环境相对应,其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尹志刚庞学昌王春生郝科刘松杰宫兆民张圣听王冠群
关键词: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大兴安岭北段伊勒呼里山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8年
对大兴安岭北段伊勒呼里山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揭露区域大地构造环境。测年数据显示,二长花岗岩于158.1±0.7Ma前形成,为晚侏罗世早期岩浆演化事件的产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富Na、K、Al,低Fe、Mg的特点,A/CNK值为0.83~1.09,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贫高场强元素Hf、Th;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具弱的负Eu异常,为Ⅰ型花岗岩。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玄武质成分的岩石部分熔融,为同碰撞期陆壳加厚过程的产物。研究区晚侏罗世早期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闭合过程中的陆-陆碰撞环境有关,其形成时代限定了大兴安岭北段伊勒呼里山地区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时间应为晚侏罗世早期。
尹志刚宫兆民张跃龙曹忠强李敏李海娜王阳韩宇张圣听
关键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过程和机制:来自辽宁本溪北大山岩体的证据
2023年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经历了巨厚减薄事件,但减薄过程及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宁本溪地区的北大山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以期得到关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研究的启示。北大山岩体岩性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7.1±1.4)Ma,表明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北大山岩体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具有富硅(w(SiO_(2))=69.15%~69.87%)、富碱(w(Na_(2)O+K_(2)O)=8.46%~8.66%)、贫镁(w(MgO)=0.80%~0.90%)、贫钙(w(CaO)=2.03%~2.04%),准铝质(A/CNK=0.98~0.99)的特征;富集Rb、Th、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轻稀土较陡,重稀土较平缓,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63.14~768.87℃)明显低于A型花岗岩(>800℃),以上特征总体表现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锆石εHf(t)值为-21.49~-19.04,均为负值,二阶段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 DM2)=2536~2383 Ma,表明其源岩主要为古元古代古老下地壳基性岩的部分熔融。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北大山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回撤而导致的区域伸展背景环境下,同时,上涌的软流圈引起华北克拉通深部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拆沉作用,从而致使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
骆念岗高莲凤张振国尹志刚崔建宇吴君飞邢杰丁恺高晨阳王月
关键词:LU-HF同位素岩石圈减薄
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岩浆演化被引量:44
2006年
据火山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喷发旋回特征及岩浆来源,将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划分为三个岩浆演化旋回。晚侏罗世塔木兰沟—吉祥峰旋回火山岩为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并有陆壳物质的混染;早白垩世的上库力旋回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早白垩世伊列克得旋回火山岩为碱性到亚碱性过渡系列,岩浆来自于地幔并受地壳的混染。综合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板内环境,早白垩世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尹志刚张跃龙杨晓平赵寒冬韩振哲
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岩浆演化
据孢粉分析黑龙江嘉荫地区晚白垩世气候变化对恐龙绝灭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黑龙江省嘉荫地区是中国境内发现恐龙最早的地区,自恐龙化石被发现以来在该区进行过大量的发掘,但对恐龙生活环境和灭绝原因一直没有解释。本研究将产恐龙的晚白垩世地层由下而上划分为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渔亮子组和富饶组,其中产恐龙化石和大量孢粉化石。孢粉化石由下而上可识别为Polypodiaceaesporites-M onosulcites-Beau-preaidites、Cyathid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Aguilapollenites和C lassopollis-Ephedripites-Sphagnum sporites组合。根据含恐龙地层中的孢粉化石组合变化和沉积物特征分析,认为晚白垩世本区总体属湿暖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孢粉化石组合的变化显示当时出现暖湿至干热气候条件的演变。嘉荫群上部渔亮子组中膏岩层和耐高温、抗盐碱的克拉梭粉(C lassopollis)麻黄粉(Ephedripites)组合在短时间内的大量出现,说明晚白垩世末期出现有短暂的干热气候,这种气候的突然转变以及伴随的生态系统的紊乱可能是嘉荫地区恐龙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但不排除诸如天外星体碰撞地球、大规模火山喷发等引发白垩纪末恐龙全球灭绝的因素,后者更可能是引起气候变化的直接因素。
赵海滨尹志刚万晓樵于庆文牛延宏
关键词:晚白垩世孢粉气候变化恐龙绝灭
一种用于煤矿地质勘探的三角支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矿地质勘探的三角支架,包括安装板和导向板,所述安装板上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且固定板上端与安装箱固定连接,同时安装箱右上侧安装有转轮,并且安装板底部与固定柱固定连接,固定柱下侧与限位板固定连接,且固定...
张志浩尹志刚周小刚
文献传递
煤矸石、粉煤灰作为道路基层填料的试验研究
阜新是一座以煤、电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煤矿生产和电厂发电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煤矸石和粉煤灰,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己成为阜新社会一大公害.在对煤矸石、粉煤灰和风积砂土的各项物理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试验选择...
尹志刚
关键词:煤矸石粉煤灰风积砂土固化剂正交试验神经网络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测量植物根系拔出力的装置及方法
一种用于测量植物根系拔出力的装置及方法,属于植物根系拉力测量技术领域。所述用于测量植物根系拔出力的装置包括:主框架、副支架、摆臂、夹持组件、气缸、气泵、气压传感器和控制器;主框架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且主框架的一端活动安装...
张志玲张明旭尹志刚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