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固本益肾方对CKD 4~5期脾肾气虚兼湿热血瘀证非透析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 目的:观察固本益肾方对慢性肾脏病4~5期脾肾气虚兼湿热血瘀证非透析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CKD 4~5期脾肾气虚兼湿热血瘀证非透析患者共计70例。采用...
- 张丽
- 关键词:中医证候积分脾肾气虚证
- 中风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 目的:中风颗粒处方来源于甘肃省中医院中药注册制剂“中风膏”,是该院主任医师夏永潮在古方“佛手散”的基础上,按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结合临床经验筛选参合而成。但患者在服用中风膏时出现了服用量不准确、易污染、不便携带等缺点,因...
- 张丽
- 文献传递
- 双源双能CT多定量参数与胃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利用双源双能CT多个定量参数对胃癌行不同程度病理分级的可行性,并且用双源双能CT定量参数与胃癌相关病理免疫组化指标行相关性研究,评价双源双能CT对胃癌进行病理分级的临床研究价值及可行性。 方法:共97例不同分...
- 张丽
- 关键词:胃癌病理分级
- 中风颗粒处方药材的醇提工艺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优选出中风颗粒处方中药材的最佳醇提条件。方法:以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和乙醇浓度为实验因素,按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实验,以得膏率和阿魏酸含量为指标。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70%的乙醇回流1.5小时。结论:该工艺设计合理,稳定可行。
- 张丽姜华郭敏
- 关键词:脑中风乙醇
- 双源双能CT单能量曲线与双能参数在鉴别肾癌与肾结核囊性成分中的初步研究
- 黄刚张丽
- 中风无糖颗粒处方药材的水提工艺研究
- 目的:优选出中风无糖颗粒剂处方药材的最佳水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量、回流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实验,结果以得膏率和芍药苷含量为指标,确定最佳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8倍量的水回流1.5h,提取3次.结...
- 张丽郭敏姜华
- 关键词:正交试验
- 文献传递
- 藏药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藏药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以评价该药物的安全性。方法:以最大给药浓度和最大剂量(0.1 g/kg)灌胃给药,连续观察7天,判断半数致死剂量的可能性,并据此结果,将昆明种小鼠60只分为3组:实验Ⅰ组(0.2 g/kg)、实验Ⅱ组(0.3 g/kg)和空白对照组(0.5%CMC-Na),连续灌胃给药7天,观察小鼠毒副反应情况,测定出最大耐受量。结果:小鼠口服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无法测出LD50,小鼠最大耐受量为300g总黄酮苷元/kg(体质量),相当于60kg(体质量)成人临床生药日用量的378倍。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苷元急性毒性较小,具有一定的使用安全性。
- 姜华张丽黄聪琳王晓琳
- 关键词:镰形棘豆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
- 藏药镰形棘豆4种提取物的分离以及止咳祛痰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对镰形棘豆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以及挥发油4个部位进行提取并对各提取物进行止咳、祛痰的药效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小鼠氨水引咳实验观察各提取物的止咳作用;通过小鼠气管酚红排泌实验观察各提取物的祛痰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镰形棘豆各提取物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P<0.01或P<0.05),并增加小鼠气道酚红排泌量(P<0.01)。结论:镰形棘豆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以及挥发油4个部位提取物均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尤以氯仿提取物作用效果最好。
- 姜华詹文强张丽
- 关键词:镰形棘豆提取物止咳祛痰
- 许筠主任医师“本虚湿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被引量:1
- 2023年
- 许筠主任医师根据慢性肾脏病的临证经验,认为病机以“本虚湿瘀”为主,即在病变早期以肺肾气虚多见,渐之以脾肾亏虚为主,全程见湿热缠绕,瘀血阻络,久之宿疾化生浊毒,积弊沉疴,致使疾病迁延难愈。治疗上以固本祛邪为原则,自拟固本益肾方,个体化加减调整,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将方中黄芪与党参、淫羊藿与牛膝、当归与大黄等3对药对进行归纳总结,探寻组方及用药规律,传承其学术思想。
- 张丽张宏强陈淑园许筠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名医经验
- 镰形棘豆生物碱对临床9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生物碱提取物对9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方法以镰形棘豆为原料,提取生物碱,选择临床常见的4种革兰氏阳性菌和5种革兰氏阴性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其体外抑菌活性进行评价,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镰形棘豆生物碱提取物对9个菌种均有抑菌效果,抑菌作用敏感度与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其中对枯草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各菌,MIC和MBC分别为0.95mg/mL和1.91mg/mL,而其他各菌种的MIC和船C范围在1.91~7.63mg/mL之间。结论镰形棘豆生物碱提取物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比革兰氏阴性菌强。
- 姜华胡君茹张丽
- 关键词:镰形棘豆生物碱致病菌抑菌作用