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建邦

作品数:29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耐药
  • 12篇耐药性
  • 8篇单胞菌
  • 8篇铜绿
  • 8篇铜绿假单胞
  • 8篇铜绿假单胞菌
  • 8篇假单胞菌
  • 7篇药性分析
  • 7篇体外
  • 7篇体外诱导
  • 7篇耐药性分析
  • 6篇喹诺酮
  • 6篇细菌
  • 6篇杆菌
  • 6篇病原菌
  • 4篇原菌分布
  • 4篇沙星
  • 4篇细菌耐药
  • 4篇抗药
  • 4篇抗药性

机构

  • 26篇山西医科大学...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赣南医学院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胜利油田中心...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山西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作者

  • 29篇康建邦
  • 13篇张瑞琴
  • 11篇张润梅
  • 11篇段金菊
  • 5篇王欣春
  • 5篇李晓霞
  • 4篇侯锐钢
  • 4篇徐辉
  • 4篇张智琪
  • 3篇尹冬虹
  • 3篇高雅婷
  • 2篇杜娟
  • 2篇博晓真
  • 2篇宋艳
  • 1篇刘丹
  • 1篇姚明兰
  • 1篇张志琴
  • 1篇董春霞
  • 1篇刘卓拉
  • 1篇叶露

传媒

  • 9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4篇2021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喹诺酮药物体外诱导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突变和外拍泵研究
张瑞琴侯锐钢段金菊王欣春康建邦
脓毒症患者病原菌培养分布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1年
研究不同病情危重程度的脓毒症患者病原菌培养分布情况。选我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采集血液、尿液、支气管深部分泌物,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观察患者中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率。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病原菌数量随病情加重而增加,医院内脓毒症患者急性就诊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给予有效抗菌药物,以达到及时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病死率目的。
邓艳华叶露康建邦李建强
关键词:脓毒症病原菌分布病情危重程度
环丙沙星诱导对铜绿假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经环丙沙星诱导前后对4种喹诺酮类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以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以环丙沙星作为诱导药物,选择0.5×MIC、1×MIC、2×MIC、4×MIC 4种诱导浓度共诱导5代,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诱导前及诱导1,3,5代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MIC。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考虑环丙沙星诱导浓度间的差异,不同代数间菌株对4种喹诺酮类药物MI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诱导代数间的差异,不同环丙沙星诱导浓度间菌株对4种喹诺酮类药物MI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代数因素与诱导浓度因素间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MIC有交互影响(P<0.05)。结论从0.5×MIC到4×MIC环丙沙星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较强的诱导作用,使喹诺酮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有较大改变,提示临床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应考虑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充分优化治疗方案。
高雅婷李晓霞康建邦张智琪张瑞琴段金菊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喹诺酮类体外诱导
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阴沟肠杆菌产Ⅰ型头孢菌素(AmpC)酶是导致其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AmpC酶多数由染色体介导[1],但近年来陆续发现了数十种质粒定位的AmpC酶,由于质粒介导AmpC耐药基因可在同种或不同种属细菌间广泛播散,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困难,
张瑞琴陈海金康建邦
关键词:耐药性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质粒介导染色体介导
内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对比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内、外科住院患者感染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内、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和药敏试验报告单。送检标本包括尿、血液、病变部位分泌物、痰、粪便、咽拭子、脑脊液等。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提供的WHONET 5.5软件及SPSS16.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内、外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来源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共分离到来源于4 092例内、外科住院患者的非重复病原菌4 268株,其中内科患者2 182例2 257株,外科患者1 910例2 011株。来源于内科患者的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来源于外科患者的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来源于内科患者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高于外科患者的有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及头孢呋辛[62.7%(271/432)比58.0%(202/348),65.5%(283/432)比55.5%(193/348),63.8%(275/431)比53.3%(185/347),41.8%(180/431)比34.4%(120/349),34.0%(146/430)比26.6%(93/349)],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94.4%(151/160)比83.3%(140/168)],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92.2%(190/206)比86.1%(230/267)],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及米诺环素[30.1%(31/103)比19.0%(41/216),29.7(30/101)比17.5%(38/217),19.4%(20/103)比10.8%(23/213),19.2%(19/99)比9.8%(20/204),23.2%(22/95)比11.1%(22/198)],敏感率低于外科患者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及克林霉素[54.8%(40/73)比78.9%(71/90),50.0%(37/74)比71.3%(62/87),28.8%(21/73)比46.6%(41/88)],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77.3%(269/348)比90
康建邦田志宏李晓霞张润梅段金菊张瑞琴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抗菌药病原菌
吸乳器应用不当致乳房皮肤坏死及蜂窝织炎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吸乳器抽吸乳汁是哺乳期产妇常用的缓解乳汁淤积的方法,恰当应用可以促进乳汁排空,预防急性乳腺炎,但是,应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吸乳器应用不当导致乳房皮肤部分坏死并引起广泛蜂窝织炎,是一种罕见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此种情况鲜见文献报道,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侯志超宋伟康建邦土继政任云郭美琴
关键词:乳腺疾病乳腺炎蜂窝织炎
某三甲医院2008-2018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2008-2018年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患者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思路及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采用BACTECTMFX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VITEK 2 COMPACT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通过WHONET 5.6、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1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2025株(63.38%),革兰阳性菌占1170株(36.62%),检出率排名前5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966株(30.2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37株(16.81%)、肺炎克雷伯菌324株(10.14%)、铜绿假单胞菌151株(4.7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51株(4.73%)。对病原菌进行年龄分组,粪肠球菌在41~65岁组和>65岁组中的检出率比18~40岁组几乎多出一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年龄组别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性监测显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病原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75%);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鲍曼不动杆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为14.30%,低于全国水平;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是78.00%,与全国2018年MRCNS的检出率相近(78.90%)。屎肠球菌的敏感率低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的阳性球菌。结论医院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各自特点,不同年龄段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有差异,因此,临床抗感染治疗应根据本院病原菌分布、耐药特征及年龄,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
冯金鑫康建邦朱园园任健王思扬李珍张瑞琴
关键词:病原菌血流感染耐药率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和同源性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调查2007年7月-2008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61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中介导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水平耐药的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Ⅰ类整合子携带耐药基因的分布。方法利用blaoxa-51-like基因及16SrRNA-23SrRNA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琼脂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对61株不动杆菌的MIC,PCR筛选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以及整合子基因盒,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61株临床分离不动杆菌中55株为鲍曼不动杆菌、3株为3TU不动杆菌、1株13TU不动杆菌、1株醋酸钙不动杆菌、1株溶血不动杆菌。48株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均耐药,其中有47株检出armA基因;未检出rmtA、rmtB、rmtC、rmtD和npmA基因。armA基因阳性的菌株中Ⅰ类整合子阳性27株,分别携带arr-3、accA4、aacC1、catB8、aadA1和dfrAl2基因。PFGE条带分析发现47株arrrtA阳性菌株分为5个克隆,其中A、B为主要克隆,分布在我院多个科室中。结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在多重耐药不动杆菌中广泛存在,a/TnA基因不位于Ⅰ类整合子中,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携带耐药基因主要介导对氨基糖苷类及氯霉素的耐药性。PFGE结果显示aFmA基因阳性菌株在我院呈克隆播散,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耐药菌的传播。
尹冬虹杜娟段金菊张润梅康建邦侯洁赵生芳
关键词:不动杆菌属甲基转移酶类整合素类
2008—2010年血液科临床分离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2008—2010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细菌分离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8年、2009年、2010年版进行并判断结果。结果 943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球菌429株,占45.5%,革兰阴性杆菌514株,占54.5%。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血液科分离菌株的第1位。葡萄球菌属细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CNS(MRCNS)检出率分别为17.6%和64.5%,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未发现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菌株。屎肠球菌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株。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为血液科分离菌株的第1位(占12.8%),大肠埃希菌位居第2。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3.2%和11.6%。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测试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20%以上,并呈现多重耐药。结论血液病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的高度重视,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细菌耐药的关键。
许莲蓉冯江芳张润梅康建邦
关键词:耐药性细菌细菌耐药性监测
喹诺酮信号分子和环丙沙星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最低抑菌浓度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经喹诺酮信号分子(PQS)和环丙沙星2种诱导方案诱导后对环丙沙星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PQS以10,40,80μmol·L^(-1)3种诱导浓度共诱导5 d,环丙沙星以0.5×MIC,2×MIC和4×MIC 3种诱导浓度共诱导5 d,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PQS和环丙沙星诱导前后环丙沙星的MIC值。同一诱导方案诱导前后对环丙沙星的MIC值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统计分析;2种诱导方案MIC值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共得到12株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包含1株质控菌。PQS的诱导浓度与诱导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P<0.001),环丙沙星的诱导浓度与诱导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2种诱导方案对环丙沙星MIC值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PQS诱导浓度下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MIC值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其变化的趋势不同;不同环丙沙星诱导浓度下MIC值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均呈增大的趋势,2种诱导方案对环丙沙星MIC值的影响不同。
王延茹张智琪高雅婷李晓霞康建邦仇丽霞段金菊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体外诱导最低抑菌浓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