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应正标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岭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声带
  • 3篇声带白斑
  • 3篇内镜
  • 3篇癌变
  • 3篇白斑
  • 2篇性病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 2篇良性病
  • 2篇良性病变
  • 2篇鼻腔
  • 2篇病变
  • 1篇新生物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分析
  • 1篇预后研究
  • 1篇预后因素
  • 1篇支撑喉镜
  • 1篇上颌
  • 1篇上颌窦

机构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8篇应正标
  • 3篇王云杰
  • 3篇汪文斌
  • 2篇汪文斌
  • 2篇余翔
  • 2篇蔡朝阳
  • 2篇苏仁杰
  • 1篇肖红利
  • 1篇林志宏
  • 1篇范国康
  • 1篇董春鸽
  • 1篇张祥文
  • 1篇金士剑
  • 1篇管敏鑫
  • 1篇周仁芳
  • 1篇徐霖
  • 1篇潘春辉
  • 1篇陈小友
  • 1篇王华林
  • 1篇曾爱平

传媒

  • 4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浙江温岭167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12S rRNA基因突变频谱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浙江温岭地区非综合征型聋患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浙江温岭167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对线粒体12S rRNA基因进行突变筛查,从种系发生、结构-功能相关性及正常对照组的发生频率等方面评估12S rRNA基因变异与聋病的相关性。结果 12S rRNA基因上共鉴定23个变异,其中1555A>G、1027A>G和961位点变异分别占3.59%、0.60%和10.18%。872G>A突变位于12S rRNA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且未在449例正常对照组中发现,可能增加耳毒性药物的敏感性,其他变异位点为多态性位点。结论绘制温岭市非综合征型聋患者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频谱,发现14.97%患者携带聋病相关12S rRNA基因突变。这些工作为聋病分子病因学研究、温岭地区聋病预防重点以及诊断方法的研发和聋病治疗提供重要数据。
蔡朝阳应正标郑静张婷肖红利曾爱平周仁芳陈小友金士剑郑刚管敏鑫
关键词:听力障碍氨基糖苷类RRNA基因
支撑喉镜下喉内镜与显微镜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05年
我科自2004年1月~2004年6月无选择地随机采用支撑喉镜下喉内镜及显微镜下治疗声带良性病变168例,其中支撑喉镜下喉内镜手术(喉内镜组)73例,显微镜手术(显微镜组)95例.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探讨治疗本病的适用方法,报告如下.
王云杰应正标余翔
关键词:声带良性病变喉内镜显微镜疗效比较手术治疗
声带白斑黏膜剥脱术复发及癌变的预后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声带白斑黏膜剥脱术的临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3年12月416例因声带白斑行黏膜剥脱术的临床资料,计算术后1、3、5年复发率和癌变率,并用COX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吸烟、酗酒、白斑范围、组织病理与声带白斑术后复发、癌变的关系,筛选与复发、癌变相关的变量,进入多元COX回归分析模型。结果 416例黏膜剥脱术后声带白斑复发107例,癌变43例,其中1、3、5年复发率分别为9.4%、20.8%、26.0%,癌变率分别为1.9%、6.7%、10.2%。年龄、白斑范围、组织病理均被选入复发及癌变多元COX回归分析模型。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白斑范围、组织病理是影响声带白斑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组织病理是影响声带白斑术后癌变的预后因素。结论声带白斑黏膜剥脱术后复发与白斑范围、组织病理相关,癌变与组织病理相关;组织病理为中度异型增生和重度异型增生的声带白斑为术后高风险复发、癌变组。
汪文斌王琦徐霖王华林应正标林志宏范国康
关键词:声带白斑复发癌变预后因素
半冠状切口结合小钛板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半冠状切口结合小钛板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疗效。方法2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其治疗方案均采用半冠状切口下完成骨折复位,继以小钛板内固定,术后随访3~12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半冠状切口结合小钛板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具有切口隐蔽、安全、固定可靠及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王云杰应正标汪文斌余翔张祥文
关键词:颧骨复合体骨折半冠状切口
声带白斑病理特征与内镜下黏膜剥脱术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声带白斑病理特征及内镜下黏膜剥脱术的预后。方法对186例声带白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理特点及其与内镜下黏膜剥脱术预后的关系。结果186例声带白斑中单纯增生伴角化或不全角化的有87例(46.8%),复发17例,癌变3例;轻度不典型增生的有64例(34.4%),复发15例,癌变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有29例(15.6%),复发13例,癌变1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的有6例(3.2%),复发 6例,癌变 5例。结论声带白斑组织病理特征与其复发、癌变相关,病理分级越高,复发、癌变风险越高。
汪文斌苏仁杰彭倩华应正标
关键词:声带白斑病理癌变
筛窦神经鞘瘤1例被引量:6
2014年
资料患者男性,35岁,因“右侧鼻塞加重1年,伴鼻出血1个月”于2010年1月14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9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6/74mmHg(1mmHg=0.133kPa);外鼻无畸形,鼻中隔右偏,右嗅裂处见一新生物,色淡黄,表面光滑,右鼻腔通气欠佳。鼻窦CT:右侧筛窦见椭圆形密度增高影,局部骨质膨胀,鼻中隔右偏(图1)。
蔡朝阳应正标彭倩华林海勇董春鸽
关键词:体格检查表面光滑鼻腔通气鼻出血新生物
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27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效果。方法上颌窦良性病变27例(29侧)。在鼻内镜下,首先从下鼻甲前缘行鼻腔外侧壁切开,分离出鼻泪管后形成鼻泪管-下鼻甲瓣,内移形成上颌窦入路;然后彻底清除上颌窦病灶;最后复位鼻泪管-下鼻甲黏膜瓣,并行下鼻道开窗。结果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随访6~18个月,治愈24例(26侧)、好转2例、无效1例。鼻内镜检查:术腔上皮化,术后患者下鼻甲形态良好。除1例6个月后复发,另1例有轻微面部麻木外,其余病例均无溢泪、鼻腔干燥等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常规鼻-上颌窦(联合)开窗困难的上颌窦良性病变可选治疗方法。
王云杰汪文斌潘春辉应正标
关键词:上颌窦良性病变鼻内镜手术
声带白斑癌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声带白斑癌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86例声带白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酗酒、病变范围、是否累及前连合、组织病理分级与声带白斑癌变的关系,筛选与声带白斑癌变相关的变量,选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计算这些因素的相对危险度(OR值)及95%可信区间。结果 186例声带白斑中25例发生了癌变,癌变率为13.4%。其中,白斑范围、是否累及前连合、组织病理分级被选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累及前连合、组织病理分级是声带白斑癌变的影响因素,而病变范围不是声带白斑癌变的影响因素。声带白斑累及前连合的癌变风险是不累及前连合的10.16倍;病理为中度异常增生(SIN2)的癌变风险是单纯增生伴或不伴角化(KWD)的11.06倍,而重度异常增生(SIN3)的癌变风险是KWD的140.17倍。结论声带白斑癌变与累及前连合、组织病理分级相关,累及前连合、组织病理分级为SIN2和SIN3的声带白斑为高风险癌变组。
汪文斌苏仁杰彭倩华张祥文应正标
关键词:声带白斑癌变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