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2篇血肿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硬膜
  • 2篇硬膜下
  • 2篇硬膜下血肿
  • 2篇神经内镜
  • 2篇神经内镜辅助
  • 2篇神经外科
  • 2篇神经外科手
  • 2篇神经外科手术
  • 2篇术前
  • 2篇术前影像学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吸引器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慢性

机构

  • 7篇江苏省苏北人...
  • 3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0篇庞陆军
  • 6篇张恒柱
  • 5篇魏民
  • 4篇严正村
  • 4篇王晓东
  • 4篇董伦
  • 3篇李育平
  • 3篇佘磊
  • 2篇姜扬扬
  • 1篇李震
  • 1篇潘恩裕
  • 1篇陈鹏
  • 1篇陈兴
  • 1篇齐心
  • 1篇车彦军
  • 1篇刘钊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江苏省第十八...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乳突后锁孔入路磨除部分岩骨显露中颅窝的内镜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乳突后锁孔入路密除部分岩骨显露中颅窝的范围、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采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院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提供的不分性别、完整、无缺损的成人尸头标本8具(16侧),模拟神经内镜下经乳突后锁孔入路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及岩尖显露中颅窝,观察最大的显露范围,标识Parkinson三角的边界,显露Meckel囊、海绵窦外侧壁包含的解剖结构,并测量乙状窦后缘中点至中颅窝各重要解剖结构的距离、Parkinson三角的边长。结果经乳突后锁孔入路可显露小脑脑桥角、脑干腹外侧、小脑幕切迹间隙、岩斜区及海绵窦外侧壁;可显露的中颅窝解剖标志包括:三叉神经节、滑车神经及外展神经海绵窦段、动眼神经岩床段、颈内动脉海绵窦后曲部及交通段、后交通动脉。乙状窦后缘中点至内听道上结节、三叉神经半月节、颈内动脉海绵窦后曲段的距离分别为(34.4±2.1)inin、(54.5±2.9)mm、(65.2±3.1)mm;Parkinson三角边长分别为(19.0±2.9)mm、(16.2±2.0)mm、(8.0±2.3)mm。结论神经内镜下经乳突后锁孔入路磨除部分岩骨增加中颅窝的有效显露,适合处理大部分后颅窝肿瘤、动脉瘤等病变,并能够完成主体位于后颅窝,小部分侵及中颅底病变的处理。
庞陆军张恒柱严正村王晓东董伦佘磊李育平魏民王杏东
关键词:乳突解剖学神经外科手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前影像学分型与手术策略选择
Background·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1.Pathogenesis: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病因学的治疗尚不成熟·2.Diagnosis:目前影像学检查(CT为主)为诊断CS...
庞陆军
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对重型脑外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在重型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9例。2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另给予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治疗。对比2组术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应激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12周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内,2组GCS评分及SF-36评分呈升高趋势,NIHSS评分、NE水平及Cor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且术后4周、8周及12周时,实验组GCS评分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NE水平及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术后12周内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治疗过程中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齐心李震陈鹏庞陆军
关键词:重型脑外伤血性脑脊液神经功能预后
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P-tau蛋白表达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P-tau蛋白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根据时间点分为6 h、1 d、7 d和21 d,每组10只。采用改良的Feeney's自由落体装置制备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损伤后6h、1d、7 d和21 d采用水迷宫法动态观察大鼠认知功能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P-tau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颅脑损伤6 h后,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P<0.05),随损伤时间延长,其逃避潜伏期时间逐渐缩短,损伤后7 d逃避潜伏期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损伤同侧脑组织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损伤后6 h脑组织中P-Tau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随损伤时间延长,P-Tau蛋白表达逐渐增多,且在损伤后7 d表达最高(P<0.05),21 d时减少(P<0.05)。在损伤对侧脑组织中,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损伤后6 h脑组织P-tau表达明显增高(P<0.05),1 d时处于较高水平(P<0.05),后逐渐减少,7 d,21 d时P-tau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可导致大鼠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其损伤脑组织P-tau蛋白表达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且以损伤中后期表达明显。
刘钊车彦军潘恩裕陈兴庞陆军
关键词:颅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
右额部颅骨淋巴瘤误诊分析
2013年
患者女,68岁,因右额部肿物于2011年11月入院.右额部一肿块,质软,无压痛及波动感,与周围骨组织界限清楚,活动度差.1个月来肿物增大至鸡蛋大小,在当地医院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不详),肿物迅速缩小至核桃大小.头颅CT示: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额骨见不规则骨质破坏,破坏区可见软组织密度影,最大切面约3.4 cm×2.1 cm,其内可见残余骨.查体:神志清,精神尚可,消瘦体型,右额部可见约3.0 cm×3.0 cm×0.4 cm大小包块,质软,触之无压痛及波动感,活动度差,其下骨质破坏,与周围骨组织界限清楚,肿块表面无红肿发热.余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完善其他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淋巴细胞百分比未见增高.乙肝病毒(HBV)(-),人乳头瘤病毒(HPV)(-),HIV(-).头颅CT平扫、磁共振成像(MRI)及CT骨关节三维成像(图1).
姜扬扬张恒柱董伦庞陆军
关键词:淋巴瘤颅骨误诊
一种神经内镜辅助吸引器
一种神经内镜辅助吸引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吸引器,其特征是,设有冲洗管、神经内镜固定管和外包管,所述吸引器和冲洗管、神经内镜固定管设置在外包管内,所述的神经内镜固定管上设有用于固定神经内镜固定管内神经内镜的定位螺...
张恒柱严正村王晓东佘磊董伦李育平庞陆军王杏东魏民
文献传递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前影像学分型和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术前影像学分型以及手术治疗。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CSDH患者246例,根据术前头颅CT、MRI特征分为5型:低密度型、等密度型、高密度型、混杂密度型及分隔型,并依据分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本组效果良好(Markwalder分级Ⅰ-Ⅱ级)率为93.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5%。低密度型术后5例血肿复发,等密度型1例复发,高密度型1例复发,混杂密度型3例复发;分割型发生癫痫1例。结论 根据CSDH患者术前影像学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策略,并予以个体化治疗,对于治疗CSDH具有重要意义。
庞陆军张恒柱李育平严正村王杏东魏民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影像学分型手术治疗疗效
一种神经内镜辅助吸引器
一种神经内镜辅助吸引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吸引器,其特征是,设有冲洗管、神经内镜固定管和外包管,所述吸引器和冲洗管、神经内镜固定管设置在外包管内,所述的神经内镜固定管上设有用于固定神经内镜固定管内神经内镜的定位螺...
张恒柱严正村王晓东佘磊董伦李育平庞陆军王杏东魏民
文献传递
原发性额窦脑膜瘤1例
2016年
1病历摘要 女,27岁;因"发现左额部隆起2个月余"于2014年6月入院。左额窦区压痛,无溢泪、视物模糊、鼻塞、涕中带血、嗅觉减退。副鼻窦MRI显示:左侧额窦腔明显破坏、扩大,窦壁不完整,局部见软组织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窦壁未见明显骨质吸收破坏;双侧下鼻甲黏膜影增厚,鼻中隔向右偏曲(图1A)。
魏民张恒柱王晓东严村庞陆军
关键词:脑膜瘤额窦神经外科手术
一种经h-BDNF基因修饰的人黑色素瘤源性类神经元细胞模型的构建及意义探讨
魏民张恒柱姜扬扬王晓东佘磊严正村董伦庞陆军王杏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