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瘘
  • 3篇静脉
  • 2篇动静脉内
  • 2篇动静脉内瘘
  • 2篇静脉内
  • 2篇静脉内瘘
  • 2篇固定架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引导
  • 2篇穿刺
  • 1篇动静脉
  • 1篇血管通路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肢体
  • 1篇直接穿刺
  • 1篇溶栓
  • 1篇透析管
  • 1篇透析患者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崔立芹
  • 5篇马志芳
  • 3篇向晶
  • 2篇吴明歌
  • 2篇曾鹂
  • 2篇张嵘之

传媒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内瘘肢体穿刺固定支架
一种内瘘肢体穿刺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及至少一条固定带;支架本体底面为平面,与底面相对的顶面设有沿轴向方向贯穿的U型槽;U型槽的两侧设有管路固定凹槽;支架本体侧壁上设有固定带,与该侧壁相对的侧壁上设有凸钉,固定带...
马志芳崔立芹向晶
文献传递
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血栓部位治疗内瘘血栓效果的临床研究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为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之一,它具有足够血流量,并发症少,可供长期反复使用的优势。但由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多数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硬化等并发症,患者血管条件差、血管内膜增生、高凝状态、吻合...
马志芳向晶曾鹂崔立芹
文献传递
多功能内瘘固定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功能动静脉内瘘肢体固定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和传统治疗巾覆盖胶布固定方法,均在透析开始时应用,观察透析的患者在12个月治疗期间,比较2组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2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87.305,140.466,15.153,P=0.000);2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5.45,P<0.05);结论多功能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对内瘘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了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马志芳吴明歌张嵘之崔立芹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固定架血液透析
内瘘固定架降低血管通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马志芳吴明歌张嵘之崔立芹
文献传递
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下穿刺溶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0
2010年
目的探索一项安全有效的动静脉内瘘药物溶栓方法。方法将69例动静脉内瘘堵塞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血栓部位和传统溶栓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内瘘堵塞相关因素、溶栓效果、及溶栓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内瘘使用时间、透析时间和血栓形成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经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患者是34例(97.2%),对照组经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患者是20例(58.8%),两组内瘘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76,P<0.01)。试验组患者在溶栓后局部出血、局部血肿及局部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发热、皮疹和肢体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血栓部位内瘘再通率高,溶栓后并发症少,具有穿刺定位准确、尿激酶用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等优势,此溶栓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马志芳向晶曾鹂崔立芹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溶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