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乙酰
  • 1篇植酸
  • 1篇植酸酶
  • 1篇植酸酶基因
  • 1篇溶菌酶
  • 1篇生物吸附
  • 1篇生物吸附剂
  • 1篇酸酶
  • 1篇曲霉
  • 1篇吸附剂
  • 1篇离子
  • 1篇酶促反应
  • 1篇酶动力学
  • 1篇酶基因
  • 1篇米曲
  • 1篇米曲霉
  • 1篇克隆
  • 1篇基因

机构

  • 3篇山东大学

作者

  • 3篇崔富昌
  • 2篇张玉臻
  • 2篇陈明
  • 1篇张正红
  • 1篇孙昌魁
  • 1篇程剑锋
  • 1篇李强
  • 1篇夏蕊蕊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β-1,4-N,6-O-二乙酰胞壁质酶R2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
在pH5.6的NaAc-HAc测活体系中(5mmol·L-1),求得β-1,4-N,6-O- 二乙酰胞壁质酶R2水解Strop mutans Ingbritt的Km值为0.2065mol·L-1, Vmax值为0.127...
孙昌魁张正红崔富昌陈明夏蕊蕊张玉臻
关键词:溶菌酶酶动力学
文献传递
米曲霉植酸酶的分离纯化、性质研究及其基因的克隆
植酸及其盐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植物组织和粮食产品中,是磷和肌醇的主要存储形式,同时对保持机体磷的平衡起重要作用。植酸酶作为一种单胃动物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植物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减少磷排泄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能降低植...
崔富昌
关键词:米曲霉植酸酶纯化植酸酶基因基因克隆
文献传递
生物吸附剂ZL5-2对Cr(Ⅵ)的吸附机理被引量:32
2006年
研究了Agrobacterium sp.产生的生物吸附剂ZL5.2对Or(Ⅵ)的吸附作用,并对吸附Or(Ⅵ)前后及解吸附后的ZL52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ZL5.2对Or(Ⅵ)吸附的最佳pH为0.5~1.5,随着pH增大,吸附作用减弱,ZL5-2吸附Cr(Ⅵ)可在短时间内完成。10min时即有65.4%的Or(Ⅵ)被吸附,60min时吸附率达到90%以上,80min后所有的Or(Ⅵ)都被吸附.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被吸附的Or(Ⅵ)可以被解吸附,解吸率为13.6%~67.9%.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推测该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存在可逆吸附和不可逆吸附,以可逆吸附为主.
李强陈明崔富昌程剑锋张玉臻
关键词:生物吸附剂铬离子红外光谱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